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杂病解二(2)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那么皂角用的时候要跟大枣配合用,防止伤胃,就是《伤寒》的皂角丸的意思。所以这个皂角和白蔻,就是我治疗痰浊也算是一个对药,这两味药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一般来讲,只要有痰浊之脉,舌苔比较黏浊的时候,你就用上皂角和白蔻,皂角一般用0.5到2克,量不用太多,那么皂角呢一般是配上5到10个大枣,一块用,防止伤胃,防止伤中土。因为这个皂角,它走散得太厉害,大枣是一个偏收、偏养的一个药,不用大枣固护着,皂角这个气把中气全都给你散开了,也会伤气,伤到中气,所以要跟大枣一块用。皂角这股力量,用大枣护着它收着它,它就能够能把中土,黏痰通通给你散开,这个皂角有时候我体会它,象这个一把锐利的尖刀一样,或者说象无数把小刀,刀片一样,非常厉害,把这个黏痰在里面给你切啊切啊,全都给你切碎了,再黏的痰都能给你散开,都能给你化开,很锐利的一个药。实际上,这个比喻也不见得对。如果再说得形象一点,这个皂角就是造肥皂的嘛,就像我们用肥皂洗衣服,再脏的东西用上去它都可以洗下来,就是这个意思,它就象洗涤液一样,所以如果你身体里没有痰的时候,你用上皂角就会把你身体正常的胃给洗坏。所以用上大枣的意思,一个是护胃,也是防止伤正,虽然有痰浊的时候用皂角,痰浊在接受皂角的药力,正气可能不会受到损伤,便是还是要用上大枣,防止伤正气。

  再加上白蔻化化浊气,那么这个时候呢,痰化开了,白蔻把浊气这个环境给改善一下,转变为清芳之气。浊气它是不流通的,流通的就不叫浊气,一旦成为清气,白蔻把这个浊气变成清香之气的时候,气就容易流通了,能流通就是能动了呀。黏痰,皂角也给它化开了,也可以动。这个时候就要用排痰之药,把这个痰从体内排出体外,那么就是要用泻下之法,什么呢,我也一般喜欢用黑丑,就是牵牛花的子,牵牛子。那么黑丑这个药,也是非常黏滑的一个药,善于入于黏浊之地,把这个痰浊带着排出体外。黑白丑炒过的比较好一些。那么,用上12到20克,它这个排痰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在临床上治疗这个痰浊,就是皂角、大枣、白蔻、黑丑这四味药,只要是比较顽固的痰浊,这四味药的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我们说得夸张一点,这个没有什么痰浊治不了,用上这四味药。当然你说,这是去痰浊的药,痰浊去了之后呢?

  它是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剩下还有一些痰饮的问题。对痰浊来说,这个驱邪之药,总是伤正气,剩下来就是要运中焦,祛剩下的一些痰饮。这个时候你就看,像黄元御讲姜苓半夏汤,把中焦运一运,去掉防止生湿气,去掉生痰之源。黄元御在这个去痰浊的时候,他讲了一个续随子仁,说用它来,这是一个下法,续随子仁叫千金子,它也是一个大毒的药,跟十枣汤比较相近的一个药。这个呢要慎用,我们这个痰浊本身比较黏滞,不容易去,除非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去通下的时候,一般来讲,我们是尽量不要用太猛的药去强攻,还有这个十枣汤,用这个续随子仁,千金子,包括用瓜蒂散,去痰浊都是比较猛的药,都不柔和。那么我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办法呢,相对来说是比较柔和的,是一个化解的方法,先化解,再祛痰。而黄元御给出的这些方子呢,偏于峻猛,单纯的痰饮用这些药也可以,问题是我们现在这个痰饮,很少有单纯的痰饮,一般都有痰浊,痰浊的凝结更重一些。你用这些药的时候,反而欲速则不达,可能不见得能取到很好的效果。瓜蒂散,因为瓜蒂非常苦,这个瓜蒂散主要是吐下,实际上,它是吐的效果好一些,下的效果比较差,有一些顽痰,用瓜蒂散能够吐出来,也是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个瓜蒂散,这个瓜蒂本身味太苦,相对于毒性要大一些,万一你如果吐不出来也很危险,所以这个东西我也不建议大家用得很随意地去用,也不太好。

  我们中医给患者治病,既要治病,又要安全有效,尽量不要去强攻猛攻,而是要想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去化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咱们国家出去打仗,能够去和平解决不要猛攻,咱们用皂角化痰,这就是一个,就跟谈判一样,就是一人比较稳妥的办法。皂角没有什么毒性,辛窜之性虽然比较猛,但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一个药,你也可以把皂角想成一个谈判专家,它就在这个痰浊里面不停的周旋,把所有的痰给分开了,就像是劝架,拉架一样。所有的痰浊给你拉开,大家都不要黏在一块,该走的走吧,是吧,大家就给分开了,都走了,痰浊就没了,就这么一个道理。瓜蒂散好比把所有人都绑起来,都轰出去,这办法不太好吧。十枣汤的,大戟、甘遂、芫花那也是,都是毒药,让人体小量中毒,激发自身的正气,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所以除非是急症,我不建议大家用这么比较猛的药去攻这个痰浊。痰浊难去,不是说一下了之,要缓缓的化解,缓缓通下,慢慢不停的去跟它周旋,慢慢的化解掉,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只要不是急症,就尽量不要用这种太猛的药,去治疗这个痰浊。我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办法呢,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很快的一个方案,用上之后,这个效果有时候是立竿见影的,已经算比较快的方法了。 这是咱们讲的这个痰饮。

  下面看咳嗽,什么时候咳嗽,一般我们在感冒的时候咳嗽,大部分都是感冒之后才咳嗽,平时咳嗽得少;有一些老人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老慢支,有时候他也是一年到头咳嗽,这也是一种咳嗽。对我们一般人来讲,都是感冒之后了咳嗽,平时是不会咳嗽的,咱们主要讲感冒之后咳嗽,以这个为主。咳嗽那就是肺的问题,肺气不降就咳嗽。从咳嗽的象来讲,咳嗽的气由肺郁发而出,呼吸的时候不通畅,它就自己往外出,咳出来,实际上咳嗽还是木气郁而外发这么一个象。木气郁而向外发散,向外发泄,正因为木气郁,郁得向外发,所以金气肺气不能正常地敛降,成为咳嗽。所以治疗咳嗽,从整个象的角度来说很简单,就是收肺气,肺气收回来,让它降下来,它就不咳了。这个从调气、从正气的角度来讲,正气收回,肺气能自然敛降,它自然就不咳。但是你如果单纯地去收肺气、单纯地降肺气,这个病也很难治好,因为它有邪气在里面。之所以咳嗽,就是因为邪气影响了一气正常的周流,所以治疗咳嗽也要先去邪气,而最常见的邪气就是痰饮,或者说痰浊。

  最常见的咳嗽就是因为痰浊阻滞、郁滞在肺脏或者郁滞在中焦脾胃引起的肺气不能正常敛降下行导致木气单独地郁发、上冲引起的咳嗽。这个时候只要化痰浊、运中焦降脾胃,降右路,咳嗽就好了,不需要用止咳的药。黄元御在咳嗽里面给出的姜苓五味细辛汤,它实际上就是温中焦、降肺气这么一个路子,这个方子给我们指出了治这个病的大方向,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你单纯用这个方子,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就是因为有些痰浊比较重的,你还要用上化痰浊的药。化痰浊的药就是我刚才讲的,比较重的痰浊你就用我上次讲的皂角、大枣、白蔻、黑丑,你用上它是必然有效的,只要痰浊比较重用上就有效。如果痰浊不重的,可以用点复方鲜竹沥这样的成药也可以,或者你在方子里加上点竹茹、桔梗这样一般化痰的药也是可以的。就是一定要化痰,化痰就可以把一气右路敛降通路的障碍去掉,我们化痰的目的是为了疏通道路,那么这种中土虚,痰浊盛,阻碍肺气不能下降的咳嗽是最多见的。当然刚感冒的咳嗽可能是寒邪束表,肺气不开,这个时候要解表,麻黄、苏叶解表,这是从痰浊的角度来讲,有痰浊要去痰浊。

  还有一种就是小孩中焦食积,吃多了,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小孩比较多见,大人很少。小孩吃饭没个数,一下子吃多了,赶上再受点凉,这样的话肺气降不下来了,这时候一定要用消导通下的药,帮助把食积去掉,消导通下的药,比较快的是巴豆霜,巴豆霜温下陈寒食积,这是最快的,小孩用一点点就够了。如果自己没有数,不敢用的话,可以买成药,一个叫肥儿丸,现在好像改成叫健儿丸,叫健儿药片还是什么,郑州肥儿丸,郑州出的一个药,里面主要成分就是巴豆霜,挺好的一个药。小孩吃上还没有绿豆那么大的小丸丸,吃上两三丸、三四丸,很快就拉出来了,食积一去,中焦通畅,右路能够敛降,马上就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所以痰浊、食积,食积必然是伴有痰浊的,很少有单纯的食积,小孩的食积都是伴有痰浊。那么去痰浊、去食积、去邪气来通畅道路的办法来治疗咳嗽,这个见效非常得快。这个时候你不祛邪气,单纯地调气,用黄元御的方子姜苓五味细辛汤,它主要是调气,让一气能够温运中焦,引导一气右敛下降,从气分来调的话,那么效果可能就差一些。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黄元御讲的路子,我们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用药,但是又要灵活变通,针对我们临床上见到的情况,要注意祛邪气。这是讲的痰浊食积两种情况,阻碍一气右路敛降的通路引起的这种咳嗽,有的还有发烧,我们要先去邪气。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春天比较多见一些,就是燥咳。刚才讲的咳嗽一般咳声比较重浊,咳嗽的时候你听的是不清爽的,一听就知道里面痰很多,看舌头一般也比较腻。那么春天天气比较燥,有时候咳嗽没有痰,干咳,一听就是那种空空的干咳,咳起来甚至是停不下来,呛咳一样,咳得都痉挛了,咳得干干得疼,觉得整个气管都是又热又疼,一咳就疼,这种是春天天气比较燥的时候比较多见。我们知道这一气,为什么叫一气,阴阳和合才叫一气,阴阳不和合那就分阴阳了。所以一气实际上就是气血,或者说阳气和阴精是平衡和合,就跟一体一样,这才叫一气。那么春天因为阳气升发,升发的过程就是由阴化阳、由阴出阳的过程,是消耗阴气、阳气开散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往往人体的阴精比较亏损,容易阴亏,阴是主敛降的,阴亏了之后肺气也降不下来了,这就是肺阴虚,阴亏则不降,所以导致肺气有升无降,成了干咳。那么这个时候,治疗时一定要润降、滋养为主,这个时候就要用大量的麦冬、梨皮、山药这样的药来润养,甚至可以稍微加点清热的,栀子、黄芩之类的,把热气一清,黄元御这里没讲,那么这种咳嗽也是临床上多见的,就要以滋养润降为主。

  所以我们知道,凡是咳嗽都是肺气降不下来了,它往上冲,肺气不能降,木气就往上冲,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降下来,姜苓五味细辛汤告诉我们治疗的办法就是要把肺气降下来。要么要根据临床具体的情况,有痰浊的化痰,有食积的去积食,阴亏的就滋阴,所有的办法都是把肺气降下来。所以我们学了姜苓五味细辛汤,不能只会这一个方子,我们要把它的精髓学会,就是降肺气,治咳嗽就是降肺气。降肺气分不同的情况,无非就是疏通道路,养足正气,这种燥咳就是从养正气这个角度来治的,而痰饮和食积实际上是从去邪气的方面来治的,无非就是把邪气去了,把道路疏通了,正气养足了,让它自己能降下来这个道理。

  所以你看在咳嗽这个最后一段, “其甚者,则为齁喘”,如果咳嗽厉害了,痰浊堵得比较厉害了,不光是咳了,咳嗽有轻有重,有时候咳一下,有时候可能就不咳了,所以气还有喘息的机会。齁喘就是呼哧呼哧地停不下来了,那就是堵得更厉害了,气在里面快转不动了,所以可以加上橘皮、杏仁,泻一下肺气,以利肺气,这个利实际上是泻肺气的意思,把里面淤得那么厉害的肺气先泻一下,救救急,这个其实也是治标,不是治本。所以第七卷讲齁喘,黄元御在化痰的基础上,加了一点泻利肺气救急的药,加了杏仁,就这么个意思,齁喘的时候要赶紧救急。最后一句,“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那么这就是伤风第七卷。伤风这一小节,一旦伤风必然容易咳嗽,要在化痰的基础上加上生姜、苏叶,实际上就是麻黄汤的意思,这个表气一解,我刚才讲,咳嗽如果是束寒引起的表气不开,解表就可以了,但它们的核心呢都是要运中、化痰,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讲咳嗽,就把齁喘、伤风一块讲了,因为实际上伤风就是感冒,感冒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伴有咳嗽的,齁喘相当于现在讲的哮喘,喘的比较厉害。那么这个感冒呢,加上一些解表的药生姜、苏叶解表。齁喘我说两句,齁喘相当于现在小孩哮喘,或者老人的这种咳喘。黄元御从正气的角度来说加一点杏仁,利于肺气,救救急。临床上我们只要能见到哮喘的,或者见到老年人单纯的喘的,一般来讲是郁极而喘。喘就是咳嗽得比较厉害,咳嗽得停不下来了。这样的郁极而喘一般而讲是肺气郁在里面,走不动了,这个郁滞都是比较重的。我们一般多见顽痰和瘀血,极个别情况下的表气郁滞比较重也会出现喘。如果从具体的病症来讲呢,这种齁喘(哮喘)临床能见到的疾病可以分开来讲几个,一个就是小孩急性重症肺炎会见到,这种喘,喘不过气来,憋得紫绀,嘴唇和脸都是紫的。这种情况一般来讲就是肺气不达,由于表气不开,痰浊也比较盛,肺气不能通达了所以形成喘。这个时候治疗要紧急开达肺气,救急的药就是麻黄,要用比较大量的麻黄,即使是小孩麻黄用量也要比较大。麻黄、杏仁加上运中焦的药,尤其是麻黄,麻黄开达肺气救急必须重用的一个药。麻黄宣达肺气,能够将重症的肺炎的这个将要窒息的肺气宣达开。我在《临症辨象》里讲过一个我爱人的一个案例,用重剂麻黄治疗肺炎,大家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