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第一部分《天人解》(2)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那我们看《天人解》前面的引文呢,除了讲他对每一卷主要内容做一些介绍性的内容以外,有很多是黄元御写书时的心情表达,表达一些当时写书时的情怀。像下面这一段,我就不念了,就是说经典著作,后人都理解不了,理解都是错误的,没人能够很好地学习继承,为老百姓解决病痛,他很痛心,所以他才写出《天人解》来,希望能够解救老百姓于病痛的深渊,能够让医学传承兴旺。这是他的初衷,里面有他的愿望,也有他的很多悲天悯人或者说无奈的心情吧。因为他自己也是因为受到庸医的误治导致左目的失明,所以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很多引文里面对自己这种心情的表达比较多,所以以后我们对引文不做重点来讲,大家自己看一下就行了。有人可能觉得看得不习惯,没准觉得黄元御在发牢骚,实际上也可以这么讲,是在发牢骚。但是呢,人都是有感情的,黄元御尽管是一代大家,他也有思想的人,有感触的人。牢骚多一点就多一点吧,咱主要是学习他的医学理论。至于他其他方面的东西,了解一下就可以,自己看一下就可以。
    主要是看下面的正文。那么他首先讲的是什么呢,一小节一小节的,第一小节讲的是阴阳变化,我们《四圣心源》怎么讲呢。我也一直在想,这个怎么样跟大家把这个东西学习的,一个是学习的比较轻松,不要把学习搞得很累。再一个是把里面精神学起来,所以咱不是照着一句话一句话去讲,我就想一小节,每一小节整体内容的理解跟大家交流一下,这样大家学起来有所帮助的话,也就达到我们一起学习的目的了。
    那么《天人解》的第一小节《阴阳变化》,咱们看这一节,这一节讲了什么呢,这一节讲了《四圣心源》这一本书这个的理论模型——土枢四象。讲了这个理论模型,这一小节,就是画龙点睛的一节,全书最重要的一节。那么他讲这个阴阳,这一小节的题目叫《阴阳变化》,实际上他讲的是一气周流,看这一节的中间这一部分有一句话,叫做: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所以他讲的是一气的变化规律,天人合一是从一个什么层次上合一?天就是天,人就是人,天和人合为一体了。有些人就不理解,天在上面,我人站在地上,它怎么跟天合在一块,这么说的话,天人合一确实也合不了,所以我们要理解,它是在不同的层次上,什么层次上可以达到天人合一呢?是在气的层次上,是在无形之气,不是在咱们身体这个层次。身体这个层次它是分开的,所以他首先讲了阴阳变化的时候,他讲阴阳未判,一气混茫,那么这一句话,就是讲了我们天人合一,是从一个什么层面,是从一气的层面,一起就是无形之气,天地之间无形之气。《内经》里面讲: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是讲的阴阳升降的问题,他是从这个大的天象来讲,说这一气它是有升降的。那么这个一气升降的规律是什么呢,就是轻则浮升,浊则沉降,这实际上是《内经》里面讲的,《内经》里面的原文,应该是: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跟黄元御讲的“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这个意思是一样的。黄元御他讲的这每一句话,一方面他是源于经典,源于中医的源头;另一方面他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是客观评述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那么天地之间的一股气,它在升降沉浮之间,就会产生阴阳变化。什么叫阴,什么叫阳,升则为阳,降则为阴。接着黄元御就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了,我们不要把阴阳理解成两个相对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有人说阳气就是热的,阴气就是凉的,这么说也不能完全错,这么就理解的有点死板了。我们要知道这天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间这股气,它始终是在动的,是在变化的。用黄元御的理论来讲它是在周流的,所以所有的阴和阳都是动态的,都是时刻都在变化的,所以从这个动态的角度来讲,最准确的描述就是升则为阳,降则为阴。概括来讲,凡是偏升的、偏散的,就是阳;凡是偏降的、偏收的,这就是阴。所以阴阳它是两种态势,是两种运动的趋势,我往上走,往外散就是阳,阳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个不变的状态,不是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阴也是这样的,什么叫阴啊,阴就是往下走,往里收,这种趋势,这叫阴。它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们不是两个不变的状态,两个不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