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串雅外编 卷二 针法门

赵学敏Ctrl+D 收藏本站

  针法门

  猢狲痨

  小儿有此症,求食不止,终夜不睡,用针刺两手面中三指中节能曲处。周岁者用中号针,六七岁用大号针,刺进半分许,遇骨微位即拔出,不可误针筋上。若疳甚无水,刺数日方有白水;不甚者,即有白浆。刺数日,随有血,一指有血,一指不刺;二指有血,停止二指不刺;若六指俱有血,病痊,不复刺矣。凡刺,须隔一日,俟天晴,雨则无益。刺后即得睡,减贪馋,忌枣、栗干甜果物,食则复发。如初刺有血,非此症矣。

  挑闷疹子

  分开顶门内,有红筋、红瘰,挑破即止。

  喉痹

  觅红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

  百发神针

  治偏、正头风,漏肩、鹤膝、寒湿气、半身不遂、手足瘫痪、痞块、腰痛、小肠疝气、痈疽发背、对口发、痰核初起不破烂,俱可用针。按穴针之,真神妙百中。

  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香末、降香末、大贝母、麝香各三钱,母丁香四十九粒,净蕲艾绵一两或二两,作针。

  消癖神火针

  蜈蚣一条,木鳖、五灵脂、雄黄、乳香、没药、阿魏、三棱、蓬术、甘草、皮硝各一钱,闹杨花、硫黄、山甲、牙皂各二钱,麝香三钱,甘遂五分,艾绒二两,作针。

  阴症散毒针

  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细辛、牙皂、硫黄、山甲、大贝、灵脂、肉桂、雄黄各一钱,蟾酥、麝香三分,艾绒一两,作针。

  灸法门

  医小儿

  小儿目视不转睛,指甲黑,作鸦声,是死形无可治,惟用此法灸,十灸十生。将左右两手弯处,各灸一穴;左右两脚趾,将第二脚趾缝头处亦必各灸一灸,将痰泻出,即回生。奇妙不可言,医小儿之神灸也。

  鸡爪风

  妇人月家得此,不时发手足及指拘挛,拳缩如鸡爪,颇疼痛。急于左右膝盖骨下两旁,各有小窝共四穴,俗谓鬼眼,各灸三壮立愈。

  干霍乱死灸法

  心头微热者,以盐填脐内,纳艾灸,不计数,以醒为度。

  附子灸

  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无恶肉。以大附子水浸透,切大片,厚三分,安疮口,艾隔灸。数日一灸,至五六七次,服内托药,自然长满。为末作饵用亦甚可。

  黄蜡灸

  治痈疽等毒。

  白面水和成块,照毒根盘大小作圈,厚一指,高寸余黏肉上,外以绢帛加湿布围住。将黄蜡掐薄片入面圈内,以熨斗火运逼蜡化,即痛则毒浅;若不觉,至蜡滚沸,逐渐添蜡,俟不可忍,沃冷水候凝。疮勿痛者毒盛,灸未到也,不妨再灸。轻三次,重三、四次,忌房事、气恼、发物。

  灸耳聋

  湿土瓜根削平寸,塞耳内,以艾灸七壮,每旬一壮乃愈。

  疝气偏坠

  净草一条,量患人口两角为一则,折断;如此三则,折成二角,如「厶」字样。以一角安脐中心,两角安脐下两旁,尖尽处是穴。若患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两边俱患两边皆灸。艾炷如麦粒大,灸十四壮或二十一壮即安。又灸两足三阴交穴尤效。

  灸痈疽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齐中指端,后至手腕横纹凹中,截断为准。却以竹一根两头搁起,令病人骑之,两足不著地,挺身正坐,将前篾植于竹上,以正头植骨脊中尽处,各开一寸,名「骑竹马法」,灸七壮。灸毕,宜用乳香、真绿豆粉为末,调服之,以防火气入心。

  鸡子灸

  凡毒初起红肿无头。

  鸡子煮熟,对劈去黄,用半个合毒上,以艾灸三壮即散。若红肿根盘大,以鸭蛋如法灸亦可。

  桑木灸

  治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疬、流注、臁疮、顽疮、恶疮久不愈,俱用此灸之。未溃则拔毒止痛,已溃则补接阳气,亦取其通关节,去风寒,火性畅达,出郁毒之意。

  干桑木劈成细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患处,每吹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内服补托药,诚良方也。

  碗灸

  治乳肿。

  碗一个,用灯草四根,十排碗内,头各露寸许。再用纸条一寸五分阔,用水湿了,盖碗内灯草下,纸与碗口齐,将碗覆患处,留灯草头在外,艾一大团放碗底,火灸之。艾尽再添,至碗内流水气,内觉痛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麻叶灸

  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叶,捣作炷,灸疮上百壮;次烧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熏法门

  鹅掌风

  真蕲艾四、五两,将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双层缚瓶口,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药冷再熏,如神。

  蜈蚣咬

  杉木皮或枝烧烟熏,立刻止痛,比蜘蛛尤妙。

  牛皮癣

  水银一钱五分,芸香一钱五分,大枣七枚。

  同捣烂为四丸,每夜熏一丸,效。

  口眼歪斜

  巴豆三粒,麝香三分,共研,将热水二钟,药藏钟底,放手心。右斜放左手心,左斜放右手心。

  久病截疟

  老姜两斤捣烂,置于滚水一大桶内,坐布帐中,脱衣坐卧桶上,熏透即愈。第一禁风。

  痘不脱黡

  烧乳香薰之。

  虫牙

  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内烧烟,竹筒引烟入虫孔内熏即死,永不发。又天仙子入瓶内,热汤淋下,口含瓶口,令气熏之,冷更作,尽三含乃止,有津涎可去,甚效。

  头风插耳

  黄蜡三两溶化,以白纸阔五寸,长二寸,在蜡上拖匀。其蕲艾揉软薄摊蜡上,卷为筒,插耳内。一头火点燃,烟气透脑,其痛即止。左痛插右,右痛插左,至重不过二次。

  喉痹

  蓖麻子研烂,纸卷作筒,烧烟熏吸即通,或取油作捻尤妙,名「圣烟筒」。喉痹紧急,用此即破。

  喉症开关

  牙皂、巴豆各等分为末,米汤调刷纸上,晒干,作捻子,点火以烟熏鼻,立能开口,鼻流涕。专治十八种喉闭。

  喉闭

  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若发于五脏,则受毒牢深,手法、药力难到,惟用纸捻为第一。

  小儿脱肛

  五倍子先以倍子、艾绒卷成筒,放便桶内,以瓦盛之,令病者坐桶上,以火点著,使烟熏入肛门,其肛自上。随将白矾研末擦之,其肛自紧,再不复发。

  霍乱转筋

  身冷心中下微温者。

  朱砂二两研,蜡二两和丸,著于火笼中熏之,周围厚复,勿令烟泄,兼床下著火,令腹微暖,良久当汗出而醒。

  疥疮

  熟蕲艾三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磺一钱。

  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条,每一条安阴阳瓦中,置被裹熏后,服通圣散。

  瘫痪顽风

  骨节疼痛,下元虚冷,诸风痔漏下血,一切风疮。

  川乌头、草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

  上为末,以熟蕲艾揉软合一处,钞底包裹熏病处,名「雷丸」。

  手足风痛

  冷痛如虎咬者。

  樟木屑一斗,流水一石,煎极滚,泡之。乘热安足于桶上熏之,以草鞯围住,勿冷汤气入目,其功甚捷。

  拳毛倒睫

  无名异末,纸卷作捻,点灯吹杀熏之,睫自起。

  破伤风

  口噤身强。

  肉苁蓉切片晒干,用一小盏,底上穿穴,烧烟熏患处累效。

  舌胀出血

  蓖麻取油蘸纸拈,烧烟熏之,即胀肿皆消。并治牛马六畜舌胀。

  手汗

  黄耆一两,葛根一两,荆芥三钱。

  水煎汤一盆,热熏而温洗,三次即无汗。

  咳嗽熏法

  熏黄一两,以蜡纸条卷作筒十枚,烧烟吸烟,取吐止,一日一熏。惟食白粥,七日后,以羊肉羹补。

  熏嗽

  治风入肺久嗽者。

  鹅管石、雄黄、郁金、款花为末,和艾用姜一片,置舌上,以药艾于姜上灸之,取烟入喉中愈。

  青布熏

  恶疮防水,青布和醋烧烟筒中熏之,入水不烂。疮伤风水,用青布烧烟于器中,以器口熏疮,得恶汗出则痛痒瘥。臁疮溃烂,陈艾五钱,雄黄二钱,青布作大炷,点火熏之,水流数次愈。

  支太医桃叶熏

  水二石,煮桃叶,取七斗,安床箦下,厚被盖卧床上,乘热熏之。少时当雨汗,汗遍去汤,速粉之,并灸大椎穴。此法治天行病。

  贴法门

  痢疾塞肚

  绿豆七粒,胡椒七粒,麝香一厘,胶枣一枚。

  共捣烂,放瓶内,包好。患者取一丸,贴脐上。宜用端午日合。

  小儿赤眼

  黄连为末,水调敷脚心。

  小儿熏舌

  又名雀舌。

  巴豆半粒,饭黏四、五粒,共捣为饼,如黄豆大,贴眉心中间。待四周起泡,去之即愈。

  收阴症伤寒

  鸡子放脐眼内,一时一换,四、五换即愈矣。阴气尽收于内。

  止自汗

  郁金末,卧时调涂乳上。

  截惊法

  芭蕉油、薄荷汁煎匀。涂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甚效。

  婴儿疟疾

  代赭石五枚煅红,醋淬,朱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同以纸包七重,打湿煨干,入麝少许,为末,香油调一字,涂鼻上及眉心、四肢,神应。

  隔皮取脓

  治诸般肿毒。

  驴蹄(细切)一两炒,荞麦面一两,白盐五钱,草乌四钱(去皮)。

  为末,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出火毒研。米醋调成膏,用白纸摊贴患处,毒自毛窍而出,其肿自退。

  痞块

  红芥菜子不拘多少,生姜汁浸一宿。大约芥菜子一酒杯,加麝香一钱,阿魏三钱,捣烂如膏,摊布上贴患处,汗巾扎紧。一宵贴过,断无不消。

  牙齿疼痛

  轻粉一钱,大蒜一瓣,杵饼,安膈骨前陷中。先以铜钱隔了,用蚬盖定扎住,一宿愈。左疼安右,右疼安左。又左牙痛敷右大指腕上,右痛敷左。

  截疟丹

  斑蟊、巴豆肉、朱砂各一钱,麝香二分,雄黄一钱半,蟾酥五分,黑枣三个。

  捣丸如绿豆大,贴眉心穴,一周时揭下,投长流水中。

  贴脐截疟

  胡椒、雄精等分研末,将饭研烂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将一丸放脐中,外膏药贴之即止。

  难产仙方

  蓖麻仁取白仁七个,麝香三分,共一处捣如泥,用绢帛包之,勒在脐中,即时产下。如倒生者,用稳婆送进,片时即顺下。

  如神丹

  治难产。

  巴豆三粒(去壳),蓖麻七粒(去壳),麝香少许,研成一饼贴脐上即产,产下即去之。

  地黄膏

  治眼肿立效。

  生地一两,寒水石五钱,黄连一两,为末,生地汁调饼,贴太阳上。

  水泻不止

  木鳖仁五个,丁香五个,麝香一分。

  研末,米汤调作膏,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

  痢疾噤口

  治伤寒脾胃气不和,汗前汗后,呕逆腹胀,虚气攻刺,心胁疼痛,及治咳嗽。(见罗适伤寒救俗方。)

  厚朴(去粗皮,姜汁浸炒黄) 茴香(炒) 陈皮(浸,去穰,焙)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枳壳(汤浸去穰,麸炒黄) 川芎(炒) 桔梗 杏仁(去皮尖,炒) 白芷(炒) 甘草(炙) 麻黄(去节)

  上各等分为末,杏仁别研,一处和匀,每服二钱,葱白三寸,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此药调理伤寒汗后气虚,甚有奇效,凡病人若手足指节逆冷,呕恶,有阴毒伤寒之证,急并三五服,自然回阳,顺气,汗出,如服了觉身热,汗久未行,却并服金沸散表之。年老伤寒,不问阴阳二毒,并先服顺气散,三两服后,方服金沸散,表汗。少壮者若是阳毒,并先表汗,后用此药调气,若被风雨逼湿,并宜服之。

  小儿口内流涎

  天南一个为末,醋调两足心,过夜即安然,洗去。

  牙痛

  萝卜子十四粒研末,以人乳和之,左痛点右鼻,右痛点左鼻。

  蒸法门

  疠风

  先将元参、苦参、沙参、荆芥、防风、厚朴、白芷、陈皮、蔓荆子、威灵仙、麻黄各一两,桃枝、柳枝煎汤洗之。换一身新单青布衣。掘一地坑深尺许,方广约可卧身者,用栗炭四、五十斤烧坑内极热,泼滚醋数十碗,次去炭,铺草鞯于内。令病者卧于鞯上,厚被盖取汗,汗出一瞬起,别换衣进饮食。后用五爪藤煎汤,重洗数次自愈,服败毒丸药。

  骨蒸发热

  雄黄一两入小便一升,研如粉。乃取黄理石一枚,方圆一尺者,炭火烧之。三食顷,浓汁淋于石上,置鞯毡于上,患人脱衣坐之,衣被围住,勿令泄气,三、五度瘥。

  脚气肿痛

  樟脑二两,乌头三两。

  为末,醋和丸弹子大,每置于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围盖,汗出如涎为效。

  风湿痰病

  人坐密室中,左用滚水一盆,右用炭火一盆,前置一书桌,书一册。先将无油新巴豆四十九粒,研如泥。纸压去油,分作三饼。如病在左,令病人将右手仰置书上,安药于掌心上,以碗安药上,倾热水碗内,水凉即换,良久汗出立效。病右安左。一云随左右安之。

  千金神草方

  治风湿瘫痪,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周身麻木或酸痛,口眼歪斜,并皆神效。

  蓖麻子草,秋夏用叶,春冬用子,俱得。一、二十斤木甑内,置一大锅上蒸熟,取起。先将绵布数尺,双折浸入蒸叶子汤内,取出,乘热敷患处;却将前叶子热铺布上一层,候温再换热叶子一层。如此蒸换,必以患者汗出为度。重者蒸五次,轻者蒸二次,其病自愈。内以疏通活血之剂服之。

  阮河南桃叶蒸

  治发汗汗不出,用此蒸之可救。

  烧地令热,去火,以水少洒之。布干桃叶于上,厚二、三寸,安席叶上卧,温复得大汗,被中敷粉极燥便瘥。凡柏叶、麦麸、蚕砂皆可如此用之。

  蚕砂蒸

  治患风冷气痹及瘫痪。盖蚕属火性,燥能胜风去湿。

  醇酒三升拌原蚕砂五斗,甑蒸于暖室中,铺油单上,令患者就患处一边卧沙上,厚盖取汗。若虚人须防大热昏闷,令露顶面一次。不愈,间日再蒸,无不效。

  蒸脚气

  服药不效者。

  于地上掘作盆子,深六、七寸,可容脚,用炭火烧赤,然后喷酽醋,遍地铺净葱不去皮根。在小床坐定,用脚伸地盆内,蒸候汗出如胶拭去。忌房事,不两次必愈,神效。

  荆叶蒸

  治脚风湿痛不止。

  荆叶不限多少,置大瓮中,其下著火温之,病人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为度。按此法止宜施之野人。李仲南《永类方》云:「治脚气诸病,用荆茎置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即愈。」此法贵贱皆可用。

  洗法门

  小儿咳嗽

  生姜四两,煎浓汤沐浴即愈。

  洗头明目

  凤眼草,即椿树上丛生荚也。烧炭淋水洗头,经一年,眼如童子。加椿皮炭尤佳。

  洗青盲

  昔武胜军宋仲孚患此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

  青桑叶新研焙干,逐月按日,就地烧存性。每以一合于瓷器内煎减二分,倾出澄清,温热洗目,至百度,屡试有验。

  洗癞头方

  蜗牛数十条洗之,二次必愈。水三碗,煎蜗牛三十条足矣。

  洗痈疽

  肿时用紫葛、天荞麦、忍冬藤、金丝草各等分,煎汤洗;溃时白芷、甘草、羌活、黄芩、露蜂房、赤芍药、当归头,先将猪前蹄一只,煮汁去油花,取清汁煎药,去渣温洗,以绢拭之。

  洗冻瘃

  黄柏、皮硝各等分,研细末。已破者柏七硝三;未破者红肿柏、硝各半;初起者硝七柏三。皆用冷水调擦,俟干,以热水洗去,再擦,再干再擦,如此三遍。一日停痛,三日全愈,此神方也。

  五枝浴

  治大风年深不愈,面毛脱,鼻梁崩损不愈,取效如神。

  柳、桃、桑、槐、楮五般枝煎浓汤,大缸浸坐没颈,一日,俟汤如油,出浴安矣。

  杨枝浴

  治痘疮数日陷顶,浆滞不行,或风寒所阻。

  水杨枝叶(无叶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汤温浴之,如冷添汤。良久,照见累起有晕丝者,浆行也;如不满,再浴。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如屡浴不起者,气血败矣,不可再浴。始出即痒塌者,皆不可浴。痘不行,乃气血所滞涩,腠理固密,或风寒外阻而然。浴令暖气透达,和畅郁蒸,气血通彻,每随暖气而发,行浆贯满,功非浅也。若内服助气血药,借此而升之,其效更速,风寒亦不得而阻之矣。

  熨法门

  痞积

  艾绵四两,捏如患大,川椒四两,拌艾中,粗草纸包安痞积上,以汤壶熨,内有响声即消。

  皮熨

  治气痛之病,忽有一处如打扑之状,不可忍,走注不定,静时其处冷如霜雪,此皆暴寒伤之也。白酒煮杨柳白皮熨之,有赤点处,镵去血妙。凡诸卒痛,熨之皆止。

  吸法门

  还魂丹

  治急、慢惊风吹鼻。

  二寸蜈蚣,一分麝香,四两白芷、天麻,更加二钱黄花子,「死在阴司要返家」。共为末,吹鼻即苏。

  青火金针

  治头风。

  火硝一两,青黛、川芎、薄荷各一钱。

  为末,口含冷水,用此吹鼻。

  头风苦痛

  大蒜头七个去皮,烧红地,以蒜逐个于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复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末,搐入鼻内。口中含水更效。

  伤寒咳逆

  服药无效。

  雄黄三钱,酒一盏,煎七分,乘热嗅其气即止。

  水肿上气

  熏黄一两,款冬花二分,熟艾一分。以蜡纸铺艾,洒二末于上,狄管成筒,烧煨,咽三十口则瘥。三日一剂,百日断盐醋。

  一切咳嗽

  不问久近,昼夜无时。

  佛耳草1—2两,款冬花3—4两,熟地黄二两。

  焙研末,每用二钱,于炉中烧之,以筒吸烟,咽下有涎吐出,两服愈。

  冬月喉痹

  肿痛不可下药者。

  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其痰自出。

  单蛾

  姜黄一片,红枣(去核)二枚,巴豆三粒,同捣如泥。用口津调和,分作二丸,用绢包好线扎。男左女右,一握手,一塞鼻,盖被出汗即愈。此药治三人。如干,用吐津拌匀,包扎,如法治之。

  碧云散

  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诸症。

  鹅不食草(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

  为细末,含水一口,每以米许搐入鼻中,泪出为度。

  拳毛倒睫

  因风入脾经,致使风痒,不住手擦目,久则赤烂,拳毛入内。木鳖仁捶烂,以丝包作条,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其毛自分上下,再服蝉蜕药自愈。

  石楠叶散

  小儿误跌或打著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见西,观西见东。

  石楠一两,藜芦三分,瓜丁五、七个。

  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平肝药或加牛黄。

  杂法门

  痔疮坐袋

  乳香、没药、龙骨、赤石脂、海螵蛸、轻粉、木鳖各三钱。

  共为末,以绢盛之,每日坐,不必洗。坐二十一日,无不愈。

  湿疮踏袋

  川椒一斤,盛粗布袋中,放火踏上,下用火烘,跣足踏其上。盖椒性热而散,加以火气上逼,寒湿自去而愈,甚妙。

  黄疸取黄

  扛连纸一张,裁为四条,笔管卷如炮竹,或口上糊黏固。外用黄蜡一两,铁杓将纸筒四围浇匀,不可使蜡入内。患人仰卧,筒套脐上,外以面作圈,护定勿倒。头上点火,烧至面所,剪断,另换新筒。看脐中有黄水如鸡子饼者取出。轻者四、五根,重者六、七根,取尽黄为度。

  香橼包法

  治头风。

  香橼不拘新旧一枚,切开;鸭蛋一枚,煮熟切两半,开入香橼内。每边包在太阳上,得热即愈。

  耳鸣塞耳

  乌头烧灰,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之,日再塞为效。

  产妇衄血

  口鼻起黑气,名胃肺败。

  红丝线一条,本妇顶心发二根,扎紧中指节,效。

  衄血

  左鼻孔出血者,以色丝扎右手中指根;右孔出血,扎左手中指根;俱出者,扎二指根。

  消毒灯照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及对口诸疮,已溃未溃,无不神效。

  一、二十年旧船底上石灰,生青桐油调,将光青布照疮大小摊贴。又用青布作捻,蘸桐油点火,在疮上打摔,觉痒受打,不论条数。灰干换贴,再打,知痛为度。红退毒消神效。

  掌中取积

  甘遂、巴豆、干姜、韭子、槟榔各等分。

  为细末,收米饭为丸,如弹子大。用时,早晨花椒汤净手,将香油涂掌中,次将药擦,一时便泻。欲止,以冷水净手即止。大小腹中有积皆治。

  缩赘瘤

  甘草煎膏,笔妆之四围,上三次。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为末,醋调,别以笔妆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如前,仍上此药,自然焦缩。

  敖医官钓骨法

  盐麸子根捣烂,入盐少许,绵裹,以线系定,吞之,牵引上下,便钓出也。

  提金散

  大便闭塞,服药不通者。

  沧盐三钱,屋檐烂草节七个,为末,每用一钱,竹筒汲入肛内一寸即通。

  臌胀取水

  真轻粉二两,巴豆四两,生硫磺一钱(加麝更妙),同研成饼。先以白帛一片铺脐上,以药饼放外上,用绵绑住,约人行五、六里,自能泻下黄水。待至二五度,除去药,温粥补之。久患隔日取,日一饼,可治二、三十人。病愈后,忌饮凉水。

  劫肿法

  治水肿及肿核、肿毒。

  凡水肿胀药未全消者,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其肿渐去。若脚气上攻,结成肿核,及一切肿毒,用甘草、甘遂末水调敷肿处,即浓煎甘草汁服,其肿即散。

  头痛

  生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调匀,昂头使人滴鼻孔。左痛灌右,右痛灌左,俱痛并灌之,其效如神。

  又法

  蓖麻子一粒捣碎,同枣肉、葱须共捣匀,丸如黄豆大,外用丝绵裹之,纳鼻孔。少顷,必有清涕流出,即将丸药取出,其痛即愈,永不再发。

  引火法

  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此治之。

  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水调成糊,以布摊成膏,贴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

  又法

  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贴涌泉穴上,然后用六味汤大剂与之,火不再发。

  温剂种子

  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

  为末,以荞麦汤和搓成条,圈于脐上,以药入其中,用艾灸之。但脐内微温即愈,不过二、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