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第一部分《天人解》(5)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后来给大家讲脉法的时候,就会给大家讲到连续性对学习脉象有多么重要。如果你机械地认为只有这么四象,中间是土,外面是水火金木四象,只有五个东西,你看这中医也就可能学到死胡同去了,不是这样的。这只是大概讲了这么一个模式,用土枢四象这个模型来概括、来描述这个变化的过程。而真正的变化过程就是一气在不停的周流,很圆融地在周流,不停的变化。阴升为阳,阳降为阴,中土斡旋,是这么一个过程,并没有截然不同的水火金木这么四块,它不能叫四块东西连在一起,它是一个整体,这一点要和大家交流清楚。这样的话有一个什么好处呢,我们对这个模型、对这个一气周流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在摸脉的时候,我们在用药的时候,我们在诊断疾病的时候,直接看到的是这一气,不是看的土枢四象,不是看的五个东西,看的是一个东西。
    打个比方,就像一辆车在路上跑,你就看到一辆车,一会儿跑的快,一会儿跑的慢,不管跑到哪里你都能看到他,路上如果有十辆车在跑,你一会儿就看花眼了。我们讲的这个五行,土枢四象就相当于五象了啊,它不是五个东西在跑,它就是一气在转,是一个东西,只是转到不同的地方他叫不同的名字而已。那么有了这么一个概念,有了这么一个模式,我们在去下一步学习的时候,就简单很多,就轻松很多。你就想着我就站在一个高高的立交桥上,看马路上跑的汽车,我就只看到一辆车,愿意看宝马看宝马、愿意看奔驰看奔驰,一看就一辆车,不管它跑到哪里你都盯着它,这样它就跑不了了,它在哪你都能看的很准,你知道该怎么处理它。所以这一点,是《四圣心源》这一本书最重要的一点,它讲了天地之间阴阳变化的规律,清升浊降。
    那么这个清升浊降这个过程,黄元御先生把它总结成土枢四象这个模式。这一股气由中土出发,升则为木火降则为金水,中土作为它作为一气的相当于是后天的来源,斡旋不已,不停地升降,维持着这一气的周流,这是他讲的一气周流这个模式。讲得一气周流这个模式呢,它是连续、圆融、浑然一体的这么个模式,不是分成五块。并且这个模式适用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所有的这个变化的东西事物都适用这个规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都可以去验证一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大家学的时候要学灵活,学以致用,你现在就可以拿着这个理论去用,去判断。一个人一生的运程,他也是有这个规律的。更多的我讲是要从气的这层次去判断,不要从有形的这个形体去判断。气这个层次就是一个无形的变化规律相当于是,这个气对人体而言是正气,对天地而言是天地正气。所以,我说《天人解》主要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一些基础理论,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的理论核心就是这个一气周流,所以《阴阳变化》这一小节主要是讲了这个模型。我们今天就主要讲这个理论模型,讲这一小节,别的不讲。
    那么强调的重点就是,一个就是一气周流这个规律存在的层次是在气的层次,不是其他的层次。无形之气,所有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气,气聚而有形,是《内经》讲的。我们看到所谓有形的东西,都是无形之气演变而来的。所以内因决定变化的规律,现在科学研究很多东西,他研究的原子、电子、分子、基因,他们也在找这个源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这个真正的源头,真正的源头是什么,是看不见的一气,你就是研究到电子、研究到原子,它还是这个有形的东西。所以现在科学的有些东西,看着貌似很高深,实际上他离事物的源头还差得远。中国的传统文化直接从无形之气这个高度,这个高度已经远远超过目前一般科学的高度了,所以它对很多事物概况出来的规律,应该说是层面更高一些,更科学一些。
所以我们学得这个一气周流,它是研究事物包括疾病还有身体的变化规律,它是从这个气,从无形之气,从一气的这个层面来研究的。我们知道他这个理论的高度在哪,在一气这个高度,在一气这个层面上,这是第一,要学习的第一点,这个要搞清楚。第二点就是,一气周流模型是中土的一气——中气,升降周流,升则化火,降则化水,升降往复,不停变化,从而形成一气周流,它的变化规律、变化模式就是这样的。用土枢四象,用五种象五个状态来简单概括这种变化规律,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它并不是分成截然不同的四个阶段,本质还是一体的,是一个连续的浑然一体的周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