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燥,肺先受之,出则大肠受之,移传五脏,病各异形,分别诊治,消息脉经。
[译文]燥邪伤人,肺最先感受到,然后传变到大肠,移传五脏,病症各不相同,分别诊治,消息脉经。
注:燥病,就是太干燥了。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满痛,甚则唾血,脉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若移于大肠,则大便难,口渴,欲饮热,脉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
[译文]肺太干燥了,口渴,咽干,喘气,干咳,胸部胀满痛,甚至唾液带血丝,脉浮短而急,这是燥邪干肺,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治;若移转于大肠,大肠太干燥,大肠津液不足,则大便困难,口渴,想喝热水,脉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治。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肺太干燥,肺阴不足)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方(大肠太干燥,大肠津液不足;便秘)
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燥病,口烂,气上逆,胸中痛,脉大而涩,此燥邪乘心也,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主之。
[译文]心太干燥,心的津液不足,上火嘴里起火泡、口腔溃疡,气上逆,胸中痛,脉大而涩,这是燥邪乘心,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主治。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目赤,口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也,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之。
[译文]肝太干燥,肝脏津液不足,眼睛红红的,口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这是燥邪乘肝,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治。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
黄芩三两 牡丹皮二两 栝蒌实大者一枚(捣) 半夏半升(洗)枳实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
[译文]脾太干燥,脾脏津液不足,肤色变黄,腹中痛且拒按,大便困难,脉数而滑,这是燥邪乘脾,白虎汤主治。
白虎汤方(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咽干,喉痛,少腹急痛,小便赤,脉沉而急,此燥邪移肾也,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主之。
[译文]燥病,咽干,喉痛,小肚子急痛,小便赤黄,脉沉而急,这是燥邪转移到肾,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主治。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
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茯苓三两 栝蒌根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