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基本药物】
龙骨、牡蛎
牡蛎,含有磷钙的成份,伤寒是一种热性病,发热就会消耗身体内的水份,微量元素流失,造成电解质不平衡的状况,使用龙骨、牡蛎可以补充磷钙微量元素,有平衡电解质,平衡酸碱的功效。
牡蛎为生长在海中生物的壳,性味咸寒,所以除了有解热作用外,亦可安定热性病所出现的痉挛现象。
龙骨是动物的化石,除了有镇静作用外,还可以敛汗。在《伤寒论》中用到龙骨、牡蛎的一共有三个方。桂枝去芍药加龙牡救逆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另一个处方没有用龙骨,即是「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的牡蛎泽泻散,用牡蛎来利水。
龙骨、牡蛎对精神官能症有很好的疗效,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在所有的文献中都谈到,介壳类有很好的潜阳作用,潜阳的意思指有安定大脑皮层的效果。
烧裩灰
这味药是男生或女生的裤裆,老实说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吃的,在第 108 方烧裩散使用,裩就是裩裆、裤裆。平时经常听到年纪大些的人说:「我在作○○时,你还在穿开裆裤。」我觉得设计开裆裤的人很有环保概念,可以节省多少纸尿裤、树木。
烧裩散治疗「阴阳易病」,阴指女性、阳指男性。例如:男性因热性病、伤寒、感冒,还没完全好,就透过性接触,把余邪传给原来没病的女性。或者是女性有伤风感冒,还没有完全缓解,就透过性接触,把余邪传给原来没有病的男性。有像进行交易一样。称之为「阴阳易病」。仲景认为这种阴阳易病有别于单纯的伤风感冒。
另外有一种病称为「房劳复」,指的是因为性生活使得热性病一时没办法缓解。
阴阳易病要用烧裩散或称烧裩灰治疗。就是把男生内裤裤裆烧灰给女生服用,或女生内裤裤裆烧灰给男生服用。
现在的内裤很多都是尼龙制品,肯定烧成灰是不能吃的,除非是纯棉的内裤。而且如果知道来源是内裤,大概没有人愿意服。所以这种不合时宜的方法,我并不推广。
倒是「房劳复」的治疗法,在《医宗金鉴》中告诉我们如果是男性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来加减,例如:头痛加荆芥、川芎,口渴加天花粉,咽痛加甘草、桔梗。如果是女性可以用四物汤作基础,然后随证加减。这是吴谦个人的经验,提供给大家参考。
禹余粮
禹余粮出现在第 109 方赤石脂禹余粮汤,是治疗腹泻的处方,出现在〈太阳中篇〉第 100 条条文,服了理中汤之后,反而拉肚子拉得更厉害。一般而言用理中汤来治疗下利是合理的,可是这个条文说明了有时下利的原因不在于中焦,而是在于下焦肠管,因为肠管黏膜太滑动了,所以理中汤没有作用。
临床上我看过一例,由民国 38 年拉肚子,一直到民国 82 年 3 月 1 日,整整拉了 40 几年,这位病人是在台东关山义诊时看到。在罗斯福路这里看过一位吴继○先生由民国 53 年拉肚子到今年(民国 86 年),这位吴老先生把当年医师开过的处方都保留起来,实在很有心。我用胃苓汤加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山药,这个加减法有四神丸的架构,但是因为吴茱萸很难吃,因此用山药取代。第一诊服药后腹泻就减少,大约来了六诊次,原本一天拉六次就不拉了。
赤石脂、禹余粮都是矿石的药物,有重镇、镇定的效用,再则矿石类打碎成粉,会吸附在肠粘膜上。就像很光滑的地板原本很滑,人都站不住,如果在地板上洒上砂子的话,地面就不会太光滑。因为赤石脂、禹余粮都有收涩的作用,矿石类质重有镇静作用,所以可以涩肠止泻。
但是仲景在此条文后又加了一段话,服了赤石脂禹余粮汤后,「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这说明了病人肠管中一定充满很多水份,所以纵使撒上砂子,还是会被水冲掉,还是会腹泻。此时要改用利尿剂「当利其小便」,没有提到用什么处方,但我们可以选的利水药很多,例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白通草等,把水份由小便道排出,相对的大便肠道的水份就减少,这样就不会拉肚子了。
这种治法相当高明,不像现在很多医师一见到腹泻马上用止泻剂,结果隔天肚子胀起来,大便解不出来,反而更痛苦。
代赭石、旋覆花
代赭石,在旋覆代赭石汤使用,这个处方在〈太阳中篇〉第 101 条条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在热性病时,经过汗、吐、下等错误的方法误治,但幸运的是病人身体还耐受得住,发热恶寒的表证也缓解了,可是导致肠胃受到伤害,出现了「心下痞鞭」,「心下」指胃,胃出现了鼓鼓胀胀的感觉,影响消化机能,产生了「噫气不除」的症状,包括打嗝、气上逆、嗳酸、呃逆都可能出现,所以在临床上经常用这个处方来治疗打嗝的症状。
临床印证
瑞芳有一位太太打嗝八年多,到省立○○医院中医部找一位学士后中医系的何○俊医师,何医师相当优秀,先用针灸扎内关,扎的时候打嗝停止。但起针之后打嗝又依然发作,何医师很想开旋覆代赭石汤,但这省立医院居然没有此方。因为省立医院的药材是公开招标、联合招标,可以减低成本。但是一方面招标的结果,最低价的药厂得标,药材的品质是否会有影响,值得考虑。
再者,擅长使用经方的医师很少,大部份的医师都用时方,自然进药的时候不会进经方。
瑞芳那位打嗝八年多的太太,经何医师介绍到这里看病,大约看诊四、五次就痊愈了。
另外有一位台中黄雅○小朋友更神奇,只服药一周就痊愈了,她出生八个月就开始呕吐,一次呕要 30 秒,喷射式的呕吐,一天至少吐 4 次,所以不敢吃食物,由八个月大到二岁体重没有增加,经台中荣总检查为胃幽门狭窄,要动手术,整整吐 18 个月,结果来台北,一星期的药就好了。
还有翡翠水库人事室一位汤小姐,打嗝六年多。有一次开车接我到翡翠水库讲演,我一路听她打嗝不停,一问之下才知打嗝已经六年,曾经看过中医,吃过药扎过针无效。我把她的手拉过来,在内关穴用力地掐一下,结果打呃就停住了,老实说看病有时也讲机缘、运气的。汤女士打呃六年多,结果造成不孕,我开了温经汤、当归芍药散、再加香附、丹参、菟丝子等,特别交代不要吃冰冷的东西,不久生了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名字叫「蒂依」。
商陆
商陆有毒性,属于商陆科植物。只有在第 108 方牡蛎泽泻散中使用到。商陆与大戟、甘遂、芫花一样都是强烈的泻下剂,有利尿、峻下的效果。在后代如疏凿饮子等强烈利水方也用到商陆。
土瓜根
土瓜根不做为内服药,它和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土瓜根导法是通便剂,作为肛门塞剂。
当粪便到达直肠、肛门时,仲景认为不要用大黄、巴豆等泻下药来损伤肠胃。因此直接用药物在肛门、直肠作刺激,让肛门收缩、润滑,大便自然就解出来了。
就像以前在乡下,小孩子根本没零食吃,看到野生的芭乐,还没成熟就采下来吃,结果大便就解不出来。老妈妈就倒霉了,要拿筷子、树枝去挖,挖得小孩肛门血淋淋的。其实只要把肥皂削尖,沾点水,塞进肛门就会滑动直肠,大便就解出来了。就和用蜜煎导法、土瓜根导法、猪胆汁导法一样意思。
由此可看出 2000 多年前,仲景就开发了肛门塞剂。
旋覆花
旋覆花属菊科植物,刚刚提过旋覆代赭石汤,「心下痞鞭,噫气不除」。「心下」指胃,胃出现了痞鞭的症状。这个「鞭」字很多文献写成「硬」,其实仲景用「鞭」是比较贴切的,因为「革」字旁,革指皮革,就像鼓面也是皮革,按下去很鞭但是有弹性。如果写成「石」字旁,就如石头一样,坚硬没有弹性的。所以「鞭」比较正确。
「心下痞鞭」,胃有鞭块的感觉,除了胀、满、闷的感觉,严重一点就可以当成有肿块、肿瘤,所以旋覆代赭石汤可以用来治疗胃肿瘤、胃癌,效果反应都不错,因为胃癌的病人也经常有嗳气、打嗝、呃逆、腹胀、腹痛的现象。临床上我们可以用旋覆代赭石汤,搭配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七味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使用,而我最常与芍药甘草汤搭配。
临床印证
有一位台大电机系的吴孟杰,一位农工系的沈睦森是台大传医社的学员,曾经上过我的课,也曾经跟过我的诊很久。吴孟杰在部队当兵时,营区附近的民家有位老阿妈,胃癌开刀后,一直打嗝,西医解释是胃、食道痉挛,用抗痉挛药无效。结果吴孟杰配旋覆代赭石汤与芍药甘草汤给老阿妈,服药没多久就不打嗝了。老阿妈称他作「神医」。(按:吴孟杰、沈睦森两位学长,已于 88、89 年高中特考,两位学长用张医师处方治病,神奇疗效,医案颇多,请参阅「神奇仲景方 100 医案经验发表一书」)。
上周六,罗东林女士,曾经打嗝二个星期,送到○总打针吃药无效,我们也是用旋覆代赭石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症状改善很多。
如果是胃癌的话,我常使用○天制药制造的「乐适舒」,又叫做「WTTC」,和旋覆代赭石汤搭配。乐适舒是日本人的方子,在○天制药许鸿源博士还在的时候开发出来,其组成药物很简单,君药是薏苡仁,再加紫藤瘤、菱角、诃子。其中薏苡仁、菱角还是经常可以吃到的食物。乐适舒药物中并无明显的抗癌药物,但是用乐适舒搭配旋覆代赭石汤、四君、六君、五味异功、七味白术等方,对胃癌病人的反应相当好,相当神奇。最近有位胃癌病人任先生服用上述处方,感觉非常好。
除非病人有并发其他病症、感染、感冒、咳嗽要先处理,不然持续使用,病人体重会增加,精神体力也好转,而且抵抗力也会增强。临床上我观察发现,单用旋覆代赭石汤针对胃癌、直肠癌出现的症状就可以改善约百分之四十,如果再搭配乐适舒,效果更显著。
在士林故宫附近至善园,有一位曾太太也是胃癌,在台大看了十三个月,在和平医院也看了好几个月。体重变成 20 多公斤,瘦得皮包骨,二年多来只能吃流质食物。我用旋覆代赭石汤之后,她竟然主动要求想吃饭、吃稀饭,病人家属很高兴,不过我反而不乐观地告诉家属要注意,可能是回光返照。因为在〈厥阴篇〉中第 320 条条文「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除中」,原本病人不能吃东西,突然主动要东西吃,医学上叫做「除中」,仲景认为「除中」是死证,类似回光返照的意思。所以我才告诉家属不要寄望太高,太乐观。早上通完电话,下午曾太太就往生了。
我看过的胃癌病人至少有几十例,可惜早期的医案都遗失了,现在有可恨又可爱的电脑可以储存病例。
旋覆花属菊科。在自然界中,大家可以观察到,花朵经风一吹就散布的满山满谷,例如咸丰草、昭和草的花被风一吹就散布得满山满谷,所以所有花类药材都会有发散作用,唯独旋覆花有降逆作用。
旋覆代赭石汤中,旋覆花有降逆作用,代赭石是矿石类有重镇作用,另外半夏也有降逆作用。一般把旋覆代赭石汤归纳在泻心汤系列中,因为与生姜泻心汤的组成很像。我们可以比较第 64 方与第 67 方。生姜泻心汤 8 味药,去黄芩、黄连、干姜,再改为旋覆花代赭石,就变成 7 味药的旋覆代赭石汤。
而第 63 方的半夏泻心汤要与第 52 方小柴胡汤、第 66 方黄连汤来比较。如果把黄连汤的黄连改为黄芩,桂枝改为柴胡,干姜改为生姜后就变成小柴胡汤。如果黄连汤的桂枝改为黄芩就会成半夏泻心汤。用这种变化、比对的方式来了解方剂药物组成,比较不容易忘记。这 117 方不用 30 分钟就可以背完。
旋覆代赭石汤中,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都有降逆作用,所以可以治疗气逆咳嗽,让气不上逆,自然咳嗽就好了。半夏也是化痰药,气管中的痰化掉了,咳嗽也会减轻。在方剂学中有一个处方——金沸草散,金沸草就是旋覆花的别名,金沸草散是二陈汤变化出来的方。
如果单由伤寒条文来讨论,只有第 101 条条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这一条条文。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有一个旋覆花汤,其组成为旋覆花、葱、新绛,「新绛」指一块红布,用来治疗肝着病,「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意思是,肝着病的病人,因为肝气着而不行,致使胸痞塞,于是喜欢捶捶胸,像按摩一样,气就会疏通,而在尚未胸痞塞以前,喜欢喝热茶,就可以用旋覆花汤,因为葱可以通气。
另外《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也用到了旋覆花汤。葱可以通气,而新绛布入血分,但现在很难找到红绛布了,而且如果布是尼龙做的,大概也不能用,要用纯棉质的。
红绛布是用染料染的,古时候用红花去染色,所以我们直接开红花一钱分二包,或用科学中药 0.5~1 克即可。
「肝着病」由条文来分析,应该是一种气滞、郁闷、郁卒的毛病,使得胸腔的压迫感,闷塞感,严重的话有痛感。
茵陈蒿
茵陈蒿,出现在第 49 方茵陈蒿汤中,茵陈蒿汤属于栀子豉汤系列中。栀子系列是一个大系列,共有九个方。
茵陈蒿汤治疗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处方。对于肝指数很高,黄疸指数很高,高得很离谱的,我常用茵陈蒿汤作基础。
很多医师喜欢用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的组成药物比较多,其主治症状在肝经湿热、肝经实热,而且偏重在湿,当然黄疸病的病因大多是湿瘀热郁引起。龙胆泻肝汤中有泽泻、木通、车前子,都是去湿药,有龙胆草、黄芩、栀子大苦大寒药可以泻火清热。不过这个处方要用在实证、热证,不可以动不动就使用。
而茵陈蒿汤中,茵陈蒿、栀子、大黄也都是寒性药可以清热。茵陈蒿还有利尿的效果,大黄可以通便,如此胆色素便能由小便道与大便道排出体外,因此治疗猛暴型肝炎有不错效果。
茵陈蒿与旋覆花一样,也是菊科植物。我到社会大学讲授生活中医养生课程时,曾经提过菊科植物对人体肝脏方面有很好的效用。包括茵陈蒿、咸丰草、莴苣叶、A 菜、茼蒿、牛蒡、艾叶、菊花都是菊科植物。另外苍术、白术、川红花、木香也是菊科植物。因此我有个构想,把相同科属的药物归纳整理出来,然后把其性味、功效、临床常用方剂、药物图片编在一起,尤其对养生保健常用的药物。
另外早期杀虫剂用的除虫菊也是菊科,所以菊科植物也有杀虫消毒的作用。而蒲公英也是菊科植物,有解毒的作用,尤其乳房有异常分泌、乳房肿块乳房肿瘤等乳房疾病,单用一味蒲公英就有疗效。
最近有一位住内湖的吴太太,泌乳激素很高 200 多,我用一星期的药,泌乳素就降下来了(降到 20 多)。西医只会打针,没有作用,而且会影响脑下垂体。我们只用一星期的药就下降,我思考的方向是: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所以乳汁的分泌与胃经、肝经有关,因此选用加味逍遥散为主方,一定要加蒲公英,再加入香附、郁金,最后临门一脚的药、重要的药就是神曲。在药物学中提到神曲有回乳、退乳的作用。最近看了很多泌乳激素高的病人,没有结婚、怀孕、生产也会分泌乳汁,就是因为泌乳激素很高。
一般回乳,退乳,常使用炒大麦芽,也有效。不过吃炒大麦芽要适量,吃太多帖连乳房都会有干瘪现象。
如果要丰胸的话,也是由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着手,要补肝血、健脾胃。高雄有一位六年级的小女生,一直眨眼睛,我用葛根汤加钩藤、秦艽、木贼、茺蔚子,服药后马上就痊愈。不过为了巩固疗效又多吃几个星期,结果胸部丰满得与体型不成比例。这是重用葛根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选用七味白术散就含有葛根,如果再合加味逍遥散一起使用效果一定更好。因为七味白术散健脾胃,而加味逍遥散补肝血。所以说有很多中医方药也可以应用在美容保养方面,就像我的美容方现在已经缺货。
茵陈蒿在肝胆病的治疗上都会使用到,《伤寒论》中在茵陈蒿汤用到,在《金匮要略》第十六章〈黄疸病篇〉还有茵陈五苓散。单一味茵陈就有退黄效果。正常黄疸指数是 1.2 以下,指数太高就会发黄疸,最早的部位就是眼睛巩膜、白眼球的地方就会呈黄色,接着全身皮肤发黄,最后指甲也发黄。如果小便的颜色像咖啡色、隔夜茶一样时,黄疸指数大约在 20 以上了,此时皮肤会搔痒,解出来的大便呈灰白色,肝指数 GOT,GPT 也可能会超过 1000,此刻赶快重用茵陈。我最常使用的就是茵陈与白茅根二味药,用一两茵陈、二两白茅根煮水当茶喝,代替其他饮料,茵陈本身有芳香,白茅根甜甜的,煮出来的味道还满好,降肝胆指数速度很快。
临床印证
有一位罗女士,到○○医院西医部挂急诊,就立刻转到加护病房,然后开出病危通知并会诊中医部,于是中医部主任郑主任、中医妇科主任程主任前去会诊,但没有开出处方。罗女士的姪女罗梦○小姐是荣总护士,请我前往看诊,我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的架构加冬瓜子、白茅根、黄水茄,一些利水的药。最重要的药应该是加了熊胆,每次服药配二分熊胆,一天吃二次。那时候熊胆还没有列为禁药,一钱熊胆大约 1200~1800 元,一定要用真品,服药二、三天就由加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不到一个月就出院了。罗女士是慈济委员,出院又跑去当义工。
这是一个当然漂亮的医案,对于猛暴性肝炎、急性肝炎、急性黄疸,茵陈蒿汤是很好用的处方。不要害怕大黄的泻下,在紧急状况下一定要用。
临床印证
有一位国语实小退休的蒋先生,他的兄弟是报社的社长,他曾经有二、三次肝指数飊到二、三千,几乎要昏迷了,住在空军总医院,每次我都用茵陈蒿汤加减去治疗,每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救了他二、三次命。前几天蒋先生头面浮肿来看诊,我用越婢加术汤合茵陈五苓散,再加浮萍等药,浮肿已经消退。
最近有一个病例,台中来的○彤文小姐,原本在台中○○医学院看了很久,最近来看诊,每一次看诊完,肝胆指数都逐步下降,非常有信心,看了三次诊,所有指数都渐渐正常,尤其是胎儿球蛋白的指数。我用的也是茵陈系列、柴胡系列的处方。
吴茱萸
吴茱萸在第 112 方吴茱萸汤中出现。吴茱萸属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很辣,有一股很奇怪的臭味,不是鱼腥味也不是羊膻味,很怪的味道。吴茱萸汤幸好还有人参、生姜、大枣味道还好一些。
吴茱萸汤是一个治头痛的良方,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在〈阳明篇〉第 190 条条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吃了东西就马上想吐与阳明有关,所以呕吐是与阳明胃有关的,可用吴茱萸汤主治。「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服了吴茱萸汤反而吐得更厉害,那就属上焦,属葛根加半夏汤的症状了。
第二次在〈少阴篇〉第 277 条条文「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三次在〈厥阴篇〉第 340 条条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前提是有干呕的症状,第二个辨证是口水很多、吐涎沫,而有头痛的现象,用吴茱萸汤治疗。吴茱萸汤是大热的药,服药后会使口水减少,头痛也会缓解。
临床印证
我看过一位病人倪姓安徽老乡,由民国 36 年就头痛到民国 76 年,头痛了 39 年,倪先生曾经随部队到东北驻防,东北在寒带,冬天气温常常低到零下 40 度,天寒地冻受了寒气,寒邪一直在体内,头痛了 39 年,走过大江南北遍寻名医,头痛还是治不好,尤其冬天天气寒冷,肌肉血管一收缩痉挛就痛得更厉害,当时我用吴茱萸汤加减的煎剂,当时一帖约 70 元,服了九帖,头痛就痊愈不再发作了。
临床印证
另外嘉义曾小姐,嫁到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生第一胎,日本人是不做月子的,结果就产后头痛,头痛到头顶骨好像凸起来,在北海道看不好,透过中国商银的职员介绍,来找我看诊,服药大约两周,头痛就几乎全好了。我记得主方也是吴茱萸汤,再加一些祛寒的药,加川芎、荆芥上行到头的药。曾小姐第二胎就回嘉义娘家生产,不敢在北海道生产。
头顶、巅顶痛,藁本是一味很好的药,可是藁本味道很重,很难闻,因此在内服药中我很少用藁本。
临床印证
最近的病例是一位 76 岁广东老乡黄○招女士,头痛了 44 年,在○○医院看过神经内科朱主任,头痛没看好,体重倒是减了 8 公斤,她自己拉着脸皮揶揄自己瘦得跟猴子一样。也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找过李○先院长看 39 次,也无效。结果我们一星期的药就痊愈了,老太太跑到诊间激动的说她要去登全张的版面报纸感谢,我连忙制止,因为现在一诊都接近 400 人了,再登报纸肯定病人会看不完了。不过这个病例不是吴茱萸汤,而是用柴胡桂枝汤,其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胡汤疏通三焦,再加川芎、荆芥二味。因为老太太很孤单,一有机会就聊天聊个不停,所以我又加了秦艽与钩藤,安定情绪,疏缓情绪。一星期的药就把 44 年的头痛治好了,直到现在没有再复发。
她还把在大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病历带着,我才知道在大陆病历由病人自己随身带着,不像台湾病历都由医院管理,一旦有医疗纠纷打官司,病历就不见了,吃亏的大部份是病人。
临床印证
吴茱萸汤也可以治疗呕吐,有一位篮球国手,冬天逆着强风点烟,大吸第一口烟,结果开始呃逆,我没有用旋覆代赭石汤,因为我很清楚这是寒气为病,吴茱萸汤也有降逆作用,再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服一包药就好了。
临床印证
我也用吴茱萸汤治过胆结石,有一位湖北人金先生,有九粒胆结石,整个胆囊肿大下坠,压迫得胸胁苦闷,我用吴茱萸加鸡内金、川楝子、木香、郁金、延胡索,如此即使结石没化掉,也会减少疼痛相安无事。但是金先生到台糖买了一罐麦芽糖,倒了半罐到药里,还是觉得吴茱萸很难吃,很辣。
又有一位考试委员的老岳母,80 多岁林陈老太太,也是常常胆结石疼痛发作,我也是用上述处方,并搭配四逆散,老太太一直到 90 岁一直很平稳。四逆散可以疏肝气,其组成有柴胡、枳实、又有芍药甘草,枳实有理气疏通的作用,芍药甘草有缓和疼痛的作用。
吴茱萸汤原方我较少用,但我却也天天在用吴茱萸汤。因为《金匮要略》妇科有一个处方——温经汤,温经汤中有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人参、生姜,就是没有大枣而已。
温经汤十二味药,但包括了四个处方的架构。四物汤去熟地,桂枝汤去大枣,麦门冬汤去大枣、粳米、吴茱萸汤去大枣,再加阿胶、牡丹皮,就是温经汤了。
所以温经汤可以治呕吐、止痛。如果有瘀症,有当归、川芎、丹皮、桂枝可以化瘀,因此汤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处方。在妇科学中,月经过多、月经不来、不孕症都可以使用温经汤,在妇科使用温经汤的机会很多。
我们有很多不孕症的病人,最近有一对结婚 11 年不孕的病人,5 月 28 日初诊,到 7 月 30 日就证实怀孕了。另一对是台大生化所的教授,最近已经生宝宝了。
在中医妇科中最常使用的方子有:加味逍遥散、逍遥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另外《金匮要略》妇科还有甘麦大枣汤也是常用处方。
五味子
五味子属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在第 20 方小青龙汤中使用。小青龙汤可以算是麻桂合方变化出来的。在〈太阳下篇〉第 113、114 条条文出现,条文中提到「心下有水气」,「心下」指的是胃,胃有水气,所以小青龙汤中有干姜、甘草,就有理中汤的二分之一,可以温中健脾,细辛的温散,半夏燥湿,麻桂的发表,再加芍药、五味子。
小青龙汤有八味药,其中干姜很辣,细辛很麻,照道理小青龙汤的口感会很辣很麻,但是真正吃小青龙汤只是酸的味道,根本吃不出麻辣味,因为被五味子的酸味盖掉了。就像生脉饮——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如果要泡茶喝,五味子放三到五粒就可以,放到一钱、或十几粒的话,生脉饮就变得很难吃、很酸,连牙齿都很酸。
五味子是一味收敛剂。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甘草温中健脾化饮,可以说是阻断水气的来源。而五味子作用在咽喉气管有收敛镇静的作用,可以敛咳。所以一方面阻断来路,一方面稳定去路,就不会咳喘了。
「心下有水气」,可以看出小青龙汤证主要为寒饮证,可以视其症状加厚朴、杏仁、前胡、款冬花等药来治疗喘症。咳嗽也可以用小青龙汤来治。
甚至现在很多鼻病,只要有鼻流清涕,稀稀白白泡沫状的症状就可以用小青龙汤。但如果鼻涕与痰是黄黄浓浓稠稠的,用小青龙汤是火上加油了。
因此过敏性鼻炎、咳嗽、气喘,都可以使用小青龙汤。甚至于水肿,在《金匮要略》〈第十五章水气病篇〉提到「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第十三章痰饮、咳嗽篇〉提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可以看出小青龙汤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五味子在后代处方中,如生脉饮——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三味药有强心作用。五味子有收敛作用,所以小便频数、小便量多可以用五味子。
另外有报告指出,五味子可以治疗肝病。
葶苈子
葶苈子在大陷丸中使用,在承气系列第 100 方中的大陷胸丸。另外第 107 方的牡蛎泽泻散中使用。
葶苈子属十字花科植物,与白芥子同科。在大陷胸丸与牡蛎泽泻散中葶苈子是用来泻肺水的。在《金匮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篇〉中有葶苈大枣泻肺汤,用来治疗肺痈,肺痈有点像是现代医学说的肺脓疡。另外在《金匮要略》〈第十三章痰饮篇〉中,治疗「支饮」也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葶苈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泻肺水」,也可以排除肺脓疡。
我自己曾经吃过葶苈子,在吃的过程中闻到一股尿骚味,所以我渐渐减少使用葶苈子,现在的葶苈子不知道还有没有尿骚味。
在《金匮要略》〈第十三章痰饮、咳嗽病篇〉还有一个方子用到葶苈子,就是己椒苈黄圆,组成为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是治疗肠间有水气的痰饮。
葶苈子有化痰作用,所以鼻涕倒流、咽中有痰、膈中有水气,加入葶苈子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有鼻子过敏的搭配鱼腥草、连翘,效果不错。
猪肤
猪皮在〈少阴篇〉的猪肤汤第 116 方使用,「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组成是猪皮、蜜、白粉。白粉就是白米磨粉,把猪皮煮煮后,和蜂蜜、白米粉一起炒,味道很香。
我想起冬天路上经常看到有人推着小车子,上面摆着茶壶,一直冒烟冒出笛声,卖面茶的。我想面茶很可能就是源自猪肤汤的思想,只是把米粉改成面粉,然后用猪油炒,面茶很香,如果家中有国三、高三的小孩念书念得很累,可以煮面茶给他喝,一则补充体力,二则可以安定精神情绪。猪皮有安定神经的作用,因为含有卵磷质成分可以安定神经,安定情绪,所以念书念到烦躁的时候出现「胸满心烦」可以使用。
猪皮是滋阴的药,富含胶质,以前没有洋菜粉的时候,都要用猪皮煮水来结成冻。猪皮可以提供很好的胶质,但现代人一听到猪皮就很害怕胆固醇,其实没有那么严重,把猪皮煮一煮,拍一点蒜瓣,沾一点酱,或者用红烧煮到恰到好处,有点咬劲又咬得动,很好吃。以我本身为例,最近常吃一些猪耳朵,补充胶质,结果最近感觉牙齿比较不会摇摇晃晃。
鸡子白、鸡子黄
苦酒汤中用到鸡子白就是鸡蛋白,黄连阿胶汤用到鸡子黄就是鸡蛋黄。
苦酒汤可治疗喉咙肿、喉咙痛、讲不出话来了,用鸡蛋白来滋润、修护声带,再利用半夏浸在醋,刺激喉咙的黏膜分泌,减轻发炎肿痛。醋有杀火气的作用,在做牛肉馅饼的时候,起锅前会倒一些醋下去杀火气,牛肉馅饼就比较没火气。
鸡蛋黄只有黄连阿胶汤中使用,在〈少阴篇〉中黄连阿胶汤的条文可以与第 111 方猪苓汤对照。二个方子都用到阿胶。
这在〈少阴篇〉中二个方子都可以治疗失眠,黄连阿胶汤条文第 290 条主治「心中烦,不得卧」,而猪苓汤条文第 287 条主治「心烦,不得眠」。从文字来看「不得卧」是连躺下去都不行,「不得眠」是可以躺下去但睡不着。
鸡蛋黄中的卵磷脂有安定神经的效果。董大成教授曾经提过只要把鸡蛋蛋黄煎到刚刚好凝固的情形之下,不可太凝固,也不要呈流体时,一天吃六个鸡蛋也不会使胆固醇上升,甚至会分解一部分胆固醇。
栝蒌根
栝蒌根又名天花粉,栝蒌属于葫芦科植物。含有栝蒌素、葫芦瓜素,在民国 85、86 年左右,国科学曾经拨款补助研究「栝蒌抑制 AIDS 的效果」,我们知道,大约 1980 年开始有爱滋病的报导,经过这几年研究爱滋病的病毒、传染途径、症状等已经很清楚了,称为「后天免疫不全症候群」,但是直到今天还是找不出药,开发不出药,不过这个研究发现栝蒌对 AIDS 有些抑制作用。
所有葫芦科的植物、药物都有降血糖的作用,我经常用天花粉来降血糖治口渴,所以糖尿病的病人要多吃一些瓠瓜、丝瓜、苦瓜。
煮苦瓜的时候,煮过苦瓜的水不要倒掉,可以用来洗皮肤病,昨天有位病人皮肤病,发作的部份恰好接近手少阴心经一带,用苦瓜水一直洗,发现效果不错。
另外杨玲玲教授研究芭乐叶也有降血糖作用,芭乐是桃金娘科植物,无尾熊吃的尤加利树,桉木也是桃金娘科的。
栝蒌根在伤寒方中并未正式出现,属于加减法、加减方中出现,在《伤寒论》中只有口渴症状出现的加减法,就是加栝蒌根。例如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加减法中出现口渴症状就是加栝蒌根。所以临床上有口渴的症状就可以使用天花粉与石斛。特别是糖尿病口渴,用天花粉、石斛除了治口渴,还可以降血糖。
栝蒌根又叫天花粉,「栝蒌」也可写成「瓜蒌」,因为它是葫芦科瓜果类的。所有葫芦科药物都可以治口渴,除了南瓜例外。南瓜也属葫芦科,但是其糖份、植物蛋白,植物性脂肪很丰富,所以不拿来治口渴。不过南瓜子可以改善摄护腺肥大的症状,也有预防作用。所以看电视可以嗑嗑南瓜子,不过白色壳的南瓜子有些有萤光剂,要小心挑选,最好选天然的。另外瓜果种子类如果保存不当,容易油败,产生黄曲毒素。
麦门冬
麦门冬在炙甘草汤中使用,炙甘草汤(第 92 方)是桂枝系列变化出来的。
另外由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变化出来的竹叶石膏汤(第 34 方)也用到麦门冬。竹叶石膏汤就是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竹叶、麦门冬、半夏。竹叶石膏汤七味药,去竹叶石膏,再加红枣就变成了《金匮要略》第七章的麦门冬汤。
白虎汤+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竹叶、麦门冬、半夏→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红枣→麦门冬汤
麦门冬属百合科植物,有强心作用,刚刚提的生脉饮——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都有强心作用。一般而言人参强心作用有补肺气作用,麦门冬作用在呼吸系统有清肺作用,五味子则是敛肺作用,一补一清一敛就是生脉饮。
天门冬
天门冬也是百合科植物。在第 113 方麻黄升麻汤中使用。
天门冬、麦门冬都含有丰富的配糖体,而天门冬、地黄、人参就组合成三才汤、天地人三才汤。如果再加入黄柏、砂仁、甘草就变成三才封髓丹,就男性性功能障碍可以有不错的效果。
天门冬比较滋腻,在天王补心丹中也用到了天门冬、麦门冬,用了二冬、二地、三参。但是天王补心丹有人吃了会觉得不舒服,因为二冬二地会滋腻。
白头翁
白头翁在第 117 方白头翁汤使用。白头翁汤在《伤寒论》中出现在一条条文,〈厥阴篇〉「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所谓「下重」,就是「里急后重」,肚子在绞痛,跑到厕所拉不太出来,又称作「滞下」,「滞」就是停留不顺的意思,因为下利不太顺畅,结果肛门有下坠感,甚至肛门有灼热感,一直想解,又解不出来,肚子绞痛,肛门灼热重坠,就叫「里急后重」。
临床上常看到这类病,这与湿热很有关系。我们可以作实验,去吃麻辣火锅,再喝冰啤酒、冰冷饮,吃完回家以后,下半夜有些人可能肚子就开始绞痛了,麻辣锅辣到嘴巴喷火,回家肛门也在喷火,想拉拉不出,蹲在马桶很久,肛门有重坠感,这就是「热利下重」,「里急后重」。
此时我们可以先准备好白头翁汤,肚子绞痛就加入芍药甘草汤,肛门重坠就加木香、槟榔,甚至必要时加一点点大黄,大黄有消炎清热作用,而木香、槟榔是增加推动的力量。
另外在《金匮要略》妇科用白头翁汤治疗产后下痢,用白头翁汤再加甘草、阿胶。因为产后毕竟属于虚证。
关于这一点,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与张子和看法不太一样,朱丹溪认为产后要当虚证治疗,但张子和却认为产后不能当虚证治疗。
张子和擅用汗、吐、下法,尤其吐法。例如产后恶露不尽,就不能当虚证而用补法,而是要用佛手散(当归、川芎)、生化汤、甚至失笑散(五灵脂、蒲黄)等活血化瘀药来去除恶露。如果由这一个观点来看,张子和是对的。
而朱丹溪是认为,产后血液流失严重,一定会失血,要当成虚证,要补血。
白头翁是毛茛科植物,有解热作用。
梓白皮
梓白皮这一味药在吴谦清朝干隆年代就已经没有这一味药。梓白皮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第 27 方中使用。
梓白皮又叫生梓白皮,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少这一味药,我们还是可以使用此方。我们可以用桑白皮取代之,因为桑白皮可以解热,可以泻肺,而肺主皮毛。我们以前介绍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时就提过,麻黄连轺赤小豆可以治疗皮肤病。
另外也有医家主张用茵陈蒿来取代梓白皮,因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治疗黄疸的方子,所以用治疗黄疸的君药茵陈蒿,如此退黄效果更好。
中国医药学院甘伟松教授、邱年永先生、台北高木村先生,多年来在台湾山区找到很多种《神农本草经》有记载、而市面上找不到的药。可惜的是前年甘伟松教授往生了。本来卫生署有一笔经费给他们作全台湾所有县市用的中草药调查,已经完成了十几个县市,还剩几个县市。后来我到卫生署任职时,这项工作由我来实行,不过我已经退休了,现在不知道剩下的县市调整完了没有。我们也希望能到绿岛、兰屿去调查当地的药用植物。希望每一个县市都有一本完整的记录。如此不论在药物资源分布与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高木村先生就发现台湾也有台湾种的柴胡,因此命名为「高氏柴胡」。柴胡在大陆有北柴胡、南柴胡,日本有山岛柴胡。我们的高氏柴胡含有皂苷成分比日本山岛柴胡、大陆北柴胡还高。农业试验所有一阵子想大量培植,但是没有成功。
赤石脂
赤石脂出现在赤石脂禹余粮汤中。赤石脂是铁的氧化物,一方面有重镇安定作用,一方面可以补充铁质,另一方面有收涩作用。
透过镇定与收涩的作用,可以对肠道系统发挥作用。
赤小豆
赤小豆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使用。另外在《金匮要略》中有几个方子用到。另外在催吐剂——瓜蒂散(第 27 方)中也使用到。
赤小豆有利水作用,属于豆科植物,例如绿豆、黑豆也有些利水作用。现在的红豆大约一斤 50 多元,而赤小豆一斤要 100 多元,所以有些药房用红豆来代替,红豆虽然也利水作用,但效果不如赤小豆良好、明显。
在《金匮要略》〈第三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有赤小豆当归散。在〈第十二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也用到赤小豆当归散,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用黄土汤治疗「远血」。「近血」就是直肠肛门,痔疮出血,「远血」就是胃出血。一般如果是出血是鲜红的,就是比较大的血管出血。如果是微细血管破裂,可能大便就像柏油的颜色一样,黑黑而焦粘的。
赤小豆当归散服完后,要喝大麦粥,就是服用法。可是现代哪有人照古法服用,是不是因为如此所以药效变差?像桂枝汤,服后要喝热稀饭一碗,现在没有人做到。甚至喝完热稀饭还要「温覆一时许」,「温覆」就是要盖棉被休息,「一时许」,一时是两个小时,「一时许」就大约三个小时,现在好像也没人这样做。所以现在吃药治不好病,有时候也不能全怪医师不好。可能药材品质不好,也可能是煎药不会煎,或者是服药后的护理工作不确实等种种原因。
赤小豆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作为利水剂,而在瓜蒂散中作为催吐剂。仲景在瓜蒂散催吐剂中,用大豆发酵成的豆豉与赤小豆来保护肠胃,五谷杂粮都有保护肠胃的作用。
猪胆汁
猪胆汁在猪胆汁导法中使用,作为肛门栓剂。另外在白通汤,有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在〈少阴篇〉中用附子、干姜、葱白组成的白通汤治疗下利,在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些人吃了白通汤后,下利还是没有改善。原来这些病人出现了阴寒太盛,拒绝附子、干姜、葱白阳药进入,就是「阴盛格阳」,「格」就是拒绝的意思。只好用人尿、猪胆汁当向导,把阳药引导到阴分,所以在此处人尿、猪胆汁是「向导药」。同时也可把人尿、猪胆(注:原书为「尿」)汁当成「反佐药」,因为下利是寒证,要用附子、干姜、葱白等阳药来治疗,却又加入了阴寒性的人尿、猪胆汁,以寒治寒,称作反佐。就像通关丸,本来用寒性的知母、黄柏来治疗热证的尿闭症,但其中又加入大热的肉桂,此时的肉桂也是反佐药。
反佐法也可以算是「从治法」,「从权达便」的意思,权宜之计的意思。因为药没有效,所以从权、权宜之计的加人尿、猪胆汁。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与通关丸这二个方可以说是反佐或从治法的典型例子。
猪胆汁味道很苦,如果有睡不着觉、嘴巴很苦、眼睛干涩、有红丝、眼垢很多、大便干干硬硬的,小便短赤,有以上的症状,用单一味猪胆汁就有效。
另外,猪胆汁也可以外洗,可以洗头治疗头皮屑、头皮痒,有效但有缺点,猪胆汁臭腥味较重。所以近来我都用麻杏甘石汤来外洗肺热、风热型的头皮屑、头皮痒,因为肺主皮毛,很有效,但是一定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作息,不要熬夜。否则洗麻杏甘石汤加减有效,不洗又没效。
猪胆汁以胆治胆,促进胆汁分泌正常,消化液的分泌就正常,可以促进消化道酵素作用正常。我有一位病人每次回美国都带十二瓶猪胆汁回去,可以外洗,内服。
现代的猪胆没人要。以前我们乡下都特地去跟猪肉贩要猪胆,现在宜兰把猪胆和猪肝压在一起;做成猪胆干,成为名产,切一片猪胆干去蒸,味道苦中有甘很好吃,但是一定要切薄薄的,是下酒好菜。
糯米
糯米在桃花汤(第 110 方)中使用,很多文献写成桃花汤用粳米,应该是糯米才对。桃花汤是利用赤石脂的镇定、收涩作用;干姜的温化、糯米的修护作用,达到治疗「下利不止,便脓血者」的效果。但服了桃花汤后,下利停止了就不要再服,否则第二天大便就解不出来了。
糯米是高营养的食物,它的黏性很强,古代没有水泥洋灰之前,古代建筑就是用糯米与一些植物纤维作为粘着剂。苗栗三义有一座铁路桥墩,几十年都尚未垮下来,据说就是用糯米作成粘着剂建起来的。所以吃太多的糯米会消化不良。我已经几十年不吃年糕、粽子、油饭、汤圆,因为我吃了就消化不良,肚子不舒服。
薤白
薤白也没有正式出现在原处方中。是在四逆散的加减法中出现。四逆散(第 105 方)原是柴胡系列中,但是因为是散剂,所以编排在后面。在四逆散的加减法中,「泻利下重者」加薤白。我们可以发现一样是下利,在白通汤中用葱白,切葱时有挥发精油会刺激流眼泪,葱是很好的杀菌、麻醉药,所以可以用来治腹泻,同时葱有粘粘滑滑的汁液,也有滑动、通窍的效用,所以有些结石的病人吃了荸荠与葱白后,结石就排出来了。
薤白与葱白都是百合科植物,薤白也是有挥发精油,在《金匮要略》〈第九章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薤白是用来治疗胸痛、心脏病的,所以也有止痛效果。在这《金匮》第九章中有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个处方用到薤白,都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疾患。
在四逆散的加减法中,薤白是用来治疗里急后重的,因为有四逆的症状,所以不使用白头翁汤,有四逆症状,又有下重,里急后重,就加薤白,有通气作用。
刚刚提过,如果里急后重肚子绞痛很厉害就加芍药、甘草,肛门下重得很厉害可以加木香、槟榔、大腹皮,更严重的甚至可以加大黄,让大便可以很顺溜地排出体外。
以上我们把 100 多个方、与 90 味左右药物,粗略的介绍,以后上课提到某方、某药时,大家才不会陌生。因为以前上《伤寒论》时,很多同学对方剂的组成,药物的作用都不清楚,当然对《伤寒论》的条文无法理解。现在粗略介绍完一遍,大家先有个概念,下次上课正式由课文开始,记得带课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