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床上,可能碰到更多这样的患者,他一身都是病,自己也说不清,觉得全身没一个好地方,从头到脚没个舒服的地方。你很难给他归类,归到哪儿都不合适,也不算疑难杂病,也不是要命的,就是觉得全身都有问题,又都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种病人往往模棱两可,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下手。
我们回顾下黄元御的一气周流,从源头上找治疗方案。《四圣心源》有句话,“凡病则郁。”就是说只要是疾病,必然是一气周流出现了郁滞,周流不畅,出现了气郁。一般的气郁,我们通称为肝郁,只要生病,必然有肝郁。
一气周流,包含了几个含义:首先是圆融一气,如果一气的升降出入都很和缓,升为阳,降为阴呀,那么就会阴阳和合,就表现不出升降,也表现不出阴阳来,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圆融,非常和谐的一气。有了明显的阴阳症状,一气必然就不和谐了。另一方面是周流,一气要动,不是停在那儿,要非常通畅和缓的周流。就是说一气在动态周流中,保持着相对和合,圆融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治病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一气这种动态的、周流的、相对稳定的、阴阳和合的这种状态。
像这种不典型,症状比较多,分不清是什么病的这种病,都可以归到肝郁这个范围,都是肝气郁滞。肝主疏泄,主升发,宜疏散,应该疏肝行气。疏肝有很多办法,比如小柴胡汤。
从舌苔上来讲,一般比较典型的肝郁,不是很动的话,他往往会在舌头上,舌体的两侧,在舌苔上会有两条白白的液线,就像白白的粘液一样,有的是比较干净,有的是比较浑浊,就跟用白色的液体在舌的两边画了两条线一样。
这两条线正好属于肝胆,舌两侧属肝胆,属肝气的范围。所以你一看舌苔,一伸舌头舌体两侧两条液线。有的是不太明显,有的是很明显,这肯定就是肝郁了。你直接疏达肝气就可以了。如果这个郁结较重的时候,两条液线就慢慢消失了,它就会出现舌头的开裂。郁结重的时候,它就会出现郁而生风。
所以风盛往往就燥裂。舌头开裂也是肝气郁重的一个表现,裂的越厉害,肝气就郁结越厉害。这个时候,凡是舌头开裂的一般都要用上破结、破气的药,它属于较深的郁结。还有一些剥苔也属于肝气郁结比较重的一个表现。
我们从一气周流的层面,把疏肝的思路再梳理一下:一气周流是中土之气斡旋流通演变为四象,一气虽然可以分为中土之气和四象之气,其实还是本身脾胃气血,是中土之气的流通变化而已。本质上都是土气,都是一气,变化的范围,就是水火之间,就是土气能够承受的范围,或者是土气能够主宰的范围。
从脉象上来讲,脉在一来一去之间,就是一上一下,一来一去,一出一入,就是气的一个升降,这就是气的活动范围。正常情况下活动范围比较大,浮取也有,沉取也有,浮取沉取都比较柔和,比较缓和。也就是说一气是比较自由宽泛,流畅无碍,就跟在大马路上走一样,没有什么阻碍。可以走到这边,也可以走那边,可以走过来走过去,没有限制。
当出现郁结的时候,出现了气郁,或者出现了病理的结滞,阻碍了一气的周流。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呢,可能是这郁滞不是很厉害,只是某一点,只是小范围郁结,分布的范围不广。那么,它导致的气郁,对整个气的通行影响相对比较小。打个比喻,路边有摆摊的,占了一块,这地方就窄了,通过时会比较拥挤。假设占的地方小,问题还不大,就是挤点,郁结跟这种情相似。当郁结比较轻的时候,只要去流通一气,郁结自己就散开了。就好比一个人在这儿摆摊,大家都走的不好,你请来好多人一起走,人一多把就他给挤走了。正气通行力量加强以后,正气本身就会把郁结冲散了。
比如感冒时表气郁,脉偏沉,脉沉紧,用上麻黄汤,集中全身的力量,都往外冲,往外散,就把郁结散开了。小柴胡汤也是这样,只是小柴胡汤证郁结不是偏表了,偏里一些,不用麻黄,用柴胡去冲散。张仲景用柴胡用125克,一副药,跟千军万马一样,带领着正气过去,把这个郁结冲散了,就好了。
如果郁结比较重,就好比通道里面,摆摊的把通道占满了,留下很少一点空,你再派千军万马,根本进不去,没有地方落脚,这时强行疏散是无效的。那怎么办?只能一个一个的做工作,一点一点挪开,把这个地方慢慢腾出来,由小到大,逐步恢复一气周流。这时需要破结、破气的药,而不能单纯用疏通的药。
肝气的流通,不光牵扯到流通升降,还有出入的问题。从脉相上来讲,有些脉弦满有力,比较紧,气比较足,气郁到那个地方走不动,可以用柴胡、薄荷去升达、去疏散。还有一种是气郁于内,不能外出。脉很沉很紧,整个脉气郁到里面不能出来,有入无出。我们讲过十二经脉,阴经循行于内,入脏,阳经循行于外,入腑。这个脉很沉,郁到里面不出来,好比脉气主要循行于五脏了,六腑这块好像出不来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一气,由阴出阳,加强气的外出,出入也是升降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归于升降之内。
这种脉气很沉出不来,郁结偏深,需要用破结、破气的方法。因为郁结比较深,比较重,把气挡在里面了,不能单纯的去升达,要用破结的办法。另外还要加强引导这个气外出,用引气外出的药。其实引气外出的药还是升达的药,但不是单纯升达的药,不是我们用麻黄啊,用点麦芽、薄荷就可以了。
还要用一点养阴的药,久病则虚,气相对比较少,要让它出来,就得增加人手。所以要加养阴,润养的药,给一气增加力量。像肉苁蓉、黄精,有时会用点人参、黄芪等等。然后加上升达疏散的药,就是麻黄、柴胡、薄荷、麦芽类这种升达的药。脉气就可以由内出外,运转一身表里脏腑内外,周流开了。
刚才讲的肝气郁大概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气周流的范围,从肌表到内脏,可以分成几个层面,肌表、经络、六腑、五脏,《内经》分的更细一些。正常情况下一气应该是由内到外,由里及表,整个范围无所不至,都很通畅,都很通透。一旦出现郁结,脉浮取、沉取都有,都比较有劲,至少说明他表里内外气都能到达。只是气比较郁,只是堵在那一段儿了,算是比较轻的,一般通过疏通就可以解决。
另一种,气郁得的比较紧,比较深,郁到里面出不来,五脏六腑全都郁上了。这时需要解决出入的问题,让气能从里面出来,需要破结、破气,把障碍去掉,然后加上润养和疏通的药,领着气出来。肝气郁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其他随证处之,如运中焦、化痰浊、化瘀血、补肾等等,这个都好办。
总结一下:凡病则郁,处理肝气郁结,我基本从这两个层面来解决:一是比较轻的直接流通;二是比较重的要破结,去掉障碍后加上润养流通,引导这个气由内出外。这两个办法也不是完全分开,可以灵活变通。
所以,临床上往往是讲的症状越多,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生病的,其实比较轻,可能只是一气的郁滞而已,气郁了。反之有些人觉得没啥大问题,没啥感觉的,没准病还挺重了。可能气郁的很深很重,整个气都流通不了,反而就没感觉,没有气的地方就没感觉。
有些病人,尤其是肝郁比较重的,越给他疏通,他越觉得症状重,症状多,好像是越治越厉害了。我就会给他解释,这是郁结之气外散,病气外出,是好事,这个过程不会太长的。我们治病是要化解障碍,要扶植一气,目标是流通,是通畅,是无障碍,始终要把周流这两个字要放在心里。
郁滞的一气得以流通以后,身上他有问题的地方就容易暴露出症状来,甚至以前没感觉的地方用了药也觉得不舒服了,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一些误解,这个要跟患者讲清楚。问题暴露出来是好事,暴露出来是由阴症转成阳症了,阳症好治,阴症不好治。
那么下面讲一下这两种情况的用药。如果郁结比较轻,脉象上一般都比较有劲,脉也饱满,可能有点弦紧呀,急促呀,有痰的带着一点滑相,有瘀血的带着一点涩相,寒气重的带着点微微发硬,脉气发凉的感觉,都无关紧要,配上些相应的药就可以,主要是流通肝气。
流通肝气,我一般从气分和血分一块儿来流通。血分的药我喜欢用丹皮和丹参,气分的药我喜欢用薄荷和香附。丹皮、丹参、薄荷、香附,是我舒达肝气经常用的效果比较好的两对药,都是十几克就可以了,常用量都是12克左右。丹皮、丹参活血,病久了就有瘀血,这是从瘀血有形的角度去化解郁结。薄荷、香附流通气分,从气分无形的角度去流通。久病易虚,耗伤正气,用药应该比较柔和,丹皮、丹参,薄荷、香附都是比较柔和的,缓缓疏通,王道之法。
如果郁的气比较饱满,正气比较足,郁结稍微偏重一些,脉饱满有劲时,我也会柴胡和枳壳,柴胡疏通,枳壳破气,相对就猛烈些。
郁结的比较深比较重时间很长了,脉很沉或者脉没什么劲儿,隐隐约约感觉郁到里面很急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用破结的药,先要通破深度的郁结,这种郁结一般都是伴有有形的结滞了。我也是从气分血分两个层面用药,血分我喜欢用元胡和桃仁,破血分郁结。用三棱、莪术破气分郁结。
元胡是入血分的,桃仁比较润一些,元胡比较燥,一燥一润,一块儿来破结,三棱、莪术质地比较刚硬,气也刚烈一些,能从气分去破结。莪术也有偏于入血分的意思,没有元胡入的更深一些。常用量15克左右就够了,一般情况下不用太大。
破结的时候,需要气流通出来,增加气的来源需要润养。在运中焦的前提下,单纯左路我喜欢用当归、肉苁蓉。当归润养疏通偏升,肉苁蓉润养偏敛藏,一散一收。因为当归升的力量大,肉苁蓉藏的力量小,所以在养的过程中有一个升达的作用。一般当归用的少一些12g左右,,肉苁蓉用的多一些20g左右,就能起到很好的润养疏通、缓缓升达的作用。
如果郁结在四肢上,尤其是下肢或腰部以下,还有明显不通的症状,比如说像腿麻、静脉曲张,脚凉等,还可以用威灵仙。威灵仙疏达的效果非常好,入的比较深。
疏达肝气,就是先破结,再疏达,破结润养的同时,加以疏达肝气。
一般情况下用这些药来解决肝郁就足够了,因为大部分患者中土都不理想,还要用上运中的药,有痰用上化痰的药,肾虚的在破结之后能够流通的时候加上补肾的药,灵活处理。相比而言,化解郁结、疏达肝气这个药是最关键的,这部分药用好了,一盘棋就活了,整个气就动起来了,就有灵气了。没有这部分药的话,你再怎么去运中,去补肾,去化痰,气动不起来,转动不起来,气不流通,就没有好转的可能。凡病则郁,要想治好病,就要化郁,去除郁结。去除郁结,那就要疏肝。
按这个思路用上药之后,脉象很快就起来了。脉沉的,慢慢就不沉了,脉急的慢慢就不急了,柔和起来了。脉弦急而紧变得柔和,脉沉慢慢浮起来,都是脉象通透,脉象周流通畅的一种表现,就是它不受约束,不着急了,可以正常升降出入了,想去哪儿去哪儿,很自由了。所以疏肝就是让一气恢复到一个非常自由的、缓和通畅的状态,是这么一个目的。
这种症状不很典型的患者,如果我们把疏肝这部分解决好了,就他解决了一半了,其它问题灵活地辨证治疗就可以了。这种病呢,只要不伴有严重的痰浊和顽固的肾虚,都算好治。
问道总结:
1、症状很多,不典型的患者多数肝郁;
2、肝郁较轻,直接流通;气分:薄荷、香附;血分:丹皮、丹参;
3、肝郁较重,疏肝解除限制,润养流通;气分:三棱、莪术;血分:桃仁、元胡;润养:当归、肉苁蓉;
课后回答
问题1:杏林小学徒 :请问老师肝郁在舌象上有什么表现?
答:从舌苔上来讲,一般比较典型的肝郁,不是很动的话,他往往会在舌头上,舌体的两侧,在舌苔上会有两条白白的液线,就像白白的粘液一样,有的是比较干净,有的是比较浑浊,就跟用白色的液体在舌的两边画了两条线一样。
这两条线正好属于肝胆,舌两侧属肝胆,属肝气的范围。所以你一看舌苔,一伸舌头舌体两侧两条液线。有的是不太明显,有的是很明显,这肯定就是肝郁了。你直接疏达肝气就可以了。如果这个郁结较重的时候,两条液线就慢慢消失了,它就会出现舌头的开裂。郁结重的时候,它就会出现郁而生风。
所以风盛往往就燥裂。舌头开裂也是肝气郁重的一个表现,裂的越厉害,肝气就郁结越厉害。这个时候,凡是舌头开裂的一般都要用上破结、破气的药,它属于较深的郁结。还有一些剥苔也属于肝气郁结比较重的一个表现。
问题2:上善若水问:老师,慢性乙肝你一般用什么疏肝药?平时用益智仁要打碎吗?
答:益智仁打碎不打碎问题都不大。但是我用的都是已经打成一粒粒的,不是整个的果实了。整个果实的一定要打碎。一粒一粒的不打碎也行,打碎的话味更冲一些,可能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