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串雅内编卷一 截药总治门 截药内治门(2)

赵学敏Ctrl+D 收藏本站

此方并治男妇翻胃噎膈腹痛、小儿喜吃泥土、生米等物,及积年黄疸诸症。极重者服至六两必能全愈。孕妇忌服。此药服后终生忌食河豚、荞麦。虚损之人忌用。

八仙丹

治小儿百病。此方以巴霜为君,体质热者勿服。

巴霜一钱,朱砂五分,郁金五分,乳香二分,没药三分,沉香五分,木香四分,雄黄六分。

上药为末,滴水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三丸。惊痫抽搐赤金汤下,潮热变蒸灯心汤下,伤风伤寒姜汤下,痰涎壅塞姜法竹沥汤下,食积肚痛山楂麦芽汤下,痢疾泄泻姜汁冲开水下。

花蕊石散

治一切金刃箭镞伤,及打扑伤损,狗咬至死者,急以后药掺伤处。其血化为黄水,再掺便活,更不疼痛。如内损血入脏腑,煎童便入酒少许,热调后药一钱,服之立效。牲畜抵伤肠出不损者,急纳入,用桑皮线缝之,掺药血止立活。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致死,但心头温暖者,急以童便调服一钱,取下恶物如猪肝,终身不患血风血气,若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时吐出,或随小便出甚效。

硫黄四两,蕊石一两,并为末拌匀,用瓦罐盛之,泥封口焙干,安四方砖上,用炭十六两簇匝,从巳午时自下生火,煅至炭消冷定,取出,为细末,瓷瓶收用。

太乙膏

治一切痈疽、疮毒已未成溃者,如治发背,先以温水洗净,软绢拭干,将膏用红布摊贴。如治瘰疬,用盐汤洗净摊贴。风赤眼,捏作小饼贴太阳穴。腰膝疼痛贴患处。妇人经脉不通腹痛,贴脐口。一切疥疮,用麻油煎滚和膏涂之。虎犬蛇蝎伤、刀斧伤,亦贴患处。元参、白芷、当归、赤芍、肉桂、大黄、生地各一两,麻油二斤,入铜锅内,煎至黑、滤去渣、入黄丹十二两,再煎成滴水手捻软硬得中,即成膏矣。肿毒跌扑疼痛,加乳香、没药。煎油时,应加槐桃桑柳嫩枝各一两。

附制丹法:黄丹先炒紫色,倾入缸内,用滚水一桶泡之,再汲凉水满缸,用棒常搅,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令极细,用甘草二两,薄荷、防风、红花各五钱,同煎收干尤妙。

截药内治门

治伤寒结胸

瓜蒌一枚(槌碎),入甘草一钱,同煎服之。

食结在胸,非大黄、芒硝、枳壳、槟榔、厚朴之类所能祛逐,必得瓜蒌始得陷之。入于脾中尤恐其过于泄也,少加甘草以留之,且得甘草之和不至十分推荡,此变症而用变法,胜于用正也。

拿疟

黄丹五钱(生用),白明矾三钱(生用),胡椒一钱五分(为末),麝香半分。

上药各为末。临发时对太阳坐定,将好米醋调药,男左女右敷于手掌心,外加绢帕紧扎,待药力热方可行走,以出汗为度。如阴天则以火炉烘脚。此药一料能治三人,年老身弱畏服药者,以此治之。

宣木散

专散肝木中之火,肝火既达,则诸经之火尽散。

白芍三钱,柴胡二钱,丹皮二钱,元参三钱,麦冬三钱,荆芥三钱,生地三钱,栀子三钱(炒),防风一钱,天花粉二钱,水煎服。

辟瘟丹

苍术为君,须加倍用,其余羌活、独活、白芷、香附、大黄、甘松、山奈、赤箭、雄黄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丸,如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焚之,可辟时气。

截头风

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芷二两五钱(炒),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以上各一两。

上药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

治头痛

兼治脑痛。

川芎一两,沙参一两,蔓荆子二钱,细辛五分。

水两碗,煎八分,加黄酒半碗调匀,早晨服之。

都梁丸

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者效。

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以清茶或荆芥汤化下。

鹤顶丹

治痰气结胸,不问阴阳虚实,较胜陷胸泻心等药。

银朱五钱,明矾一两同研,以熨斗盛火。以瓦盛药,熔化,急刮下,搓丸。每服一钱,细茶入姜汁少许,服之。心上隐隐有声,结胸自散,不动脏腑,不伤真气。明矾化痰,银朱破积故也。

时行痰嗽

致面目浮肿,终夕不寐。

蛤粉少加青黛,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三钱。

庚生按:此即古方蛤利散之类,然用不得法,每易作呕,致药难下咽,不如用蛤利散为便。方用蛤利壳三、四两,洗净炭火煅焙,不可过性,以烧出气味炸响为度,取出放地上出火毒,研细收存。如遇痰火喘咳之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稀面和调,捏成丸如黄豆大,用开水将丸两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药才下咽,痰即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