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小儿心肌炎的治疗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今天咱们讲一下小儿心肌炎的治疗,咱们刚开始一段时间都是讲小儿的疾病。先把小儿的病讲一讲,后面,再把大人常见的杂病再讲一讲。

  小儿心肌炎,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一般来讲,三、五岁的小儿,比较多见一些,就是比较小的孩子。有一些病情比较轻的,小孩长大了,长到十几岁,慢慢自己就好了。但是,你要是合理的治疗,他就好得比较快一点。也有一些孩子,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就会拖好多年,一直好不了,也会给小孩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那么,小儿心肌炎主要表现是什么呢?主要表现就是:你要摸脉的话,小孩他心率不齐,脉忽慢忽快,脉波也是忽大忽小,没有规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典型的一个临床症状就是小孩没劲,患心肌炎的孩子心功能比较差,整个体力精神都比较弱一些。别的小儿都满地跑,玩个不停,他可能走两步就累,找个地方靠着,或找他妈妈抱着。他不去不停的玩,总是觉得累,没精神,一看就是那种很弱的孩子,面色也是比较白一些,有点苍白,血色不够,不够红润。由于这种小孩体力比较差,精神头也不足。所以,这种小孩上幼儿园或上学往往容易跟不上。上幼儿园与别的小孩玩不起来,上学学习也很累,听课听着听着就睡觉了。那么这种病呢,西医主要从加强心肌的营养,消炎呀,这一方面来用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小儿心肌炎,从中医的角度怎么去认识?怎么去治疗?

  先说一下,这病是怎么得的?一般来说,这个心肌炎这个病,大部分情况都是小儿感冒之后,慢慢转变成为心肌炎。发病最开始的因素大部分是感冒,小孩不小心受凉了,受风了,感冒咳嗽;然后呢,治疗不得当,感冒之后一般受寒,必然是邪气停留体内,这种病气停留在体内,没有得到一个很好地往外宣散,那么就郁滞在心脏这个位置,慢慢就会演变为西医所讲的心肌炎,这是我们讲的小儿心肌炎的致病因素,病因来自于感冒。它所谓的炎症,发炎的“炎”,它是两个火,火多了,就叫发炎,所以西医认为是心肌发炎了,需要消炎,所以消炎药,都是一些寒性的,以抗生素为主,都是寒性比较强的药。而事实上,心肌炎是不是火多了呢?不是的,其实刚好相反,它实际上不是火多了,而是局部郁结多了。

  从这个心肌炎这个疾病发展的过程来讲,刚开始感冒的时候,就是心肌炎刚发病的时候,整个气郁结在上焦心肺。这个气郁而化火,郁在这个地方就多了,就会化火。局部确实是火多,但整体上,局部的郁结,上焦心肺的郁结,是气虚的一个表现,全身一身之气,根本上虚了。它无力在上焦宣通疏散,堵在上焦了。堵在上面,就是上面火多,气多,气郁化火。下面其实是偏寒的,或者说阳虚寒盛。所以,黄元御一直在《四圣心源》里讲:方见上焦之热当知下焦之寒,大概有这么一句话的意思。心肌炎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刚得病时,它也是一个上热下寒,上盛下虚,这么一个象。这种郁结,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气郁化火一个火气郁在这,如果是火气郁在这,那么一散就好了,火气是无形的嘛;然而,它能郁而不散,留滞不去,很难治好,它就不是单纯的气郁,或火郁,它必然伴有有形的邪气。从临床上来看,这种有形的邪气以痰浊与瘀血居多,痰浊、瘀血都有,有时候以痰浊为主,瘀血为辅。

  一般来讲,刚开始时,都是以痰浊为主;到后期,时间长了,几年也不好,慢慢地,痰浊自己会化解一部分,久病多郁呀,慢慢地就变成以瘀血为主了,都是有这些有形的郁结,在上焦心肺这个系统。它并不是说单纯是只是心脏本身有问题,心脏本身的血脉肯定也有郁结,或者说,这个郁结,在心脉这个系统为主,比较多,但全身经脉脏腑都是受影响,都是有一些郁结的。 只不过,这种有形的邪气,这种郁结,由于它停留、粘滞的部位或者说偏重不同,郁在上面多的,心脏受影响比较多一些,就发展成心肌炎;有的孩子,他可能是受凉呀,或者治疗不当,邪气郁在下面比较多,可能会发展成肾,不一定发展为心肌炎。从中医的角度看,肾炎、 心肌炎都是很相似的一些东西,都是痰浊郁结停留在体内不同部位引发的疾病,治疗的思路大概相同,只是处理局部病变部位的一些药不太一样。总体的思路都是祛郁浊,疏通气血,都是这些思路。

  所以,你看心肌炎,从刚开始发病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感冒,没有把它治好,然后一些有形的邪气,它郁滞在心肺,郁滞在心包,心脉,郁滞在这些部位,导致整个心气不能畅达。所以,为何表现为脉率不齐,忽慢忽快,脉忽大忽小,都是小儿体内一气不够通畅,磕磕绊绊的,堵得比较厉害。如果是堵在其它地方,它可能表现为一个比较单纯的弦促的脉象。正因为堵在心脉这个系统,包括心脏本身,心的脉络,堵在这些地方,心脏本身跳动直接受到影响,所以表现出这种气不够通畅,就是郁滞不畅的病象;没有规律,力度大小也不一,失去了一气的通畅、圆融、稳定的状态。从阳气的角度讲,小孩的一身之气,要比大人更清透一些。也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小孩是纯阳之体,小孩这股阳气,非常灵动,升发之气很足,阳气很盛。老人都愿意抱着小孩睡觉,搂着小孩睡觉,因为老人阳气虚,小儿阳气足,抱着个小孩、搂着小孩睡觉,如抱着个小火炉子一样。小孩的阳气是很旺的,阳气十足。那么这股阳气,在上焦心阳这位置,应该是最盛的,最旺盛,火气最足,阳气最足呀。这么一个状态,按说不应该受到什么郁滞,不应该生病。拿我们大人,五脏六腑中,心脏生病的概率是最低的。为什么呢?因为它阳气最足,不容易产生郁滞。为什么小孩反而容易得这个心肌炎呢?因为小儿整体这股气比较弱,虽然他的阳气很足,但这孩子毕竟太小,他这股阳气整体的力量不大,还是偏小的。所以,有时候感上外界致病因素比较强的时候,这股阳气容易受到压制,它有时候自己就通不开了,就会有些郁结留在体内。

  那么对阳气来讲呢,什么东西、什么邪气对阳气的这种抑制是最强的呢?一个就是寒气,寒凉之气能够直接削伐小孩的这个纯阳之气。小孩感冒一般都是受凉,而且治疗感冒的药呢,西医一般都是抗生素用得比较多,都是非常凉,本身受凉引起的疾病,再用上大凉的药物,有时候呢,往往就对小孩的阳气影响会比较大,会受到一个比较重的损伤,心阳受损。这一个是凉气,再有一个就是痰浊之气。痰浊之气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非常的黏滞,那么这股黏滞的痰浊之气呢,它郁结在体内不容易去掉,就跟沾上一样,沾在那个地方堵着,你再有劲儿你也冲不开。就好比我这个,咱手上假如沾上很粘的胶,有时候你怎么弄也弄不下来,比方说门上贴的那个什么不干胶那类东西,时间长了,你把那个东西揭下来,它可能也会留下那种粘粘的胶,在这个表面上,你要把剩下的这个粘粘的胶啊,你想把它去除干净,有时候很不好弄,连擦带刮呀,弄半天也弄不干净。有时候这个粘痰啊,就类似这种情况,它堵在这个 脉络里面呀,堵在这个脏腑之间,阻碍整个一气的流通,你很难把它去掉。所以小孩这个阳气啊,即便很足,很有力,一旦有这个粘浊的痰气郁结在里面的时候,往往也会引起心脉非常严重的郁滞,郁堵,那么这种郁堵呢就会导致气血不通。

  心气虚,心气一方面郁得很厉害,另一方面显得很虚,因为他本身得不到气血,虚郁病同,那么这种情况呢,也会导致心肌炎。当然我们在临床上能够碰到的这个心肌炎大部分情况是这两种因素都有,既有受寒的因素也有痰浊的因素,都有。有痰浊,有寒凉之气的话,它都是一些郁结,它会导致气血不通,气血不通自然就会形成瘀血,它必然也会伴有瘀血的因素。而从这个根本上来讲呢,小孩心肌炎的致病因素里面,寒气是一个主要的诱因,痰浊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瘀血是伴随的致病因素,这三个方面,痰浊是最主要的。如果没有痰浊,没有这股粘滞的邪气在里面堵着,单纯的寒气,有时候心阳秉承这股阳气,它自己慢慢也会散掉,也不至于停留不去,慢慢的演变成一个心肌炎,痰浊是最主要的,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寒气这个因素,可能也不会产生痰浊。痰浊是寒凉的邪气引发或者提供一个产生痰浊的条件,它是一个诱因,而瘀血呢是是这个病已经生成,它会自然产生瘀血这个病因, 是一个继发的这么一个致病因素。

  所以你看我们一谈到小儿心肌炎的时候,从邪气的角度来讲,寒邪,痰邪,痰浊之邪气,还有瘀血之邪,这三方面基本上都跑不了,都会有,同时并存。而从正气的角度上来讲,它必然带有阳气虚和这个血气虚,就是气血双虚,阳气虚实际上就是肾阳虚,阳气的源头还是在肾,血虚是因为有这个痰浊堵着,有气血它也过不去。 所以我们如果从整个大的象上来看呢,小不孩心肌炎啊,这种孩子都是,上焦就是粘浊阴霾的邪气,瘀滞堵塞在这个心脉之间,留而不去,而下焦都是肾气虚,血气虚,无力向上通达。如果这个疾病呢,久治不愈,或者说长时间的得不到一个合理的治疗,那么这个整个这种郁滞,它必然影响中焦的运化,中焦的土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弱,也会变得运化无力,那么这种孩子往往就会也吃不了饭,消化也不好,他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间脾胃是后天气血生化的来源,中焦再一差,整个气血的来源就变差了。

  上焦,整个上焦是堵着,气血在里面过不去,郁在那个地方,它就不停的消耗。因为人体本身,他这个气,这个一气本身有一个自我修复,自我恢复的这么一个本性,它总是想着,我要过去,我要去疏通开啊,但是它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去把这个郁结化解。那就是劳而无功,白白的,徒然地消耗正气,这边在持续的消耗正气,脾胃又不能正常的化生气血,这种孩子的体质往往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劲儿,面色越来越白,人也越来越瘦,精神越来越差,有的孩子干脆就上不了学了,只能在家休息。有一些在城里的的孩子,上个楼梯都上不了,只能爸爸妈妈抱着,所以呢,这个小儿心肌炎你看,从症状上来讲,看起来也是一个很重的疾病,它确实这个郁结是比较重的,但是有一点,这个小孩儿啊,他毕竟还是小,虽然有这个浊气郁结在体内,但是它也容易去掉,相对来讲还是好治的。尤其心肌炎这个上焦之病,心肺胃居于上焦,上焦是清气所居之地。人体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焦本身容易产生清气,虽然现在有这个郁浊的浊气,郁浊之气盘踞在上焦,清气不达,心气不能通畅地舒达周流,表现出心肌炎这么一个病,这么一些症状来,但是它本身这个疾病的位置,它本身就处在一个清阳之地,清阳之气,心气的这股清透的阳气啊,它还是在它自己家里的一个病啊,它还是有这种,就跟这个东道主一样,有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它有这个地利的这种优势,所以相对来讲它还是好治的。

  比小孩的肾炎要好治,肾炎是在下边,下边本身一个阴霾这地,这种郁浊的邪气如果停留在下焦,有时候不如心肌好治,所以这个心肌炎好治,肾炎不好治,就是因为位置不一样。邪气,一个上面的好去,下面的不好去。那我们知道小孩的心肌炎,他的正气、邪气两方面的情况我们都分析清楚了,那么治疗起来呢也就方便了。如果刚开始你就知道这个小孩是心肌炎,最开始的时候,最开始他肯定就是感冒啊,受凉啊,就跟感冒差不多,这个时候引起的心肌炎,刚刚得了,时间不长,你有时候就按感冒的方法去治,它很快就能治好,就是发发汗,把那个寒气散出去。然后呢,发汗的过程也是一个疏通的过程,整个心脉气血一疏通,有时候这个浊气跟着就出去了,他就好了,很简单。你看我们有时候在临床上,小孩啊,有些小孩感冒啦,或者小孩吃饭,吃得不太好有点食积啦,有时候你摸这个孩子的心律有点不太齐,有时候忽快忽慢的,有些孩子的妈妈就有点担心,说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我就跟她们讲,这不是心脏出问题,小孩啊本身一气比较弱,容易受外界邪气的影响,他这是暂时的,邪气郁堵,邪气郁滞在上焦,阻碍心气的通达,引起的这个暂时的、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它一般时间很短,不会持续。你把这个感冒给他治好了,或者说把这个小孩的食积治好了,他这个心率马上就好了。

  所以我们看,从临床上这些案例呢,这些例子我们也知道,小孩因为他这股阳气总体上比较弱,还是容易受影响的。在我们临床上能够碰到的心肌炎患者,大部分都是得了已经时间比较长了,很多甚至已经经过西医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的,他才会来找中医来治疗,大部分都是拖得时间比较长了,这种孩子来了之后呢,一般都是面黄肌瘦,甚至是面色苍白,长得很削瘦,没精神,疲乏无力。然后呢,脉率都是不齐的,这种情况,我们从临床上能够见到的患儿啊,这种情况居多,那么这种情况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几个因素都有,浊气,痰浊之气郁滞心包,郁滞心脉,兼有瘀血和寒气,这个因素肯定也是带有的,同时呢,他大部分都伴有这个中焦不运,肾气也比较差,肾气比较差,有的孩子就会表现为遗尿,他就尿床啊,有的孩子会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去处理呢,首先还是要先去邪气,他本身这个病的病根就在于这个阴霾浊气,阴霾浊气郁堵上焦心脉,这是这个疾病的根本原因,一定要先去邪气,同时要辅佐着运中焦,补肾气,就是照顾正气,让正气能够恢复。而邪气里呢,我们刚才讲了,痰浊,浊气,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这种孩子,我们怎么去治疗,凡是能引起心肌炎的痰浊都是非常粘滞的,一般的化痰药也很难化开,所以化痰浊呢我们还是老办法,还是用皂角和大栆这两味药。小孩呢,心肌炎的小孩,他这个痰浊呢,有时候比较重一些,这个药量可以稍微大一些,有时候可以用到1克,皂角可以用到1克,当然这个具体的用量还是要看小孩这个正气的强弱,一般还是要从0.1克,0.3克慢慢开始用,可以慢慢往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