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案|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内科

米晶子Ctrl+D 收藏本站

  【消渴气喘虚疾,浮肿口舌喉烂症,此症最危】

  处方: 金银花一两 天冬一两 人参三钱 麦冬两半 熟地五钱 茯苓五钱 水煎服,三付立愈。

  【肝气痛,心跳快,夜梦多】

  处方: 当归三十克 熟地三十克 柴胡十五克 川芎四克 桃仁十二克 红花十二克 香附十五克 枳壳九克 桔梗六克 牛膝十二克 良姜十五克 赤芍九克 炙黄芪三十克 小茴香六克 干姜十二克 炙甘草三克 海南沉香八克 水煎服。注:夏天少加干姜。

  【全身无力,胃气与肝气相顶,胸口痛,有郁气】

  处方: 炙黄芪二十克 香附十五克 防风九克 当归十五克 生地十二克 桃仁十二克 红花十二克 柴胡十二克 桔梗九克 牛膝十二克 小茴香六克 炙甘草四克 水煎服。

  【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

  单方:黄汗者,乃大汗出入水所致,身体微肿,汗出如黄汁。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食。

  【臌症】

  水肿之症,有阴有阳,察脉观色,问症须详。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泄,小便清涩。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渴为阳。水肿气急而小便涩,血肿气满而四肢寒。

  臌症大要有二:曰单腹胀,曰双腹胀。喘急气满,肿而不安,四肢微肿,此单腹胀,因内伤七情所致,取效微迟;四肢浮肿,肚大身重,此双腹胀,因外感风湿所致,取效甚速。又有水肿、气肿之分,以指按肿处,有陷随起。随起者气肿,先须理气。陷指起迟者,水肿也,只须导水立愈。凡人四十以上,气血壮盛者,得效之后,善自调理,终身不发。五十以后,气血稍衰,调摄不谨,时或再复,此药尚能治之。但屡复屡治而元气耗,则难为矣。脉浮洪易治,沉细难治。浮洪者,只用金不换木香丸,沉细者兼用沉香快脾丸,先服木香流气饮。

  一论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臌胀,口苦咽干,呕吐不食,或肩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浮虚,四肢肿满,大小便闭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忡郁积,脚气风湿,聚结肿痛,喘满胀急。此药调顺荣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凡治臌胀,当先用此。

  方名:木香流气饮

  处方: 木香七钱半 丁香皮七钱半 藿香七钱半 半夏汤泡五钱半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去芦 赤茯苓五钱 厚朴二两姜炒 青皮二两去白 陈皮四两 草果七钱半 槟榔大腹皮七钱半 香附二两 紫苏二两 木瓜五钱 白芷五钱 麦冬五钱去心 莪术七钱半煨 肉桂七钱半 木通一两 石菖蒲五钱 甘草一两 上锉八钱 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一碗

  半煎至七分,去渣热服。

  辨症:本方加沉香、枳壳、大黄,去藿香、石菖蒲,名二十四味流气饮。臌肿加白豆蔻;肿满加黑牵牛;头面肿加葱白;肚腹肿加枳实、倍青陈皮;脐至脚肿加桑白皮。

  方名:金不换木香丸

  处方: 大戟五钱 芫花炒五钱 甘遂五钱 黑丑头末二钱 巴豆去壳半生半熟五钱 大黄生五钱 青皮去穰五钱 陈皮五钱 南木香五钱 青木香五钱 胡椒一钱(病合倍用) 川椒去目五钱 益智仁五钱 槟榔五钱 大腹皮五钱 苦葶苈五钱 炒射干三钱 桑白皮五钱 木通去皮五钱 泽泻五钱 连翘五钱 砂仁五钱上二十二味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壮盛人加七八十丸。第一消头面肿,五更初用葱白酒送下;第二消中膈胸腹肿,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第三消脐以下脚肿,五更初用桑白皮汤送下。

  又方:沉香快脾丸

  处方: 青皮四钱 陈皮四钱 三棱煨四钱 莪术煨四钱 苍术米泔浸炒四钱 白术去芦四钱 白茯苓四钱 砂仁四钱 草果仁四钱 木香四钱 沉香二钱 丁香二钱 藿香四钱 良姜四钱 大腹皮洗用四钱 肉桂四钱 连翘四钱 商陆(白)四钱 黑丑头末四钱 僵蚕三钱 神曲四钱 麦芽四钱 益智仁四钱 雄附子五钱(看病虚实,实者不用)上二十四味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照前用之。即第一,五更葱白汤下;第二,五更陈皮汤下;第三,五更桑白皮汤下。

  又方:沉香化气丸

  处方:青皮去穰 陈皮 三棱煨 莪术煨 人参白术去芦 白茯苓 山药 砂仁 白豆蔻 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石菖蒲各六钱 官桂一两 萝卜子二两 黑丑头末二两八钱

  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一治前症,服药忌盐醋。一百日之后,用药开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