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小建中汤附《当归建中汤》

曾荣修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小建中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并治中篇。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其注解云:伤寒二、三日,未经汗下,即心悸而烦,必其人中气素虚,虽有表证,亦不可汗之,盖心悸阳已虚,心烦阴已弱,故以小建中汤先建其中,兼调营卫也。小建中汤亦出于《金匮要略》血痺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本方是为中气虚而设,其病机由于脾胃虚损,脏腑失其所溉,营卫失调故虚劳里急,诸多病症发生。

【方药】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炒麦芽10g(代贻糖)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倍白芍加炒麦芽(因贻糖即由麦芽制成,有时难买,为方便患者,故以炒麦芽代用),方中贻糖合桂枝甘温相得能中补虚,和甘草芍药甘酸相处能建脾缓急、止痛,佐大枣生姜之中能健脾而和营卫,而合为一方能小小建立中气。临症中凡中气虚,营卫不调的范畴变证各异的症候均投以此方,随症加减治之。

一、经期腹痛

翁某某 女 23 住小学路一号

1974 年 3 月 6 日,经期一贯推后,大致七、八天,目前月经已来,经色偏淡,每次经来之后,腹部疼痛,目前胃脘也痛。脉缓,苔白。

【辨证】中气虚营卫失调。

【治宜】温中调和营卫。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g。二付。

1974 年 3 月 9 日,腹痛、胃痛均愈。原方二付因病久嘱多服。

该病人每次月经推后,推后应该是血海有寒,提前血海有热,经前腹痛应该是实证、热证,所谓不通则痛,或有瘀血堵塞,故不通则痛,此证是经后腹痛,既然经血已来,气血已经通畅,为何还有腹痛,所以这种腹痛称为虚痛,虚痛则需温补,当归建中汤,实则既补血温中补虚,因此痛经愈、胃痛也愈。说明胃痛同样属虚寒胃痛。

陈某某 女 34 玉林大队九小队农

1979 年 4 月 20 日,胃痛,平时不痛,月经开始胃痛也开始,经期推后,量不多,颜色紫暗,有小瘀块。脉沉。

【辨证】脾胃虚寒兼血气痛。

【治宜】温阳补虚活血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速服四剂。全愈。

此病案和上病案大同小异,都有月经推后,都有胃痛,说明血份有寒,脾胃阳虚,所以都需要扶阳补虚,活血补血促进血液循环,通则不痛,胃痛自愈。后者不但经期推后,而且行经有块,比前者更严重,故又加蒲黄、五灵脂,加强活血化瘀,故瘀去痛止。

二、血崩

樊某某 女 30 牛奶场工作

1978 年 8 月 23 日,今年 5 月 30 日剖腹取胎(八月孕)并结扎,恶露月余始净,九天后又开始出血,而且量多。注射麦角针后量减少,但淋漓不净。最近又开始大出血。

【辨证】气血两虚兼瘀血。

【治宜】气血两补兼活血化瘀。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15g 生地15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三七粉10g 冲服。二付。

1978 年 8 月 25 日,病情好转。原方再加乌贼骨12g 茜草10g。二付。

1978 年 8 月 29 日,血已自止,头眩好转。原方再服。二付。

1978 年 9 月 4 日,头眩愈,血崩止。另治白带。

【分析】此案剖腹取始后为何又有血崩出现?由于剖腹取胎必然要出血,出血后又必然要清宫,清宫不净又必然产生漏症。漏即是淋漓不净,漏症严重了即形成崩症。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清宫未净,形成瘀血,瘀血是指离经之血,血既然已经离开血管,不可能再回到血管,这就叫离经之血,俗称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生之新血蓄积之后,慢慢流出就称之为漏,蓄满之后突然溢出形成血崩,道理在此。治之之法惟有活血化瘀兼扶正并用,此法中医称之通因通用。若用止血之法必无效验,若病轻当时止血,亦必有后患,余以上之方药,即按以上之理由出方用药,效验异常,由于出血多故有头眩、乏力等症不治自愈。

三、眩量

岳某某 女 40 红光电机厂

1978 年 3 月 6 日,诊断性刮宫后,眩晕、乏力、纳差,脉浮弦,微数,无力,苔白。

【辨证】气血两虚。

【治宜】扶正补血兼活血去瘀。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二付。

1978 年 3 月 9 日,眩晕、乏力好多半,饮食增加。原方二付。

此案在诊断性刮宫后感到眩晕、疲乏,说明平日身体素质较差,在诊断性刮宫后势必影响身体,故有头眩、疲乏、饮食减退等显现。因有阳虚不足之症,小建中汤正是对症之方,因刮宫必有出血,故再加当归补血,蒲黄和五灵脂合用,原名失笑散,善治气血不和、心腹疼痛、游风肿疼、颠仆血闷、痔疮出血、女子经闭腹痛、产后瘀血腹,为其有活血化瘀之力,故有种种诸效,又善治吐血、咳血、衄血、二便下血、女子血崩带下皆有捷效。余在此案加入健中汤,因刮宫术后,防止离经之血瘀阻,至善至美。

四、低血压

张某某 女 45 塑胶二厂

1976 年 2 月 17 日,眩量,西医诊断低血压,双臂及身躯多处出现皮下出血紫癍。脉沉,苔白。

【辨证】气血不足兼瘀血。

【治宜】扶阳补血兼活血化瘀。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g 桃仁10g 红花10g 香附10g 川芎10g。二付。

1976 年 2 月 20 日,眩晕好转,皮下紫癍消失部份,余者色减淡,既然诸症好转,乘胜追击,原方再服。二付。

【分析】高血压头眩属于气血亢进,往往造成脑中风,脑血栓至中风瘫痪,治疗必须首先降血压,停止气血上冲;低血压则相反于高血压,故低血压属于气血不足,不能满足脑海中的供给,阴阳失去平衡故头眩。患者双臂及躯干多处皮下出现血瘀癍,足以说明气血循环受阻,形成瘀癍,其原因很多不外乎外因内因两大类,外因又有跌伤、碰伤等多种,内伤由于其他病变引起,或脏腑脾胃虚弱,循环迟缓,积久形成瘀阻,故此案仍以小建中汤为主,首先扶正建立中气。中气足血压自会升驣,其中当归、川芎又名佛手散,俱有补血活血的功效,桃仁、红花是用于破血行瘀,其中香附属于行气,气行血亦行,因此皮下紫癍很快消失,正气扶故头眩自愈。

五、搔痒症

钟某某 女 41 红光电机厂

1978 年 3 月 2 日,全身无故作痒,无癍无疹,多次去皮肤科诊治无效,手抓痒后现浅红色指纹,心中悸而烦。病已一月有余,不能安睡,影响工作,每次月经推后,量多,颜色淡。脉沉关脉沉中微滑,苔白。

【辨证】气血两虚,血虚生风,有风则痒。

【治宜】扶正养血熄风。

【方药】小建中汤加当归20g 银花10g 玄参12g 土茯苓12g。二付。

1978 年 3 月 4 日,诸症好转。原方二付。

1978 年 3 月 11 日,基本全愈,已能安睡。原方二付。

【分析】常有发癍疹者,高出皮肤,焮红,极痒属于实证,是本身内有湿热,湿重者热者偏淡,热重于湿者颜色偏红。治之者临床根据情况用药,不外乎清热除湿解毒。此症则不同,没有癍也没有疹,皮色如常,痒时也不亚于癍疹,令人烦燥不安,影响睡眠和工作,此种情况属于虚证范畴,应以扶正补血为主,故以小建中汤加当归,既扶正又补血,既然血虚生风,有风则痒,如此扶正补血,又何来之风?何来之痒?老年这类病较多,因老年人气血虚弱,西医称之为老年搔痒症。

代某某 女 40 新都县某机关工作

1990 年病人的父亲是本人的老同学,因患搔痒症,在当地服药、打针不愈,来到成都赴某大医院诊治,病情逐日加重,其病搔痒不在皮肤。主要搔痒在体内,从喉咽部一直往下直到下身,又无法抓痒,心烦不安,睡眠工作俱废,烦燥不宁,求余治之。中医治病,望、闻、问、切,在此没有望诊,根据以上所说即是闻,既无望诊,问诊也难,切脉沉弦无神,推测是虚证,再考虑若是实证、热证、炎证,恐大医院早已治愈,轮不上找我,从以上的判断和诊脉,决定按虚证治之。处方:小建中汤加当归20g二付。以后据同学告知,病愈已回去上班。

另一耳痒病案是 1995 年,本人第二次赴美国,在 Oregon 州 Portland 市 The National College of Naturopathic Medicine 教学期间,某日一位墨西哥籍的女同学要求给予处方。原因是她的耳朵两侧耳内无故搔痒已经二、三日,心烦意乱,学习、生活均受影响,给予当归建中汤,并讲述血虚生风,有风则痒的发病机理,也昃临证既治病又学习的一次机会,病愈之后,终身难忘。

门人王某某任职于部队某某医院,职称是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其人好学,除精通西医之外,要求自己再学中医,经介绍认识之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某日,她带来自己的男孩,约十一、二岁,并说:孩子患心肌炎、慢性鼻炎。西药效果不好,要求中药治之。孩子面色不华,似乎亚健康之体质,脉微弦乏力,苔薄白。处方予以小建中汤原方,嘱多服自有效果。为何小建中汤能治心肌炎及慢性鼻炎呢?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讲,均属于虚劳里急范畴,其中心悸即是其中之一,未经汗下而心悸说明中气已虚,中指中土,即指脾胃而言,气即指阳而言,此处指脾胃阳虚,阳既虚则阴阳失调,故心悸,脾属土,土生金,脾为母,肺为子,脾阳虚,故肺亦阳虚,肺阳虚则不能御寒,肺窍通于鼻,故孩子经常流清涕,并无鼻塞流脓涕等实症,似观老年人常有流清涕现象,均属脾肺阳虚。既然脾属土,土生万物,脾土旺五脏受益,说明脾土之重要。小建中汤专为中气素虚之人而设。《金匮》血痺虚劳篇,用小建中汤专治虚劳里急之诸多杂症,其重要可想而知。

以上诸多病案均以小建中汤为主,加入当归,即当归建中汤,既补中虚又补血气。《千金》方内称为“内补建中汤”,无论小建中汤或当归建中汤是指气血两虚,皆是纯虚无阳之证,与人们所称之阴虚火旺者大相径庭,切记不误以免误事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