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伤风脉证并治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面,则下阳明,甚则入脾;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中于侧,则下少阳,甚则入肝;病变不一,慎毋失焉。

[译文]风为六淫之首,是百病之长,入侵于面部,则向下传经到阳明,甚至传入脾;侵入颈项,则向下传入足太阳膀胱经,甚至传入肾;入侵于两侧,则向下传入少阳,甚至传入肝;病变不一,需要慎重避免失误。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

[译文]风邪之病,头痛、汗多,怕风,腋下痛,转身扭动就会疼痛,脉浮弦而数,这是风邪干肝,小柴胡汤主治;如果流传于腑(胆),就会口苦,气逆有呕吐感,腹胀,不停地叹气,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治。(类似于西医的胆囊炎)

【倪海厦】胆结石和善太息肝血热,胆缺水,胆汁浓,苦味积累越来越多,得胆结石;肝中风,肝血不够,胆分泌的苦味就不够,胆汁稀,胆得不到肝的滋养,就会善太息。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宋版称四逆散,倪师用来治疗胆结石+郁金海金沙金钱草五倍子鸡内金,鸡内金生用打粉冲服)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嗌干,善噫,咽肿,喉痹,脉浮洪而数,此风邪乘心也,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主之。

[译文]风邪之病,胸中痛,两胁部撑胀满闷,背部肩胛骨中间疼痛,喉咙干,不停的嗳气,咽肿,喉痹(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脉浮洪而数,这是风邪乘心,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主治。

注:嗌:yì,咽喉,喉咙。噫:yī,噫气,又名嗳气,为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气体。是脾胃疾病之一。《灵枢▪口问篇》曰;“寒气客于胃,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谓噫”。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若流于腑,则腹满而胀,不嗜食,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主之。

[译文]风邪之病,四肢懈怠无力,身体沉重,身体极瘦弱,连衣服的重量都承担不起,两胁下痛牵扯到肩背痛,脉浮而弦涩,这是风邪乘脾,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治;若流传于腑(脾之腑是胃),就会腹满而胀,感觉饿而不想吃东西,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主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嗌干,肩背痛,脉浮弦而数,此风邪乘肺也,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主之;若流于大肠,则大便燥结,或下血,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主之。

[译文]风邪之病,咳嗽而喘气有声音,甚至牙龈出血,咽干,肩背疼痛,脉浮弦而数,这是风邪乘肺,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主治;如果流传于肺之腑大肠,就会大便燥结,或者便血,用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主治。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译文]风邪之病,面目浮肿,脊背痛身体不能站直,阴部、房事等还有难言之隐,甚至骨头痿软,脉沉而弦,这是风邪乘肾,柴胡桂枝汤主治。

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少阳和太阳并病,在处方开药的时候,要以少阳为主,重用柴胡和解少阳,以太阳为辅,桂枝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