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一○二、干漆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
 二三六、蛴螬  【本经原文】味咸,微温,有毒。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生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一名蟦蛴  
()
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全国各地均有生产。其制法是取较大量面粉或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拌匀,使干湿适宜,放入筐内,复以麻叶或楮叶,保温发酵1周,长出黄菌丝时取出,切成小块,晒干即成。药材性状: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为佳。其炮制品有麸炒神曲、焦神曲等。
()
249【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平。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平。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
二八三、白敛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生山谷。一名莬核,一名白草。   
()
()
32【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
()
266、天雄  味辛,温,有大毒。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生山谷。   二百六十六,天雄,为什么叫天雄,因为吃了以后变得雄壮威武啊,就是很
()
34【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因喜在牛迹中生,故又名当道也。   
()
薯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山薯、王薯、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
33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此药有风花不动,无风独摇。
()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或同属植物北乌头A.kusnezoffii Reichb.等的块根。前者称川乌头,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湖南等地;后者称草乌头,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捣碎生用或经蒸煮法炮制后用。药材性状:川乌气微,味辛辣,麻舌。个川乌以身干、个大而匀、肥满、质坚实、无空心、无残根及须根者为佳,片川乌以厚薄均匀、内粉质洁白者为佳。草乌无臭,味辛辣,麻舌。以根肥壮、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多、残基及须根少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制川乌、制草乌。
()
149【本经原文】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又名寒水石。
()
十六、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掻,久服补骨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计然曰赤石脂出河东赤色者善,列仙传曰赤须子好食石脂。
()
15、紫石英【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轻身延年。
()
20【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生川野及田野。今之菊花。
()
5涅石(矾石、白矾、明矾、枯矾)【本经原文】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寿。吴普曰矾石,一名羽泽,神农歧伯酸,扁鹊咸,雷公酸无毒。歧伯曰久服伤人骨。
()
 (一)定性:阳明药物   (二)历代本草论述   1.《本经》: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2.《别录》: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脉,止小便利。   3.《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4.《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
(一)定性:阳明药物   (二)历代本草论述   1.《本经》: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2.《别录》: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脉,止小便利。   3.《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4.《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的根茎。茅苍术又称南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浙江、安徽等地,以江苏茅山一带产者质量最佳,故名茅苍术。北苍术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栽培或野生。春、秋采挖,以8~10月采挖者质量最好。除去残根,洗净,晒干或烘干。药材性状:茅苍术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以个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为佳。北苍术香气较淡,味辛、苦;以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为佳。其炮制品有麸炒苍术等。
()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割。采收后日晒夜闷,反复至干。药材性状:有特异性香气,味微苦。以身干、整齐、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者为佳。切段生用。
()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多为野生。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性状:气芳香,味微苦、辛。以条整齐、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蜜炙前胡。
()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ge.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多为栽培品。果期9~10月。秋季采摘。药材性状:气微,味酸、微涩。以个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其炮制品有焦山楂、山楂炭等。
()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全国各地均产。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性状:气无,味微甘。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其炮制品有炒麦芽、焦麦芽等。
()
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全国各地均有生产。其制法是取较大量面粉或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拌匀,使干湿适宜,放入筐内,复以麻叶或楮叶,保温发酵1周,长出黄菌丝时取出,切成小块,晒干即成。药材性状: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为佳。其炮制品有麸炒神曲、焦神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