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治疗时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怎么处理呢? 第一,既然有出血的地方,一定要止血。西医它为什么很多地方比中医要好,西医的急救、止血、输血的手段比中医多,这就是它完善的地方,它比中医好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完全排斥西医,西医还是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对中医来讲,一般的出血,我们如果单纯用中药治疗的话,一定要考虑用止血的药物,用止血药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把这股对外泄的气收住,血外流,就是气往外散呀,就是把随着血往外散的气收住,不让它往外散,这是一方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把气收住的同时,把气收住,我们人体的一气周流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相对完整的一个整体,这个时候,我们再考虑,怎么样让这个气再流通起来,把这个郁结去掉,主要就是这么两个思路。一个是止血把气收住,不让它往外出,另一个就是把引起瘀血的体内郁结去掉,恢复气血的周流,我们治疗出血的症状,就是做这两个工作。虽然,这两个工作比较矛盾,有时候用收气血的药,止血的时候,可能会加重体内郁结;我们要疏通郁结,促进一气流通的药的时候,可能会加重出血,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时候,我们用药偏重,偏于哪一方面,要根据出血的轻重,根据体内郁结的轻重,根据正气与邪气的对比,去灵活的掌握,但这两方面必不可少。下面,我们先把黄元御,他下面列了四个小节,就是四种出血,四个方子给大家过一遍,然后,把这四个方子统一起来给大家讲一下。先看有衄血,是鼻窍出血,他给出的是仙露汤。鼻窍出血是上面出血,上焦出血。上焦出血是气上脱,不能下敛。仙露汤给的方子呢,首先要止血,让血回来呀,不能不停的散,给的是麦冬、五味子、柏叶,这都是往里收的药,尤其是这个柏叶,叶都属于一股金气,收敛的,偏凉的。尤其是上焦出血的时候,或者说,金气这块,阳明燥金这块,这个系统出血的时候,用同属金气的柏叶往理收,它止血的效果是很好的。麦冬、五味,同时还有补益正气的作用。出血必然伤正,伤阴、伤气,以伤阴为主,所以,用麦冬五味来滋补正气,滋补阴血,再加上人参,就是生脉饮的意思了。另外,这个贝母和半夏都是往下走的,都是敛降疏通之品,引一气下行,防止它继续在上面往外面疏泄出血。甘草、芍药,甘草固中焦,芍药息风。出血都是风木外泄,息风也就是祛除木气的郁结。杏仁是泄肺气,也是把上面,既然出血必定有郁啊,把这个郁结泄一泄。所以我们把这个方子分析下看看,首先是有止血药,就是柏叶为主的止血药;其次有祛瘀结的药品,祛瘀结呢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息风木的药物。因为所有的出血肯定从下面来讲都是风木外泄,都要用一点息风木。息风木,白芍啊,或者是一些清热之品啊,都有息风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去掉不同的出血症状在不同的部位可能有不同的郁结,针对不同的郁结用一些祛淤结的药,上面鼻子出血他这个地方用的杏仁祛肺气,祛局部的郁结,剩下的药就是滋补正气,引导正气恢复一个正常的周流。那么滋补正气的药就是麦冬、五味子,引导气分正常周流的,这个地方是气不能下行,所以用的贝母、半夏引导这个气下行。所以你看这个方子我们刚才讲的从两个方面来,一个是止血还用的柏叶,一个根据体内的疾病的状况想办法恢复一气周流,它这个地方木气郁结于上,一气不能下行导致的气郁,气郁于上,下不来导致的鼻窍出血,所以它用的一系列的药物,去郁结,滋养阴津,引气下行,恢复一气的下降,鼻窍出血自然就能止住。从止血和引导一气周流回归正路两方面用药,也是非常的简洁。
我们看第二个吐血,吐血他用的灵雨汤。因为吐血疾病的病位在中土,中土的药用的相对多一些。止血的药物,还是以柏叶为主,中土也属于阳明燥金,他用的息肝风的药物:丹皮,丹皮是既能活血,又能疏通风木,去掉风木之气。他用引导一气下行,中土吐血也是气不能降,用的半夏。干姜、半夏温运中焦,引导一气下行。而滋补正气的,出血必然伤正啊,他用的甘草、人参、茯苓,茯苓去中焦的湿气,还是这个路子,还是有止血的,有流通体内一气,帮助去掉郁结,帮助一气恢复正常的通行。从滋补正气的角度来看呢,在上的出血他用的麦冬,五味,中焦的出血用的人参、甘草,滋补正气的药不太一样,也是针对不同部位的气血特性来采用不同的药物。在上之气宜降,在中之气宜养,所以用药不太一样。后面还有一个白茅汤治疗零星出血,零星出血的方子主要加了降肺气的药,把麦冬、五味、芍药、茅根相当于是把前面灵雨汤里面的一些药加进去了,比较轻的就是。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便血,便血他用的是桂枝黄土汤,经方里面有一个单纯的黄土汤。这里面他用的止血的药物是哪一个,黄土汤里面,止血的药物黄土就是止血一个很好的药。用黄土来止血,用来去郁结的药物。便血就是大肠,大肠也是属于阳明燥金,只不过跟肺气相比,都是金气,只不过一个偏上,一个偏下。肺气不降的时候引起的鼻子出血,治疗的时候整个气宜降;大肠出血的时候血是往下走的,从下面出来了。所以这股气治疗的时候要偏收,要往回收,要往上升,不要再让它往下泄。要有这个的区别,所以他用舒达木气的药,就没有用丹皮啊,白芍啊,他用的是桂枝、附子这样的药,跟气血往下泄的方向是相反的。血往下泄,我们要往回收的话,气要往上升,所以他用了桂枝、附子来舒达木气,同时用黄芩、地黄,一方面清解下面的郁热,就是虚热。木气不能正常的舒达,变成了一股风木之气外泄的话,局部肯定会有郁热的,所以用了点黄芩来清它的郁热。那么,扶助正气方面,更多的是用了地黄、阿胶来滋养,下面的出血一般量都比较大,所以也需要用这种收敛的力量比较大的药。地黄阿胶滋阴敛藏的力量比较大一些,能够把正气,阴津滋养的力量比较大一些。灶中黄土就是灶心土,中药名叫伏龙肝,这个是整个方子的一个灵魂,方子名字就叫黄土汤。伏龙肝这味药呢,灶中黄土就是农家烧柴火的灶,用土做的灶,用泥巴垒起来的,烧得时间长了,土有一股温和醇厚的土气,就是借用这股土气止血。中土是什么呢?中土是一股缓和之气,知道土能藏火,土能克水。五行来讲,土克水。水是什么啊,正常的水里面藏着一股龙雷之火,是藏着龙雷之火的一股水气,不是凉水,所以土克水的本意就是土能藏火,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种大便出血,血从下泄,就是火气不藏,带着血就出来了。大便出血的时候都是气血下泄,下元必然阳气虚,那我们治疗的时候知道要把血收回来,它从下泄,我们收是往回收,往上收。但是我们知道附子和桂枝,它虽然是往上走的,跟出血的趋势是相反的,但它必然是一个动的药,偏流通的药,很难把这个血收回来。所以我们用什么呢,用黄土,用它这股固守之气,偏于固守的,既不往上,也不往下。那么这股气,因为我们用比较凉的,柏叶这样的收的话,它是偏凉的,偏于下行的,往下出血的情况也是很难收回来;往上走的药,它动的太厉害,也不好收,这个时候就用一个比较平和的方案,用大量的灶中黄土,它是很平和,我既不偏上也不偏下,我就守在这,哪也不去。所以,大量的黄土止血的效果,下面出血的时候不管是大肠出血,还是女性的崩漏,月经出血,它止血效果都是不错的,就是这股土气很醇和,很温和。醇厚偏于温守的这股土气就把血收住了,血就不会出的这么快了或者它就不出了。然后我们再用桂枝、附子把这个气往上升,使往下泄的出血的这股气转个头来,让它往上走,恢复一气正常的周流。同时,出血引起的阴精的损伤,我们也用地黄、阿胶来滋补一下,这种情况一定是我们既然选择黄土来止血,实际这种情况必然是有中土的不运,中土也是不固。用甘草、白术来固守中土,运转中土。便血的桂枝黄土汤,一旦血止住之后,黄土把整个气血收住了,地黄、阿胶也把阴精给补上了,那么血止了不出的时候呢,桂枝附子这样的药你就要及时的停下来,不要用的太多。用的太多的时候,本身局面还不是很稳定,你要持续的用,反而会引起再次的出血,就是气动的有点太过了。当它还在出血的时候,因为气是偏于往下泄的,你用了它问题不大,它能把往下泄的气拉上来或者说带着它升上去,这个时候它是还有用武之地啊。一旦血不出了,血停了,后续的用方就需要以培补正气为主,用比较缓和的药引导一气的周流,就不能在用比较骏猛的药了。桂枝附子一旦血停了之后也要及时停下来,不要引起再次出血,是这个意思。
最后一个尿血,黄元御给出的是宁波汤。宁波汤里面他给的止血的药是发灰,就是血余炭。那么同时用了一些祛郁结,尿血必然是下面的郁热比较重一些。尿血大部分会痛的比较厉害,一般下面便血都比较痛,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所以它下面的郁热比较重一些,所以他用了泽泻、栀子去下面的郁热,也用了桂枝、芍药疏通木气,同时用阿胶滋养阴精,茯苓、甘草运中土。那这个地方,只是用桂枝舒达木气,没有大量的用附子。原因呢,就是因为尿血他认为是有郁热的,所以他用清热的泽泻、栀子这些祛局部郁热。便血呢下面是偏寒,尿血它是下面偏郁热,根源都是土虚,土气虚,不能斡旋,引起的下面这种郁热,所以清热药不能用的太多,不能过用,血止之后马上停栀子这个药。一旦血止了就马上停,因为出血的时候它是有郁热的,你把这个郁热一去这个郁热一去,因为热势猛烈啊,它也不往外发散,自己也不会出血,这个时候你就赶紧用这个温养疏通的药,缓缓引导恢复到一气周流就可以了。所以你看你用到这几个方子,综合一下就会发现,治疗出血症,其实它这个虽然方子不一样,虽然各有各的处方,用药特点。那么实际上都包含这几方面的用药,主要的思路,一个是有相应的止血药,针对不同地方出血,有相应的止血药,你像有一些内脏出血,肺脏内部出血,那么白芨也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药,这里面并没有讲,那么它只是通过这几个方子,作为一个提示,作为一种示范,告诉我们,凡是出血症,要先用止血药,不同部位出血,止血药选用的药物不太一样,那么他用发灰、灶中土、五味子、柏叶。他就用这几种,实际上临床上白芨、三七、云南白药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止血的药,我们都可以灵活选用,有时候止血药一定要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根据引起出血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除郁结,恢复一气周流,说的这个再直白一些就是,我首先把出血的口堵上,用止血药把出血口堵上,堵上之后,整个一气,全身的一气周流就是一个整体了,然后我在用药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顾及了。我就可以该流通的流通,如果出血口不堵上的话,你一用流通的药,血跟着就出来了,那你就没法用药了是吧,所以我们就是止血药一定要用,然后出血口子你相当于把它堵住了。这样的话,你在用药的时候,就不用太担心气血外散的问题,你用上药在一气周流,这个时候它就会在体内一气周流的环境里,按你的用药思路去改变,从而达到我们这个治疗效果,而不是说用药了之后,药气随着这个往外出的血气也就散出去了,那也就达不到效果。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用止血药,为了先把这个口堵上。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会用不同的药物,来把一气给引导到正道,这个工作就跟以前我们治疗普通疾病是一样的。也是首先去郁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郁结,有的是瘀血、有的是郁热,也有的是这种单纯的正气虚的也有,那么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药。你比方说,鼻出血,衄血这一块,他用的是杏仁来泄肺气,把上面肺气泻下,这个单纯的气分的郁结。吐血这块用丹皮,中土这块有血瘀,所以他用到丹皮,把瘀血的因素给去了。便血这块,他用的是黄芩,去局部的郁热。尿血这块,用的是栀子、泽泻。不同部位的出血,他可能就会有不同的郁结,这种郁结表现为,或者是气郁,或者是火郁,或者是血瘀表现不一样,他会用不同的药,把这个郁结给去掉,郁结去掉呢局部的气流通起来相对来讲比较好流通。另外,郁结去掉之后,还要用一些息风的药,什么叫息风,比方说控制这个风木不要肆虐。凡是出血,必是风气外泄,把木气控制下,除了去除局部的郁结,还要把这个木气控制一下,所以他用了这个芍药、桂枝之类的药,都属于息风之类的药。那么再剩下的就是扶助正气的了,反正出血会让正气受损嘛,血都属于阴精,所以都会用到一些滋养阴精的药,像阿胶、当归、麦冬、地黄可以选用。那么还有一部分药物就是引导一气恢复正常周流的,如果血在下面,出血在下面,那么就是气往下泄,需要用一些升达木气的药,引导它往上走。如果是出血在上面,那么就会用一些往下走的药,引导一气往下走。衄血方里面用的是五味子、半夏都是往下走的药,便血方里面用的桂枝、附子都是往上走的药,不同部位它出血不一样,引导一气恢复正常周流。就这么几部分药物,一个是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止血药,先止血,止血之后整个气的一气周流比较好了,还是一个完整的一气周流,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药物来去掉引起出血的这个郁结。去掉郁结还不行,还得适当控制一下木气的肆虐,用一点息风的药。那么这样的话,就把这个病势控制住了,控制住之后,再用滋养阴津的药,出血之后必然伤阴精,滋养一下阴精,最后是用温运中土和引导一气恢复正常道路的药,温运中土是为了固守大局,中土是一身之气的源头,后天来讲它是一个来源,那么引导一气回归正路,就是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你看出血在什么位置,用的药就不一样,基本就这么一个思路。大家从这几个方面去看这几个方子,其实好理解了,就不用一个一个去死背这几个方子了。而且以后我们碰上这个出血症状的时候,它的治疗原则也不外乎这几方面,即便碰到这边没讲到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原则自己去组方,也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血症主要是这么一个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