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第一部分《天人解》(9)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所以大家知道一个,在外面四象的根源,它在中土,这个一气从后天的角度来讲,从后天一气的角度来讲,这股气它的根源在哪儿呢?在中土。中气足,一个人中气足的时候,说话很有力量,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你这个中气一气足,很充足的时候,外面这个四象它周流得也很通畅。打个比方说,像一个人放风筝一样,只要这根线它是在我的手里,这个风筝不管往哪飘,不管往哪飞,它跑不了,它始终是围着我飞,围着我转,跑不了。所以这一股气,往上升,升到一定的程度,还能降下来,木气升发,变为火气,火气那就到顶了,不能往上升了呀,就是开始往下降,慢慢变演变成金气,往下敛降。为什么能降下来呢?就在于这个中土之气,在那收着呢,这一圈呀四象的这股气,木火金水这四象之气,实际上它的根都在中土这儿。中土不散,这个气它跑不出去的,这下你可以理解它这个四象。这股气就好比风筝,中土就是放风筝的人,气血经络就是放风筝那根线,所以这四象,这气,它不管是升也罢,降也罢,它始终离不开那个土气,围着中土这股气在转,所以,所谓的相生相克,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个气机的这股升降。这个气,由升到降,顺序相生,四气周流这个角度来讲相生,从这个气不会摆脱中土这个核心,一直围绕着中土在运行,所以它肯定是升上去也会降下来,放出去还会收进来,肯定有相对的两个方面,因为他是围着一个中心在转。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就有相克的一方面,而且这个相克讲的是气机的这个升降,相对的,相反的,有升就有降。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相克,它的根源其实还是在中土,没有中土的这个根基,没有中土这个基地来坐镇的话,无从谈上生、克,也就没有所谓的升降。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升降、相克的根源在中土,但是具体它这个实现是在外周脏腑。比方如肺气,主降,如果没有肺气,没有肺这个器官,没有肺经这股气,它也降不下来。你看很多在临床上很多抽烟的人,肺部患病的人,他往往都肾虚,气短,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这一股气,他在经气这一块,不能直行,一气沿上的功能,如果中土这块,这是枢纽,要求你要给我降下来,但是它自己执行不了,没有这个执行能力呀,所以它也降不下来,这就是标和本的问题。大家知道这个相克,不管是相生还是相克,它的根基,是中土这股气,但是具体的实现这个一气周流,实现这个功能的,它还是要靠四象,靠五脏各自的功能来顺序实现这些功能,这就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
    那我们在治病的时候,会遇到不升的时候,也会遇到不降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去升,单纯去降,要考虑到中土的虚实,要考虑到斡旋中土,否则的话单纯升降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效果的。根源在哪里呢,就在这里。升降,它的基础是中土,黄元御这个理论,好在什么地方呢?他把问题的核心给我们讲透了。万一在临床上我们遇到问题,能看得很清楚,知道该怎么处理,尽管这个《四圣心源》,他的方子,有时候你直接照搬的话,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这并不是说,这个方子就没用,或者说只是花拳绣腿,只是好看,他不是这样。他就是给我们一个方法,就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教给我们是治病的方法,全都是这些东西,而不是具体的这个头痛怎么治,脚痛怎么治。这个后面会有疾病的治疗,他大部分还是从方法论这个角度去讲的。
   很多朋友,说到这里我多说几句,这个《四圣心源》原方,有时用上效果也不是很好,学它有什么用,学了我还是治不了病。这说明,咱们对《四圣心源》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运用还不够圆融。打个比方说,有人说张仲景的《伤寒》、《金匮》,经方效果很好,只要用对了,一剂而愈,覆杯而愈,其效如神,这个好。实际上经方,它的适用范围也是很严格的,要碰上正好是经方这个症,它用上是很好。如果你碰上不是经方这个症,不完全吻合的话,你用上照样没有效果。不能说,感冒了,风寒感冒,我用上那个麻黄汤没有效果,这是经方肯定没效了,经方是假的,没有用的,不能这么理解。实际上经方,它的适用范围很窄,必须是非常确切的这个症用法才是效果非常好,才会是效如桴鼓;一旦不符合经方的那个症,用上可能一点效果都没有。大家如果在临床上,用过这个经方的就会有这个体会,经方并不是说所有的病没有问题,都可以通治,也不是,有时也需要灵活运用,灵活化裁的。那么《四圣心源》里面的方子也是这样的,更多的是从调治正气,就是调节一气周流,人生的正气的角度来治疗所有的疾病,就是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你就走这条路,就没有问题,但是针对具体的疾病,你还是要灵活的去区别对待,这个方子还是要灵活化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