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北方肾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肾属水,其脉是沉而石,如果肾病见此脉,是疾病将愈。如果是实大的脉,病情会加剧;为什么呢?实大的脉,是长夏土的王时,土克北方水,如果得实大脉,实为血壅,大为气塞,气塞血壅,象粗而坚,病由中气不能运化,失消谷纳精之用,五脏之精气皆不能合藏于肾,土克水,所以水脏很快就会枯涸。
注解:《难经》:「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藏也。极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肾病自得此脉者,肾之平脉也,故愈。实脉者浮沉皆得,脉大而长,乃长夏土王之脉,若冬时肾病得此实大脉,脏气不藏,土王克水,水脏立涸而死也。王,盛也。涸,竭也。
1.10师曰:人迎脉大,趺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
[译文]人迎:喉结两傍人迎穴处,候上下左右气血盈亏;趺阳脉:候胃经,足背冲阳穴处。人迎脉大,趺阳脉小,这是正常的;如果人迎脉和趺阳脉一样大,就是逆;如果人迎脉比趺阳脉小,是大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的力量强大,下降的力量弱小,反此就是逆了,大逆则死。
注解:人迎胃脉,在结喉两旁动脉。趺阳亦胃脉,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二寸。常,平也。逆,不顺理也。负,败也。然,如此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是以人以胃气为本,故于人迎、趺阳诊其脉之大小,以知胃气升降,力之强弱,断其病之顺逆。此仲师诊法独得之妙,补《内》、《难》之所未发也。
1.11 师曰: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
[译文]老师说:风、寒、湿、暑、燥、火六种病邪伤害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邪气伤害身体各有特定的部位,疾病的发生是有先后规律的;
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
[译文]风邪多在前面伤害人体,寒邪多在背后伤害人体;湿邪伤人偏于下部,雾邪伤人偏于上身。雾露之邪伤害人体皮肤腠理,湿浊之邪流注关节,极寒之邪易伤经脉,极热之邪易伤络脉;风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浮脉,寒邪侵袭人体表现为紧脉,又令脉急;
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译文]暑气伤人表现脉象浮虚,湿气伤人脉象濡涩,燥气伤人则脉象短促;火邪伤人则脉象躁数;风寒之邪伤人则始于皮肤腠理,故先表现出太阳表证;暑气炎热之邪,则伤肺金;湿邪生于长夏,脾胃受病;燥气之邪则先伤大肠和肺;心与小肠皆火性,火太盛则津液干涸而气消散(人体气化理论,水分要经过加热气化后被人体利用,现在火太大导致水被烧干了),所以叫壮火食气,这种情况下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即可一气、二气、三气同病,如风与寒合则是风寒,风与暑合则是风暑之类。也可两气同化,则混淆难以分辨,如风与热化是为风温,湿与热化则是湿温,以及病气流连,邪有传变,由表及里或自气而陷血,病为体变,气以类感,因为本身脏器的偏胜偏衰,使病气或移或干。病变无常,推论难尽,医者可以根据色脉之变化,见病知源,才是万全之策。
注:移:如肺病移肾,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传变。干:本脏自病,伤克他脏,如肝病更使脾病加重,按五行相克的顺序传变。
注解: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舍,止也。属,隶也。中,着也,客自外至也。皮腠,皮肤之间也。六气之伤人,各随其类以相从,故曰各有法度,舍有专属。人生负阴而抱阳,风为阳邪,故中于身前,寒为阴邪,故中于背后,湿气重浊,故伤于身下;雾气轻清,故伤于身上。雾本乎天,中人上受,故客皮腠表阳之分。湿本乎地,中人下受,故流关节里阴之分。极寒之气阴盛也,经脉阴,故伤于寒。极热之气阳盛也,络脉阳,故伤于热。风邪属阳,故令脉浮,浮者升散之象也。寒邪属阴,故脉紧急,紧急者收降之象也。暑为夏至已后,阳极阴生,湿热之气合而为邪,乘人正气之虚而客于皮肤之外,故脉浮虚。湿性濡滞而气重者,伤人则流在关节,故脉濡涩。燥者,亢暵热极而干之气,凡物燥则缩小,故脉短以促也。火,热也,属阳而性燥动,故脉数。风寒为天气,故中人先客身体表部之太阳。暑气生于夏令炎热之时,火盛则克金,故伤肺。湿气生于长夏淫雨时行之时,脾胃虚弱则病入焉。燥气属金,故先伤大肠令大便燥结,浊气不能下降而上熏肺,以大肠与肺相表里也。壮火者,亢盛之火,即相火也。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若相火之气壮,不安其位而妄动,则食耗正气,而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也。凡六气之伤人,各随其脏气之偏胜而为病,至其失治而传移变化,其证候则难以殚论也。殚,尽也。临病之工能合五脏之色脉以察之,使病无遁情,然后处治,可以万全也。
1.12[原文]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
[译文]问:高明的医生,通过察颜观色就能知道病情,一般的医生,通过问诊就能知道病情,水平低下的医生通过诊脉才能知道病情,请老师给以指教。
师曰:夫色合脉,色主形外,脉主应内;其色露脏,亦有内外;察色之妙,明堂阙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阙庭推而上之;五色应五脏,如肝色青,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易晓;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难与为言。
[译文]老师说:病人的色泽和脉象,色泽表现在外,脉象体现内部情况;外在的色泽虽然反应的是内脏,也有内外之分;观察色泽的关键部位是明堂(指鼻)和阙庭(阙是两眉中间,庭是额部);观察色泽的方法,是用大拇指推一下后观察;观察明堂从上向下推,观察阙庭从下向上推;五色应五脏,如肝色青,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容易知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需要认真思考,如果心迷意惑,就很难给你说清楚。
注解:《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故曰上工。问而知之谓之工,问其所欲五味以察其病,故曰中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诊其寒热,视其虚实,以知其病,故曰下工。露,现也。藏,匿也。绎理为思。精,专一也。
《灵枢》五色篇:「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
《说文》:「颜,眉目之间也。」鼻者肺之官,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脏腑有病,其气上熏于肺,而现于明堂。阙中为性宫,神明之所寓,故察其颜色荣瘁,可以诊病之生死。是在人用心精专尔,非浅见薄识者所能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