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天人解》(6)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在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在一年的层面上,一天的层面上,在一个人的层面上,在历史的层面上,什么时候都是存在这种规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用佛法的角度来讲,三千大千世界,它也是有这种成住坏空的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也是土枢四象的模式,也是这个规律,是一样的。所以,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的模式,他是从中医的经典理论里面提炼出来的,用自己的体会把它很精练很通俗地表达出来,便于我们这后人来学习,但它适用的范围并不仅仅是医学是中医,它适用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适用于天地之道。大家知道,如果我们学了《四圣心源》这个一气周流学了半天,只知道用它来看病,那就是说你领会的还不够好,不是最好,这个《四圣心源》学好了应该什么都可以学好。只要你有这个能力,你是这块人才,什么都可以做的很好。今天晚上就交流这么多,剩下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互相探讨一下。
看到有些朋友提出了一些问题,咱们一起再讨论一下,看一下。光生朋友提了几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深度。她是对黄元御讲这个《阴阳变化》这一节,对阴阳的定义提出了一些质疑。那么接触过周易的都知道,易有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不动就既没有阴也没有阳,一动同时就有静,一动就阴阳同时出来了,不是说动的话只有阳没有阴,一动的话阴阳同时就出来了,因为有动必然就相对有静,是相对的。她问的是为什么一气含阴阳,气含阴阳是什么,没有说清楚,问了这么个问题。
这个一气跟周易中讲的太极有点像啊,气含阴阳,刚才我讲阴阳是两种变化,它不是两个东西。那么气含阴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中气变化、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呢,气含阴阳实际上指一气的变化,它包含了阴和阳这两种变化趋势,可以这么理解。那为什么一气会内含阴阳,就是它还说没有动的时候,还是一气的时候,为什么说含着阴阳呢,为什么有阴阳这个东西?刚开始说阴阳未判,一气混茫,这实际上就是太极的状态。这个东西,如果大家有自己的安静的坐的经验的话,有时候能体会到这个状态,太极的状态,太极的状态这个一气相当于停止运转,不周流了。我们知道这个生命,它是一气周流的一个过程,一气周流一旦停止,生命就终止了。但正因为一气有一个周流有一个变化,所以它就有这个生老病死,不可能长生不老。所以古人,尤其是道家,他想求长生,怎么办?他就要逆天而行,因为天地之道是阴升为阳,阳降为阴,是在周流往复,循环而动,有变化就有生长化收藏,就有生老病死,就没有永恒。要想永恒,要想长生不老,只有达到一个状态没有变化了,没有生化就没有破坏,就没有生死,就可以永恒了。
所以在《内经》的第一篇,大家可以去看,《上古天真论》里面,讲上古有真人、上古至人、上古圣人、上古贤人。不同层次的古代先贤,他们修行的境界在不同的层次,他们有不同的自己的境界。其中有个真人的层次,可以寿同天地,无有绝时。一个人的寿命能同天地一样长久了,那么肯定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了。他只有达到一种先天太极的那种状态,没有生化,所以道家的修炼讲究什么呢?讲究炼气化精,炼精还神,炼神还虚,我凭记忆讲一下,也不知道准不准。我研究得也不是很深,就是说他把我们外在的气血精气,慢慢地通过安静的坐这样的或是一些练功的方式,把人外在的精气神循环往复变化的东西慢慢地收敛,往回收,让他不动,慢慢的化成无形的元神,最后可能就是回复到太极的状态。这个人他就可以没有生死,长生不老,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里讲的阴阳未判,一气混茫。这里讲的一气呢,应该是讲的从太极的这个状态,这个一气应该是太极状态的那个一气。我们如果从这个先天后天的角度来讲,太极之上是先天,太极之下就是后天了,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可能就是人的心念一动,心念不动,如如不动,如一的时候,也是没有阴阳。一气混茫,实际就是浑然一体,是这个意思。一旦心念一动,一旦一气开始周流,阴阳自然跟着就出来了。那么这个阴阳就是一气它动的两个不同的趋势,阴阳实际上是一气的从后天角度来讲一气的这种变化。所以光生说中阴阳产生了升降浮沉,这句话本身是错的,不是阴阳产生了升降浮沉,而是说升降浮沉,一气的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我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阴阳,是这个意思。阴阳本身它不会产生升降浮沉,本来也没有阴阳这两个东西,我们在学黄元御这个《四圣心源》的时候,千万不要死于句架,不要执着于字面的意思,应该去理解他讲的真正的含义。光生提的这个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也非常好,咱们正好一块讨论一下,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化一下。因为黄元御写书很讲究对称,很讲究文字的优美,往往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说的反而比较啰嗦,难免有些朋友可能会在这方面有些被误导,这是有可能的。所以咱们去读书的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也是很对的,一定要去好好理解他的真正的含义。不要去较真这个字面意思,那样可能就出不来了,学中医还是要灵活一些。这个问题就是一气和阴阳的关系,先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