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第一部分《天人解》(3)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那么这阴和阳,是两种变化的状态。是什么在变化,是一气的变化,天地之间的一气在变化,人体的一气也在变化。那么,这一气它在不停的升降浮沉,在不停的演变,一会儿称为阴,一会儿成为阳,都是这一股气。就像一个人一样,白天醒了出来上班去了,晚上回家睡觉,还是你这个人,白天你就是活动的,晚上睡着不动了,就是这个意思。不管它是阴还是阳,它都是这一气,都是人体的一气,都是天地间的一气。那么这一气,源头在哪里,这一气,一气从哪里来的呢? 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这就是土生万物,我们把这股气,阴阳升降不停变化,不停地升降浮沉,这股气的源头在哪里,在中间啊,这就是土气,我们都讲土生万物嘛。你看地球上的土地养育了万物,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那么人体也是这样的。
    人体对应脾胃,人体每天都要吃喝啊,脾胃是中土。一天不吃饿得慌啊,中土这股气是中气,在里面循环,升降浮沉,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体自身的一气周流。所以这个中气,只是从位置上来讲它属于中气,还是这一气,还是人体这一气,只不过说呢,一气的源头在中间,是在脾胃这一块对人体来讲。那么这股气,中土这股气,它往上升就成了生发之气,往下降就成了敛降之气。我们根据它升降的不同,它在变化,根据它变化的不同,给它取了几个名字。中土这一股气,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这就是讲,这股气,它在升降周流,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往上升,这股气慢慢地就成了一股阳热之气,慢慢地上去就成了一股火气,由中气——平和之气变成了火热之气。如果往下降,就由这股平和的中气变成寒凉之气。
    把他升降的过程再细分一下,往上升,升了一半还没升上去给它取个名字叫木气。木气是生发之气,它生发的力度很大,很有劲,就像一个小伙子,生发之气很强盛,但木气是偏温的,还不热,有股生气。到了火气,已经大热,像到了夏天一样。木气呢,像春天。化火之后,再慢慢往上升,越来越热,成了热气,名字就叫火气。然后这股火热之气慢慢降下来,慢慢又变凉,变凉这股气就叫金气。这股金气慢慢继续往下降就变成了寒凉一股气,就叫水气。这就是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实际上还是这股气,它只不过是升上去就成为一股温热之气,降下来就成为寒凉之气,它在变化的。它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状态,所以有不同的名字。实际上还是这一股气在变化,所以黄元御先生接下来就解释水火金木这四象,不过就是阴阳的升降,阴阳升降不过就是中间这一股气的浮沉。分开而言就是水火金木四象,合起来说不过就是阴阳,再合起来说不过就是中气,一股气而已。那么这个模型就是中医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理念,你都可以按这个模型去解释,这就像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似的。
    那么这个理论呢,它是符合于天象,符合于事理,也符合于人情,都是这个规律。下面黄元御就从一年四季的角度把这个四象阐述了一下,在一年四季这个层面上,讲了一下这个四象是怎么变的。一年春天时,万物生发,气温慢慢回暖,这就是木气生发。而夏天时,天气炎热,慢慢的这股火热之气升极而收,慢慢的就变成秋天了;到了秋天,这股气就凉爽下来了,慢慢的万物开始藏起来了,这就是秋天的金气;到了冬天万物收藏,天寒地冻,收藏之气就成了水气。这股气是中土之气,它是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土气。如果从这个四运之时,那么在六月,阳历来讲就是七月,相当于是夏秋之交,湿气,相当于我们说这个桑拿天,湿气最重的时候,那是中气。土枢四象,四运五行,这就是黄元御先生从他理解的土枢四象的角度来讲的五行。我们学中医都想学这个五行,木火土金水,实际上它不是平起平坐的四个名词,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土位于中间,土气斡旋,升降变化出这个木火金水。它是一个整体,所以说这个五行不是五条路,它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一节黄元御先生主要是从他个人的理解,从他理解的高度跟我们讲的这个中医,五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