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平脉法上(6)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病人长叹声,出高入卑者,病在上焦;出卑入高者,病在下焦;出入急促者,病在中焦有痛处;声唧唧而叹者,身体疼痛;问之不欲语,语先泪下者,必有忧郁;问之不语,泪下不止者,必有隐衷;问之不语,数问之而微笑者,必有隐疾。

  [译文]病人长长叹气,出气声音高,吸气声音小,这是病在上焦;出气声音小,吸气声音大,这是病在下焦;吐气和吸气急促的,是病在中焦并有痛的地方;说话声音唧唧细语而叹息的是身体疼痛;问病人,病人却不想说,先哭起来然后才说话,必定有忧郁;问了半天病人也不说话,然后流泪不止,一定是有啥难言之隐;问之不语,反复问之后对方却微笑起来,一定是有没法张口的疾病(比如隐私部位的疾病)。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假令言出声卑者,为气虚;言出声高者,为气实;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满痛;欲言手按腹者,腹中满痛;欲言声不出者,咽中肿痛。

  [译文] 谵语(说胡话)一般属实证,郑声一般属虚证。所谓郑声,是指语言重复、声低息微的症候。如果说声音低微,是气虚;说话声音高亢,是气实;欲说话先手按胸中的,是胸中满痛;欲说话手先按腹部的,是腹部满痛;欲说话却又说不出声,是咽喉肿痛。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少谷神,虽困无苦。

  [译文]老师说:脉象有病而外形无病的,叫做行尸,是脏腑生气已竭的表现,如果突然昏眩仆倒不省人事的,就会夭折而死亡。如果外形病而脉象正常的,叫做内虚,这是缺乏水谷之气所致,虽然身体困苦,也无危害。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译文]老师说:给肥胖人诊脉,如果脉浮,应当寻求致浮的原因;为瘦弱人诊脉,如果脉沉,应当查找致沉的根源。这是因为,肥胖人脉象本应当沉,现反而见浮;瘦弱人脉象本应浮,现反而见沉,都是反常之脉,所以应当查找原因。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译文]老师说:脉随呼吸之气的出入而行。初按脉搏时,其脉来的快,去的慢,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快吸进的慢,叫做内虚外实。初按脉时,其脉来的慢,去的快,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慢吸进的快,名叫内实外虚。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抟(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如和面动作),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抟,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抟,名曰沉。

  [译文]寸口卫气过盛的,叫高;营气过盛的,叫章;营卫之气均盛的,名叫纲。卫气弱的叫惵;营气弱的叫卑;营卫之气均弱的,名叫损。卫气调和的,名叫缓;营气调和的,名叫迟;营卫之气均调和的,名叫沉。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译文]寸部脉浮大而柔软,尺部脉也浮大而柔软,寸脉与尺脉象等同的,这是阴阳之气平和之象,名叫缓脉,是正常人和缓之脉。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

  [译文]问:二月见毛浮脉,根据什么断言到秋天就会死亡?

  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译文]老师答:二月期间,脉象应当濡弱,反而出现毛浮(如毛之浮),所以知道到秋天会死。二月是肝气当令的时候,肝属木,脉应濡弱,却反而见毛浮脉,毛浮是肺脉,肺属金,金来克木,所以知道到秋天就会死亡。其它各季的脉象都可依此类推。

  师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脉洪大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译文]老师说:病人在立夏出现洪大脉,这是夏令本应见的脉象。此时,如果病人出现身体疼痛重者,必须用发汗法治疗;如果第二天身体已经不疼不重了,那就不需要发汗了;如果全身畅汗的,到第二天病就会解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立夏季节见脉象洪大,是夏令本脉。脉能应时,表示正气充足,能够顺应时令变化,所以知道病当痊愈。其它季节的脉象也可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