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第一部分《天人解》(10)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当然如果说,单纯的虚症,没有很多的郁结的话,《四圣心源》的原方,它也必然是有效的。比如说,效果也会常好,跟经方一样也是其效如神,也有,不是说,他所有的方子都没有效,所有的方子都是有效的,只不过就是,完全对症的情况比较少。因为临床上的病症非常复杂,并不是像书上讲的,这个症就用这个方子,这种情况比较少。一旦碰见这样的情况,《四圣心源》上面的方子也都是经方,也都会效果非常完美,非常的理想的,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说《四圣心源》的方子,效果在临床上用着,有时候不是很理想,并不是说这个方子没有用。《四圣心源》这个方子对这个病症,只是某一方面的症,他跟临床上真实的病情不完全一一对应,所以你要是单纯照搬的话,有时候效果是差一些。你如果会灵活运用的话,那么他的方子都是经方,都是效果非常好的。这是多说了几句,那么黄元御呢,从五行生克的这个角度,又把这个一气周流讲了一遍。这样的话,咱们就把这个中医的传统的五行理论跟一气周流的模式完全结合在一块了,成了一体了。大家后面这几节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一气周流这个模式,《天人解》这第一卷里面每一小节都是从一个层面来讲,把这所有的层面实际上都是这同一个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给你不停的讲、反复讲,最后你把这所有的层面都能够给它融合到一块去,成为一个框架成为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就算是把《四圣心源》这个理论体系基本上掌握了,从理论的角度我们应该是理解得就不错了,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就很好了。
    所以这一卷讲了这么多,这么多小节,他不是讲了很多东西,他讲了一个问题,只不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反复讲而已,这一点大家如果能够理解就达到目的了。这是讲五行生克,也是一气周流。后面下一小节是《脏腑生成》,因为这个五行生克呢,还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天地、四季的角度来讲,而到了脏腑生成,那么就是从人体的角度来讲了,直接进入到人体了,人体这五脏,中土脾胃,然后呢,其他的四脏:肝木、心火、肺金、肾水,那就是人体的这个五行。人体这五行,跟咱刚才讲的这个天地之间的五行生克是完全一样的,它也是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然后心火生中土,中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那么其中这个中土,它处在中间的位置,实际上呢?它这个真正的周流模式,它是中土这股气,脾土,就是己土,胃土就是戊土,己土左转,戊土右降;中土就一气在中焦这么一斡旋一升降,那么气血就随着在一身周流开来。水生木,木生火,火气在中土的这个收引、潜藏下,中土就像中枢一样,它是对这一切,整个周流的这一气都是有一个无形的引力一样,转到心火这个位置,火气它就开始往下降了,就变成金气,金气往下降,降到下面,再往里收,就成了肾气。所以这个所谓的木火之气往上升,实际上就是脾土的气往上升。外在的表现,从中焦周流出来,就是木火之气,同时戊土,戊土这股气它往下降,它实际上表现出来就是肺金和肾水这股收藏之气,那么这是从人体五脏的角度阐述人体这一气。
    这股周流、运行的模式,还是咱们前面讲的天地之间一气周流的这种模式,这是直接从人体五脏的角度来讲的。那么当然还要强调一点就是,所有的讲的这个模型,运转规律为什么都一样呢?因为他都是从气的这个层面来讲的,就是从这个无形之气,天地有天地之气,万物都有自己的气。人本身也有自己的气,天地万物为什么能相互沟通,能够天人合一,不光是天人合一,天地和万物都是合一的。之所以能够相互沟通,就在于这股气是想通的,无形之气是相通的。你看这个人和人之间,不同国家的人讲话都不一样,语言不一样,需要翻译,但是我们说,一个人哭和笑的时候都不需要翻译,我们都能懂,这就是层面不一样,哭和笑是人类共同的一些东西,所以不需要翻译,你都能懂。无形之气就是天地万物之间相通的东西,在这个层面上,天地万物都是相通的。所谓的合一,天人合一,就是说这股气是相通的,可以按共同的规律在周流,在这个运行规律上是一致的,就跟一个整体一样,这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并不是说人和天真的成了一个东西了,至少从这个形体的角度来说,人还是人,天还是天,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从气的角度来讲,它确实是融会贯通,是可以像一个整体那样,符合相同的规律,在那共同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