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六气解四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前两次呢,把这个《四圣心源》第二卷《六气解》,咱们理论部分做了这个交流。今天呢是把后面分着讲的这个六气,每一气它有什么特点,我们临床治疗的时候需要如何去处方用药,这原则性的东西,今天来讲这些内容,后面这部分内容呢其实是占的篇数比较大,六气呢,每一气都有一节,后面呢,有一个小节,每一气有一个代表性的方子,内容很多,但是呢实际上是我们有了前面的基础,原则上的东西呢,前面两次讲课已经跟大家交流过了,所以后面的内容呢,虽然内容多我们今天晚上一次就把它讲完了,比较好讲。

  今天晚上我们讲具体的六气,六气的特点,那么这六气呢,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大家看这六气里面,实际上有两个火,就是君火和相火,如果把这两个火看作一个火来对待,那这个六气实际上是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来排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这么一个次序,这跟我们前面讲的一气周流、五行相生的次序是一样的,为什么要列出两个火来,内经里面讲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它是,就跟这个君主一样,它应该是内藏,而不外露,而相火呢,它是通达于外温煦周身,是做具体事情的,就像一个宰相,治理国家一样,君主有什么命令,宰相就去执行,人身这一气无非是阳气,气动而为阳,所以这一气周流就是阳气在周流,阳气它在动的时候呢,实际上是有神明,有心神在指导,这个心神呢,就相当于人体的君主,所以它的权利是最大的,所以内经还讲主明和下安啊,心神清明,那么下,下面就是五脏六腑十二官,君臣佐使,下面这文武百官啊,各个脏腑功能才会各据其位,各职其能,这就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心火啊,少阴君火,它实际上是代表着心神这种地位,通常情况下,心火它应该是清明内藏不外露,一旦有心火外露的时候,那就是你的脏气衰了,脏气不藏了,五脏藏了不泄,五脏藏精气而不泄,一旦心火外露,这就是比较危险的症状,我们临床上摸脉,很怕见到真脏脉,那这个心火也是这样,临床上见到心火这样的症状也比较少,一般都是危证,我们一般情况下见到的火都是相火,所以呢这个,虽然六气解讲的是六气,实际上本质上还是五行,君火在这个五行当中,它是隐而不见,所以我上次跟大家讲水火合一、水火一体,就是这个意思。君火藏于水中,它和肾中元阳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当然这里面也有区别它们都属于人体真阳,相当于是。只不过肾中元阳相对于君火来讲,它处在一个更加收藏的状态,而君火呢处在一个清明开散的状态,元阳易升,它要动,是一个动力;君火呢,以明易降易藏都是无形真气,都处在敛藏的状态,只不过它们主导的是多隐藏,当然我们讲六气解,六气的时候,我就不在一节一节的讲了,我呢,因为最后一节呢,是讲六气治法,每一气它有一个主导的主方,没有剂量,只有药就是讲这个意思,那我会把这个方和一气,对应着来讲。

  首先看这个厥阴风木,我们看厥阴风木呢,厥阴风木对应的方子,实际上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汤加味,我们知道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经方之祖。那么桂枝汤呢,我们知道它是舒达肝木的一个方,这个厥阴风木应春气,在脏为肝,春气生发啊,需要气比较流畅,柔润而生发,它不是说单纯的只是那种辛散,不是说只有桂枝的这个辛散它就能够升发上去,就跟我们,春天要植树,要浇水啊,光栽树,种下去不浇水下去它活不了,所以有时候咱们讲一气周流呢,说这一气啊,动则为阳,是一股阳气,一气周流就是一股阳气在周流,实际上呢,这么讲是从动的角度来讲,动则为阳,流通吗,但是阴阳都是一体的,阴阳是不可分,一体。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所以这个厥阴风木之气,要想很好的生发,它也要有足够的阴津,也就是说这股气要足够的柔润,它才能够生发,那么桂枝汤这个原方呢,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相对来讲偏燥一些,所以黄元御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上了当归、阿胶,还有茯苓。厥阴风木之气就是左路木气,它本性生发易动,以前有几年,北京一到春天风特别大,为什么风特别大呢,因为绿化搞的不太好,最近这几年绿化搞的好了,水土保持的比较好,到了春天这个风就小多了,厥阴风木之气,也容易生风,因为它容易生动,容易动,所以它特性就是生风,动则为风,这是它的特性。跟春天这股生发之气相对应,就跟小孩好跑啊,多动啊,调皮啊,是一个意思,那你就要好好调教它啊,从这个用药的角度我们怎么调教它呢,那就要润养,你要是干巴巴的,光让它往上升,那就是燥而生风,就是没有节制了啊,到处横冲直撞,这就是生风了,所以实际上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讲,这个一脏之气病,则见一脏之气,就是说那一气病了不正常了,你才会看到,身上表现出这一股气来,木气病了,就会表现出风气来,就会有一股木郁生风之气,而病的本质上是虚,这个脏精,五脏藏精气,从脏腑的角度来讲,脏气没有说太实的,都是虚,那么肝木之气,厥阴风木之气呢,如果没有郁结的话,只要有风气表现出来,实际上是阴虚了,为什么阴虚呢,因为左路这股气,虽然是生动为阳,但实际上呢,从阴阳交感的角度,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他都是一股生动之气,所以这个左路之气,从它这个动的特性来讲为阳,从这个由阴出阳,由阴化阳这个角度来讲它属阴,所以你看,左为肝,肝主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体阴而用阳,可以这么来讲,在体为阴,在功能为阳,这就是左路之气的特点,它本身就是比较润的一股气,所以这股气呢,要保持足够的荣润,一旦津血亏虚的时候,木气不润,那就会郁而为风,这就是厥阴风木的特点。所以厥阴风木之气呢,它要正常的生发,一定要有足够的阴津,足够的阴血,因为现在人消耗比较多啊,阴津亏虚的都比较常见,所以有一些人呢,他也会有这种,觉得这个上火啊、发脾气啊,就是木气淤滞的这个症状,很明显,有时候你用这个,会越用越差,实际上这种情况你要仔细问一下他,往往都会有这种手脚凉啊,或者脚脖子容易酸啊,容易凉啊,没劲儿,皮肤不够荣润啊,就是这个阴津亏的症状,很明显,阴津亏的时候,一气周流不畅,四末不微,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就要去养,不能散,要用一些比较柔润的药,像当归、阿胶、沙参之类的,要去养。所以黄元御呢,治疗厥阴风木为病,他很清楚,知道要养、要润,所以他加上当归和阿胶,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桂枝汤主生发啊,那么当归、阿胶呢,补这个阴血、阴津,这就是切合厥阴风木的这个本性特点,酸味入肝,酸味能敛能柔,如果厥阴风木之气大虚的时候,需要急救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大量的酸药、酸味的药,那么伤寒论的乌梅丸,用大量的乌梅酸敛、酸柔来治厥阴病,实际上就是救急的一个药,五味入五脏,有时候是可以救五脏真去的,救急。临床上有一些妇科大出血,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肝主血吗,所以这个厥阴风木,肝气对女性来讲呢可能更重要一些,有些经血崩漏不止的时候,危急重症,有些有经验的老大夫,用药的时候呢,会用大量的醋,用醋来煎药,那就是取这股酸味儿,醋这个酸味,酸入肝,急救收敛,来救肝脏的真气,是这个意思,能很快的止血,效果很好,止血药用醋。我们很多疏肝的药都用醋炒,醋制,医理也是这个意思。轻重不同会用到不同的药物,就厥阴风木来讲呢,一般情况下,阴血还比较充足的时候,单纯的不能升达,那么直接用桂枝汤就可以了,那么大部分情况下,它实际上是由这个加当归、阿胶,当然还有茯苓,加茯苓实际是轻轻运一下中焦的意思,中焦去湿气。不过,这个厥阴风木之气亏的比较厉害,就是肝气亏虚得比较厉害,那就需要用酸味药来救急,急救真气。所以这个内经讲得五味入五脏,它也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它是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那么在这个方子里加茯苓,方才讲的是去湿气,去中焦湿气,会升达的更通畅一些。 这个土木相克,木能克土,木能克土,它是正常情况下,这是我们需要的,需要木来克土,是什么意思呢?中焦土气土湿之气容易生湿,湿气濡软缓滞,土气本身就如懒汉一样,老偷懒,不想动,木气呢,就跟一个淘气的孩子一样,老跑的不停下来。所以一个勤快,一个懒,正好调和一下。所以木克土,就是用木气的生动之气,去带动土气也跟着动起来,也能跟着斡旋起来。所以正常情况下,木克土,是我们需要的一种作用,我们需要人体的一股气,有相生有相克,我们既需要相生也需要合理的相克,相互制约,所以说木能疏土。木气能把雍滞的土气疏达通畅,让他给周流起来,这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治疗一些中土气,中土湿气比较盛的时候,我有时候喜欢用点升达木气的药,象用一点点麻黄、比较量多的生麦芽,有时也用会一些桂枝,治疗一些脾胃病,效果也很好。通过木克土的作用,用木气的动力。看出黄元御老先生对厥阴风木的认识是多么的到位,通盘考虑。这股木气主生动,这股生动之气,它需要有充足的阴精作为化源。同时,整个一气,从后天化生的角度来讲,都源自中焦,所以要同时兼顾着中焦之气。木气生动为主,阴精的根基也要厚,中土不能太粘滞。这几个方面都调好了,那左路木气就有了比较好的升达之性,也就符合了厥阴风木之气的特点,能够通畅、升达、柔润、和缓的升达之气,这就是厥阴风木之气的特点。那么厥阴风木之气主升,阳明燥金之气主降,升极而降。夏天过去了,秋天就来了呀。物极必反的一个状态。它是一股火气,阳明为二阳,所以这股火气它要往下降,左路厥阴风木阴血往上升,升达阴化为阳,成了木气;阳明燥金是阳化为阴,阳需要往下降,为什么叫燥金?如果这股火气降不下来,就会灼伤阴精化,为一股燥气。所以它的特点就是不容易往下降,容易化燥。我们讲厥阴风木之气的时候,木气容易生风是因为阴亏,而金气容易化燥也是因为阴亏。我们都知道火性炎上,本身是往上走的,不是往下走的,一定要有阴柔、镇降的药物来引导他。在天地来讲,天地本身这个阳明燥金之气,它就是一股沉降之气,所以可以把火气自己给压下来。一旦这股沉降之气不足,火气就停在上面,化火化燥。阳明燥金,黄元御给出的方子,它实际上就是咱们比较熟悉的白虎汤的加减:百合、石膏、麦冬、五味。白虎汤和生脉饮意思。东青龙,西白虎,白虎是主降的。主要石膏这个药,石头嘛,西方之玉、金石之气,可以演变的金气。从治疗上来讲,主要用石膏来镇降不能自己敛降的火气,金气本身往下镇降的,石膏就是一股金气。那为什么还要加上麦冬、五味,加上百合?这些百合、麦冬都是比较滋润的药,相反的,但是都是阴柔的药,都是滋润的药。所以我讲一气周流,阴阳一体,一气既有阴又也阳,只不过在升降不同的阶段,它的阴阳有偏多偏少,偏升偏降之分。分之为阴阳,合之为一气。从这个用药我们可以体会出来。所以阳明燥金之气如果不降,一定要用清凉润降的药,百合呀、麦冬呀这样的,比较清凉,比较滋润。阴药本性是下降的,往下降的。我们知道秋天这个秋老虎很热呀,总是很热,不凉快的时候,下一场雨就凉快了,一场秋雨一场凉。也是这个意思,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燥金之气如果要降,一定是润降,滋润才能降下来。左路木气如果要升,一定荣升,荣润才能升达。这个角度来讲,从阴阳相对的角度来讲,阴气有时比阳气还重要些。没有阴气,阳气则无所附,全都散了,这身体的一气还周流什么呀?阴阳离绝了,谈不上什么周流。只要一气没散,必然有足够的阴精来载气,阴以载气。气不散,就是阴阳和合。所以你看阳明燥金之气,它的特点就是:本性宜降,但是偏偏不容易降,容易化火、化燥、伤阴。我们治疗时要润降,所以白虎汤除了石膏还有粳米、有知母。这些实际上也是比较润的东西。黄元御在这里用了五味子,五味子是偏收的,实际上是补肾的药,可以认为是五味子补肾的,这就是提前从肾水收藏的角度治疗不降,这个力度更大一些。不光是往下降,都开始往里收了。从这一点来讲,黄元御这个方子,它降阳明之气的力量要比白虎汤看得更远,步子更大,势力更强。不是说白虎汤不好,白虎汤也是经方呀,也非常好。那是单纯从阳明,降阳明的角度用药。而黄元御的方子已经从收肾气的角度,牵涉到收肾气,所以更有味道,更有境界。不要只看这个简单的方子,就这么几味药,连个量也没有。《四圣心源》的方子,很多方子都是在说法,表法,说一个意思。你如果能够领会进去,就可以举一反三呀,就不至于抱着一个方子,束缚住了手脚,不知道变通。所以我们学《四圣心源》,主要是学它的思路,学它的思想,而不是去死记几个方。经常跟朋友讲,我说我基本上不用《四圣心源》的方子,《四圣心源》的方子我也记不住,我只用它的法,所有的方子都是随证处方。如真是考我《四圣心源》,我可能都不及格,都记不住。所以书都是给我们指方向的,因指而得月,不能得指而忘月呀。道理看明白了,书可扔了。这是讲了厥阴风木之气和阳明燥金之气,它们的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给我们比较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一气本身就是阴阳和合阴阳一体的。只不过木气偏阴,体阴而用阳,金气体阳而用阴。木气宜升,金气宜降,但是恰恰它们一旦为病,木气不升,金气不降。木气不升,就会郁而化火化风。木郁生风,大家不要认为生风就生动的更快了,不是这个意思。木郁生风,可以理解为:如果从正虚的角度来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底气不足,站在那瞎嚷嚷;如果从邪气的角度来讲,从郁结的角度来讲,可以理解为就是道路不通畅,走不动,急得在那叫,一个意思。就是光打雷不下雨,光有动静,实际上并没有往前面走半步。所以我们看木郁生风时候,很多患者躁动不安,有的象小儿多动症,还有肢体振擅呀,都属于木郁生风,风象。但他们的脉都很虚,肢体四末不温,肌肤不荣,都是不通畅的一些象。如果说这个木郁生风,就是一气周流都很通畅了,跟风一样快了,那倒好了,那病自己就好了。只要经脉通畅,一气周流通畅,这个气就会阴阳和合,不可能表现出风象来。一旦出现风象,必然是走不动,或虚或郁,必然是有郁滞。所以我们才需要桂枝去升达,帮着它往上走。木气本性好动,宜升,偏偏容易出现不升的病症。金气是宜降,正好容易出现不降的病症。所以黄元御在这个《长沙药解》里面,讲这个药时候(忘了讲哪个药了),他讲金木之气不随其性则病生,水火之气各随其性则病现。好象是这个意思。就是说,生病呢,从金木升降这二气来讲,正常情况下,是要随顺它的本性,木要升,金要降,这样才不会生病。而水火刚好相反,火性炎上,实际上我们需要它降,水性润下,实际上我们需要它升。物极必反,阳能降,阴能升,才能周流如环,否则这个一圈哪里来呀?所以水火之气不能随着它的性,要反过来压制。这个我们后面再谈。金木之气都是一气,都含阴阳,都是阴阳和合的一气。只是因为它本身所处升降的位置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所以我们在治疗时候,就要从阴阳和合为一气的角度去治。既要照顾到本气的特点,又考虑到阴阳和合,或者说从体用的角度来讲,既要考虑到用,也要考虑到体。如果我们从流通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更形象的来理解。木气从下往上升发,大家看,可以想象一个喷泉,喷泉底下有水,喷到上面升已而降,如果下面没水,没什么可升了。木气要升,首先要有阴精,阴精要足,它有东西可升。金气要降,同样如此。也要有足够的阴精来润降。它才能降下来,否则阳气要散,火性炎上,不会自己降下来的。大家想一想,假设这个喷泉,喷得足够高,喷上去的水气那可能真的就散了,这个喷泉的水可能就降不下来,能降下来的一定是水气。有水才能降,就是这个意思,只有气,是降不下来的,所以这个喷泉它能降下来,就是它还有水呀,大家这样去理解, 形象一点,可能更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