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串雅内编卷一 截药总治门 截药内治门(5)

赵学敏Ctrl+D 收藏本站

上为末,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四丸,酒下,其痛立止。如疼甚不能支持,即减用六丸,不可多。

韦氏方

治疝气及肾大如斗,日三服病除。

八角大茴香、青皮、荔枝核各二两,炒至黄色烟尽为度,置土上以碗复之,少时取出,研末,每服二钱,无灰酒下,清晨、午后、临睡各一服。

去铃丸

治脾胃虚弱、小肠疝气。

大茴香二两,生姜连皮四两,同入坩器内,淹一周时,慢火炒之,入盐一两,为末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下。

返魂丹

治五色诸痢。

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每两入广木香一钱五分为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钱五分,俟大泻四次,用热米汤服一钱五分即止,忌食生冷。

铁刷丸

治一切痢下初起。

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丸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汤下。

截泻丸

治一切久泻,诸药无效,服此自愈。

黄丹(飞过)、枯矾、黄蜡各一两,石榴皮八钱(炒),将蜡溶化小铜杓内,再以丹、矾等三味研细末投入,乘热为丸如绿豆大,空心服五丸,红痢清茶下,白痢姜汤下。

宁和堂暖脐膏

治水泻白痢,孕妇忌贴。

香油一斤(或用麻油),生姜一斤(切片),黄丹(飞过)半斤,熬膏摊布贴脐上,或用红药丸。附红药丸方:硫黄三钱,母丁香一钱,麝香三分;加独头蒜数枚,捣如泥,再入前三味,研匀,和丸,如桐子大,以飞过朱砂为衣。

又方:母丁香四粒,土木鳖一个,麝香一分,研末唾液为丸,如芡实大,纳脐中,外用膏药贴之。治小儿痢尤验。

庚生按:此方治夏秋霍乱转筋,及一切受寒腹痛极效。予尝以红药丸方加肉桂一钱为散,每用二、三分置脐眼上,用寻常膏药盖之。其症之重者,更以艾火安于膏药面上炷之,或以热茶壶熨之。

截水肿

遍身浮肿,以手按之仍起者。

葶苈四两炒为末,以红枣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皮汤下,日三服,试之立验。或用西瓜烧灰为散,服之亦效。

截黄

治脾积黄肿。

青矾四两(煅成赤珠子)、当归四两(酒酻浸七日,焙)、百草霜三两为末以浸药酒,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汤下。一月后黄去病愈。

截痢

木鳖仁六个研泥,分作二分;面烧饼一个切作两半。

只用半饼作一窍,纳药在内,乘热覆在病人脐上。一时再换半个热饼,其痢即止,遂思饮食。

加味绿矾丸

治大小男妇黄疸病。

皂矾八两,用面一斤和作饼,入皂矾在内,火煨以焦为度;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甘草各八两,川椒十两(去目炒)。

上为末,用红枣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壳,同捣烂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温酒吞服。初服时觉药味甘美,服至病将愈,便觉药臭矣。大率药四两,可治一人。

贴目取翳

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三钱火煅童便淬三次,上等瓷器末一钱五分,熊胆二钱,硇砂少许,为极细末,溶成膏,点翳上,越宿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洗净。如仍有翳,再点一次。

治泪眼

鲫鱼胆七个,人乳一盏,和匀,饭锅上蒸一二次,点眼,其泪自收。

二百味花草膏

治目疾面上赤色,两眼流泪,或痛或痒,昼不能视物,夜不能见灯,名为烂弦风。

羯羊胆去其中脂而填满好蜜,拌匀蒸之,候干,即入钵细研为膏,点之。以蜂采百花、羊食百草故名。

开聋

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以姜干为度,研末,温酒冲服,过一二时辰,再进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闻笙簧即愈。肾虚者二服亦愈。

庚生按:此方用蝎至四十九枚,过于猛峻,切宜慎用。

喉风闭塞

腊月初一取猪胆,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黄连、青黛、薄荷、僵蚕、白矾、朴硝各五钱,装入胆内,用青纸包好,掘地方深各一尺,悬胆在内,用物遮盖,不见风日,候至立春日取出,待风吹去胆皮青纸,研细末,用瓶收贮,每吹少许。

庚生按:喉症不一,为害最速,予每以异功丹治之,无不立效。

附:异功丹方:斑蝥去翅足四钱糯米炒黄,血竭、没药、乳香、全蝎、元参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共研细末,瓷瓶收贮,弗令泄气。用时以寻常膏药一张,取药末如黄豆大,贴喉外,紧对痛处,越二三时,揭去,即起泡,用银针挑出黄水,如黑色或深黄色,再用膏药及药末贴于泡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黄水为度。不论喉蛾、喉风、喉痹,一切均可用,唯孕妇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