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案|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倪海厦开处方的思路、剂量和汤药的煮法

Ctrl+D 收藏本站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

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简、便、验、廉”。所以后世所公认的“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这段内容摘抄自网络)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共记载有328方(故乡的云统计数据)。

倪师开处方的思路是:先根据病人的望闻问切等信息,找出主证,确定一个基础方,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副证进行适当加减。即主证基础方+副证加减药物。主证,寻找基础方是核心!不要被患者一堆副证所迷惑。倪师治疗时,经常是针药并施,往往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

关于剂量的确定,以伤寒论里边的原方原量为基准处方,书上是汉制以两为单位,现代以克为单位,汉制一两=15克进行换算,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使用原方原量的1/3(倪师就是用的原方原量的1/3),效果好,也比较安全。倪师用钱作单位,倪师一钱=5克(此数据得到倪师徒弟李宗恩的确认)。例如桂枝汤中桂枝的原量为三两,折合现代的45克,使用的时候,取原方原量的1/3,即15克,其它皆按此标准换算。也就是说,原方等比例缩小,保持原方比例不变,这样效果比较好。

倪师在使用经方的时候,强调一个原则,保持经方的比例不要变,称之为黄金比例。因为人的体重有轻有重,耐药力也不同,所以剂量可以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是比例不要动,这样才能保持经方的本意。

在煮药的时候,倪师一般是用9碗水煮成3碗水,分三次喝,一天喝两次,一付药喝一天半时间。对于发表的药,采用6碗水煮成2碗,大火一般只煮15分钟左右即可。

倪海厦是经方的倡导者和宣传者,是经方的推手,在倪师的大力主张和推动下,经方一词再度热起来,发扬正统中医、推广经方,是倪师的宿愿。故乡的云作为倪师的铁杆粉丝,愿尽微薄之力,为弘扬倪师精神做出自己的努力。

 

故乡的云对于治疗疾病的一些建议:

1.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得病之后,尤其是一些重大疾病,不要指望一个秘方,一两副药,治疗一两次就能完全恢复,这是不现实的。心理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治病时,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如: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外敷、艾灸、针灸、汤药等,每种方法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可以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治疗,取长补短,往往会加快治愈速度。倪师经常采用针灸+汤药的方法。

3.治病期间,要遵守医嘱,尤其是防寒保暖、忌口、禁止同房等,有些重大疾病要求禁止同房时间长达半年,都有道理在其中。

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仅在一念之差,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