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六气解三——经脉循行(2)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但是人体毕竟也是有具体的五脏六腑,有具体的十二经络。那我们怎么去进一步再细化的去理解他,再深一步去理解,这个一气周流,这个升降斡旋,我们讲的这个状态,和人体真实的五脏、经脉、经气的循行,如何去对应呢,如何去形象的把他们联系到一起?那么大家看着图,我给大家讲。我们知道人体之气,在十二经脉之中循环周流的时候,我画的这个图上,所有的代表着经络的线,以及内部的脏腑,他们之中都充满了经气。正常情况下,他们好比一套循环体系里边都灌满了水一样,到处都是水,满满的,并且这个水呢,是在循环周流着,气血在里头周流,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血。那么他就延着我们线上标的方向、线路,如环无端的在周流。如果我们从大的层面来讲,刚才我们讲的脏腑之气,外出到达四肢,这是升达的一个过程,是由肝脏来主管。比方说,我们来看图的左上角,心经、心包经、肺经,左上角的三阴经,他这个经气,由内脏向外循行,到达上肢内侧,然后往手掌循行的过程。因为这个三阴经同时在向外循行,他向外循行的同时,右上角的三阳经,在手臂的外侧同时向人体的大肠、三焦、小肠,向三个腑在回流,往回循行,这都是同时进行的。左边的三条经络的气血,由内出外,就是一个升达的过程。右边的三条阳经的经脉,气血由外入内,就是一个敛降的过程。这一升一降也是同时在进行的。左边升的同时,右边就是在降,一块在周流,同时进行。那么,他这个往外升的过程,就是肝脏这股力量、这股职能主管了他,他能升出来;他的降的过程,就是肺脏经气这股敛降的职能主管他能回来。你看在同一时间既有升又有降,主升的肝脏与主降的肺脏他们同时在执行自己的职能,同时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人体十二经脉的循行,阴经和阳经,他这个运行的方向相反,但是运行的步调是一致的,就是同时在动,你在升我就在降。从这个层面来讲,升降这种一体性的内涵,也就是说升降是不可分的,因为他经气是贯穿在一块的,如果没有左边的经气的上升,右边也就没有经气来敛降,这就是没有升也无所谓降。所以有时候,我跟大家讲四圣心源这种模式,左升右降,说升和降本质上也是一体的,升的同时也同时在降,如果没有左边的升,右边根本也没法降,所以升就是降,降就是升,他有时候就这么讲。大家如果从周流的角度来想,假设左路的升和右路的降,我们不要把他看成升也不要把他看成降,我们只是把他看成连成一块儿的一根管子,他不过是水在里边流而已,哪有什么升和降。所以所谓的升降,都是相对的。当然他由内脏出外到四肢,肯定还是一个偏于升散的过程,由四肢回到脏腑肯定是一个偏于收敛的过程。所以我们分别用肝主升和肺主降来描述这两个过程,实际上说这两个过程由两个不同的脏腑功能来主导。但是他们并不是截然分开,要知道他们是本身就是一体的。从这个图上,大家会好理解一些。升的同时他也在降,升其实就是在降,既有区别,又是完全一体的。这一点,大家要去体会要去理解,可能我说的还不是很清楚,大家再回去体会体会这个意思。升降本身是一体,但是又有区别。这是从整个大的一气周流,人体十二经脉周流的层次来讲《四圣心源》左升右降是怎么回事,这样就对应上了。下肢也是一样的。

  那么在另一层面上来讲,咱们知道十二经脉的循行,他有次序,也有时辰。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对应一个经脉,所以有子午流注之说,每一经都有自己的时间,循行时间。这个怎么理解呢。并不是说,比如说寅时,肺经,并不是说其他时辰肺经没有气血了,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经脉,哪一个时辰是哪一经,这个意思呢,就跟海水的涨潮一样。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十二经脉的气血,它在经脉里面循行的时候,并不始终是一样多一样快,它不是均匀的,而是随着时间、时辰的变化,也是一个有规律的强弱变化,就像大海里的潮水一样,它是有起伏的。如果见过大海的人都知道,一个浪来的时候,这个浪,有的就跟一排、一条线一样,远远的就推着过来了,那么它经过的这片海域,浪经过的地方就高高的升起来,就是一个浪花。那么这个浪花它不是在这个地方不动了,它是不停的往前走,往前推动。在这个浪花的前后,海水相对就平静一些,那么这个经脉循行也是。打个比方说,肺经当令的时候,这个时辰是肺经,那么这个肺脉,就好比方说,这个地方有一个潮水,那么这段时间,这个气血啊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肺经这个经脉上,这个地方的气血比较盛,比较多。如果碰巧你这个肺经肺脏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的话,在肺经当令之时,这个疾病就会表现的比较明显和严重,相反你用药治疗的话,在这个时辰治疗肺经上的疾病就会得到天时的相助,这个时候肺气本身在这个时候就是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用药他也最容易治愈,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形象地来理解,就好比在这个人体12经脉循行的这个路线上,有一个浪花,这个浪花呢,它的长度正好是一个经脉的长度,这个浪花呢在这个十二经脉循行的路线上它在不停地往前推进,从一个经脉推进到另一个经脉,就跟这个海里的浪花在大海中推进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一点一点地往前走。人体这个经脉气血形成的浪花也是,它这个浪花呀,也是一条经脉一条经脉地往前挪,按这个12经脉循行的次序,它也是一条经脉一条经脉地往前挪呀,一条经脉一条经脉的这个浪花它这个循行过去了。每一条经脉都会经历这个涨潮落潮这个状态,那么这个状态,那么这条经就是对应这个时辰,经气比较盛,经脉主时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个经脉呢,经脉的这股脉气在某一个时辰,在它自己对应的时辰这个经气比较旺,那么这一点,这也实际上跟这个脏腑本身的这个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脏腑它的这个功能,它本身的职能所对应的天道的状态,跟它主时的这个时刻的天道的状态是相对应的,所以才有经气的这个涨潮一样的盛衰的变化,它本身也算是这个一气周流的变化,也符合一气周流的原理。只不过它更多的是脏腑本身和天地之间的交感来导致的这么一个规律。

  所以咱们对人体自身的一气周流呢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呢,就是所有脏腑的一气,他的升降出入,他的循行,都受到人体自身这个五脏功能的调控,是符合四圣心源所讲的这个中土斡旋、一气周流这个模式的,这是一个方面,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状态。那么同时,在这个状态的基础上它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个细微的变化就是讲的这个十二经脉的主时,十二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会有一些细微的盛衰的变化,这是由五脏六腑本身的功能,本身与天地之间的感应相关的。如果我们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能够考虑到这种因素的话,考虑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可能会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针灸的时候这个可能更重要一些。当然,从用药的这个角度来讲呢,最主要还是调整五脏所具备的这个升降出入的职能。调五脏,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十二经脉与这个五脏六腑本身的跟天道相对应的这个一天之内的细微的变化呢,也不是说不重要,相对来讲呢,因为它的变化更精微、更细微一些,不容易查觉,所以我们可以暂时不作为一个重点。就是你如果不是很熟悉,不是很确定的了解它的状况,可以先忽略不计。你可以先按照这个四圣心源这个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体系,来调五脏调升降,也可以把整个一气给调好。整个一气调好了,它自然这个天地交感,也自然会恢复正常。

  那我们为什么跟大家讲这么多呢?实际上,还没有正式给大家讲六气的内容。主要就是跟大家讲,首先要把人体这个模型要理解透。尽管它的周流好象也很复杂,实际上呢,它的这个实质,这个运行规律,是完全符合四圣心源讲的一气周流这个模式的。所以我们学习四圣心源,我们学的不光是一个理论体系,要跟具体的脏腑,要跟这个天地之气的升降要完全地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要体验到它这种一气升降、出入,它这种真实的状态,你要体会,不能只是看到四圣心源这个理论上的描述,一气周流就是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圈就完了,这不行!因为这个一气周流呢会有很多的层面,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所有这些不同的表现实际上在源头上都是相通的,他们都是体内五脏不同功能的体现,在不同层面的体现。所以我们这个源头在哪里?源头在人体内部就是五脏,在天地之间就五行。他们之间都有神气相通,这个神气就是天地之间亘古不变的、本然的变化的规律,是一种本性。这样我们学起来就学活了。就是四圣心源,黄元御老先生在书里讲的这个理论体系,这个模型,它是很实在的,是很鲜活的一种境界。你看到这个体系,看到这个理论,你马上能够感受到这股气,在体内是很生动地在升降出入,在天地间也是很清晰地有这种上下的交感,都在动。所以我们学了以后,你要感受这种气的变化。摸脉也好,察象也好,都要去感受这个气,感受这个气的动态的变化。你就知道它来来回回,升降出入,无非就是周流而已。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来来往往,如此而已,要有这种体会。

  学这个六气解的目的呢,就是知道,这一气,它在人体内部的循行,固然有六腑,(五脏加上一个心包,相当于六脏了,心包也是虚的)它在人体这个五脏六腑的这个循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与天地之间的六气也相对应,有不同的特点。实际上,它仍然是天地之道五行的本性的体现。等我们下一次具体讲这个六气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六气实际上也只有五气。所以这个六气解其实是最不好讲,实际上,它难就难在它的名相,很多的名目。这个名字,那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一下子理解不了,或者觉得比较繁琐,实际上它的本质,它的核心,是一样的,很简单,就是五行,就是一气周流。

  今天是接着上一次把这个人体十二经脉,也对应六气,对应着三阴三阳,把这个人体一气,十二经脉这种一气周流,结合这个五行,又跟大家做了一个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让大家加深一下理解,能够理解地更细致,更清晰一些。今天呢我就讲这么多,下一次我们开始讲具体的六气。今天时间还比较充裕,大家有问题的可以提出来,咱们再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