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问:有的病叫做脏结,有的病叫做结胸,那这两种病它各自的状况是怎么样呢?老师回答: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的,叫脏结。按胸口、胃脘部有疼痛感,寸脉浮,关脉沉的,叫结胸。

紫极曰:伤寒误下,表邪陷于胸中而成结胸。三焦痰饮阻而不利,腑通饮食如故,营气不得转入于脏,则为脏结,因痰饮故,时时下利。二者之证,胸按之而痛,中焦阻塞不通,上下不得交通,寸脉浮。结胸者,关脉沉。脏结者,关脉小细沉紧。若脏结而舌上白苔滑者,为脏间痰饮盛,为难治。

【倪海厦】寸是指胸,是阳,寸脉浮代表结在上面,关脉沉代表病在胸膈以上,不过中焦。

何谓脏结?就是寒湿很盛的阴寒证。

脏结与结胸都是下之太早,邪气乘虚入里所致。邪气与阳相结为结胸,邪气与阴相结为脏结。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

什么是脏结呢?老师答:脏结这个东西啊五脏都有,有的寒,有的热,这个内脏会结起来,多半是从血开始结的。虽然有气结到一起,都是血造成的,是先有血开始瘀了,然后气开始不通。(脏结,有点类似介于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有阴实,但还没到癌症的程度。)

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主之。

假如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吐,脉沉弦而结者,宜用吴茱萸汤。如果发热不呕吐的,这是肝脏有阴实,脉应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主治。

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呕吐并剧烈头痛)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当归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枳实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心脏结,则心口痛,或者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治。如果心中热痛而烦闷,脉大而弦急的,这是心脏有瘀堵,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治。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

连翘二两  阿胶一两半 半夏半升(洗) 赤小豆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南阳林山注:可治冠状动脉硬化)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半夏半升(洗)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茯苓三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肺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主之。

肺脏结,胸中闭塞,喘气,咳嗽,总是悲伤,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治。如果咳嗽并伴有唾血,胸中痛,这是肺脏有了阴实,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主治。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

百合七枚(洗去沫) 贝母三两 茯苓三两 桔梗二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方

葶苈三两 (熬) 栝蒌实大者一枚(捣) 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复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后鞕,转失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脾脏结,腹中胀满而痛,按下去像个倒置的酒杯,甚至腹部大而坚硬,脉沉而紧,用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治。如果腹中胀满疼痛,不让按,大便初溏后硬,放屁者,这是里有实,用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治。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

白术二两 枳实二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干姜一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

大黄三两 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半夏一升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肾脏结,少腹鞕,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肾脏结,小肚子硬邦邦的,隐隐作痛,按之像有一个核状物,小便有时清有时浑浊,脉沉细而结,适合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如果小肚子急痛,小便赤而次数多,这是里有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治疗。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南阳林山用此方治疗大肠息肉、乳糜尿、子宫肌瘤等)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茯苓二两 枳实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脏结无三阳表证,其人静,痰饮盛而舌上苔滑,不可攻;正常饮食,时不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倪海厦】脏结就是寒湿很盛的阴寒证,肝心脾肺肾五脏外面被一层寒湿的黏液包住了,这时脏没有了吸收功能,腑是通的,吸收营养功能正常,腑消化吸收的营养要交给脏,脏不受,因为脏腑之间的相通的管道(三焦油网)被寒湿包住了,所以通通跑出来了,表现在时时下利,这下利出来的都是食物的精华。

白苔为寒,滑苔为湿,寒湿结在里边,这种很难治。需要用热药,生附、炮附、生姜、干姜等。

脏结专论

「脏结」为邪结在脏,与阴相结。邪结在胸,与阳相结为「结胸」。「脏结」证见白滑舌苔者,难治。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苔滑者,不可攻。病者若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结胸」证,脉浮大者,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病名曰「结」,脏器有硬变,或内部肿瘤所致,古称「症瘕积聚」故预后不良,或为癌瘤,则死期可待。

「脏结」就是脏腑之间联络的网络,被「寒」与「湿」固结了,结果「腑」里面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给「脏」,「脏」没有营养,「脏」的功能慢慢的衰弱,所以「脏结」的病人,舌苔都白白的,很厚很滑,皮肤很黄,暗暗黑黑的,没有什么精神,不爱讲话,静静的。刚开始西医检查都正常的,等到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尿毒了,肝硬化了,中医治疗三天舌苔就变回来,中医为什么看舌苔?就是看看病人有没有胃气,「脏结」的人舌苔白掉了,吃东西淡而无味,食同嚼蜡,搞不好四五十岁还在生青春痘,因为在三焦油网上,所以一定要大剂的用「柴胡」,利用柴胡把药导到三焦油网上面,因为是全身性的寒且湿,去湿靠白术,可以用五钱,这是胖子用量,湿要有出路,靠茯苓,由小便导出来,去寒靠炮附,用三钱,加些生姜在胃里面和,最重要的是「生附」,生附一枚,炮附把里阳壮起来,里寒去掉了,肌肉上和三焦油网上的寒,全部靠生附去掉,生附下去,病人除了小便量增加以外,大便出来溏的,大便稀稀的,吃了三付后,舌苔就变回来,胃口大开,临床上尿毒的病人,吃一剂,尿毒指数从二百八降到一百三了,炮附温中, 生附温经,血脉、神经都温到,这是主方,临床上看病人还有何症状作加减,若胃口不好常常恶心就加半夏,依此类推。有些久病的病人,在吃药去除寒湿以后,因为脏与腑开始可以沟通了,会有吐「白津」或大便溏的现象,这种情形在病人开始出现口渴的时候就会好转。

脏结汤方

柴胡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炮附三钱   生附一枚

主方在此,其余需临证视情况而定。

何谓结胸?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也。

什么是结胸呢?老师答到:病发于阳,体质之阳也,其证在太阳,发热而恶寒,本当麻黄汤而误下之,则邪陷于胸而成结胸。病发于阴,体质素寒也,其证在少阴,无热而恶寒,本当桂枝汤而误下之,则邪陷于腹而成痞证。见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必先解表,不得早下。

结胸病,头项强,如柔痉状者,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有结胸证的表现,如果出现项部拘急不柔和,与柔痉的症状相似的,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就可痊愈,适宜用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

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方寸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度,禁忌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脉象浮大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如果攻下,就会导致病人死亡。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的症状全部具备,如果出现躁扰不宁的,多属死候。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𢙐,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脉象浮而动数,脉浮主风邪在表,数主有热,动脉主痛,数又主虚,症见头痛发热,轻微盗汗,反而怕冷,这是太阳表证未解。本应从表论治,医生反而用攻下的方法治疗,由于胃中空虚而无实邪,误下后邪气内陷,邪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膈,所以出现脉动数变迟,胸胁心下疼痛拒按,短气,烦躁不安,这样就形成了结胸证,用大陷胸汤主治。如果不形成结胸,只见头部汗出,到颈部为止,其它部位不出汗,小便不通畅,身体发黄的,则是湿热郁蒸发黄证。用五苓散主治。

大陷胸汤方(小儿胸部突然凸起、龟背,肺内充满了痰水,服药后凸起龟背消失;小儿将成鸡胸时;胃部肿瘤下脘石硬常有此证;急性肺扩张;肠梗阻;南阳林山用来治疗腹膜炎)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积水在心下三焦网膜内,不在脏器内)

大陷胸汤证.jpg

倪海厦】服药后上吐下泻是正常反应,药力持续约3小时,需要有心理准备,不必惊慌。胃到肚脐这一段石硬,诸如西医的胃癌、胃长肿瘤、淋巴肿瘤均有此证。吃一钱甘遂,需要吃十斤石膏和人参,津液才能补回来。如果用了大陷胸汤后水不能除,则可用甘遂半夏汤做后续治疗。

故乡的云注:肺与大肠相表里,用甘遂可以打通这个表里的通道,让肺中的痰水通过三焦网膜进入大肠而以大便形式排泄出来,这是甘遂最独特的一个作用。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外感病六七天,形成热实结胸证,脉象沉而紧,胸脘部疼痛,触按象石头一样坚硬的,用大陷胸汤主治。(按不按它都痛,服药后更痛,需有心理准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外感病十多天,邪热内结在里,又出现发热畏寒交替往来的,治用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只有结胸证的表现,体表没有高热的,这是水与热互结在胸胁,如果头上轻微汗出,而全身无汗的,用大陷胸汤主治。

大柴胡汤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基础方;胡希恕:与大黄牡丹汤合方治阑尾炎)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表证,反复发汗而又行攻下,出现五六天不解大便,舌上干燥,口渴,午后微有潮热,从剑突下一直到少腹部坚硬胀满疼痛,不能用手触摸的,用大陷胸汤主治。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的症状,是正当胃脘部位,用手触按感觉疼痛,脉象浮滑的,用小陷胸汤主治。

【倪海厦】痞证和小结胸证的区别:小结胸证是痰热互结在胃中,按之痛;痞是胃中痰热互结,黏膜发炎之病,按之软而不痛。

小陷胸汤可用来治疗吐痰很多且舌苔黄、胃热的人。如痰结在胸中有呕者,病人很恶心,吐出来的都是痰,并没有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医叫痰积。

大结胸和小结胸的区别:大结胸是从心下到少腹部位(胃到小肚子)石硬而痛不可近,热、痰、水三者互结在胸腹,脉沉紧;小结胸是正在心下(胃的位置),按之则痛,不硬,热、痰两者互结,脉浮滑。

小陷胸汤方(南阳林山注:没有装支架的冠心病、痰热、胸闷、短气可和抵当汤合用)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得了二、三天,不能平卧,只想坐起,胃脘部痞结胀硬,脉象微弱的,这是素有寒饮结聚在里的缘故,却反而用攻下法治疗,因而形成腹泻。如果腹泻停止的,就会形成结胸;如果腹泻不停止,就会引起协热利。

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太阳表证,误用攻下,如果脉象急促,不形成结胸的,是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如果脉象浮的,一定形成结胸;如果脉象紧的,一定会咽痛;脉弦的,一定会两胁拘急;脉象细数的,就会头痛不停止;脉象沉紧的,一定会作呕;脉象沉滑的,一定会出现协热下利;脉象浮滑的,一定会出现大便下血。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五苓散方小陷胸汤方俱见前)

病在表,应用发汗法解表祛邪,却反而用冷水喷洒浇洗来退热,热邪被水饮郁遏不能解除,使热更甚,怕冷,皮肤上起鸡皮疙瘩,想喝水,但又不很口渴的,可给予文蛤散治疗。如果服药后仍不好的,可以用五苓散治疗。寒实结胸,有结胸主证,没有热证症候表现的,可用三物小陷胸汤治疗,白散也可治疗。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碎,绵裹)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汤用五合,调服,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者,与芍药三两。

白散方(喉癌;肺癌;肝腹水;寒实结胸,此方非常凶悍,谨慎使用,倪海厦:动过手术放化疗的不能再用此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

【倪海厦】巴豆专论

1.巴豆与桔梗等量使用,用一颗或两颗巴豆,专门使毒化成脓,有的时候身体里面的结毒、硬块、痞块在身体里面很深的地方,发不出来,要让它化成脓排出来,如肺中的脓疡属实者。

2.巴豆与贝母同用,专门去喉咙、咽喉之堵塞,癌症到末期的时候,东西都没有办法吞下去,这通关利结的力量很强。

轻症用半夏苦酒汤、严重的用硝石,或者用经方中的巴豆和贝母。如果是西医开过刀或者化疗过的病人,再肿起来的,用了就效果不好。

3. 巴豆、杏仁同用,叫「走马汤」,也是用在心胸的结毒,有的时候癌症到末期,梗在肺的地方,食道里面都长满癌,东西吞不下去了,巴豆和杏仁同用的时候是生用,后面介绍泻心汤的时候再说明生用的功能,把巴豆和杏仁磨碎,巴豆二粒和杏仁五六粒,杏仁可以多一点,用棉布包起来,用热水泡着,一拧汁就出来了,这汁就可以了,食道癌、胃癌到后期无法吞东西,巴豆杏仁一下去,堵到的癌细胞都可以被打开一条通道。

4.巴豆和大黄、干姜并用,专门用在下腹结痛,目前用在大肠癌的就是这味方剂,大肠癌到后期都不大便,癌细胞长满了,西医可能做个人工肛门,巴豆下去可以打个洞,用这药要有「必逆死的决心」,这是很危险的时候用。

5.巴豆和炮附子、吴茱萸同用,专门治心胸寒痛,胃里面冰凉的,病人的陈述说胃里面有冰块在里面,可是摸他的皮肤是烫的,检查胃的形状又很好,胃里面被寒气、白津液塞得满满的,没有办法吃东西,也不口渴,因为白津在里面。

6.巴豆与芫花同用,能去大腹积水与痞块积聚。两颗巴豆与配上l/3钱芫花做成药丸。

用到巴豆,必须病人没有被西医处理过,而且病人家属相信中医;否则如果救不回来,病人家属忘了重病难治,会以为病人是吃药死的。

(巴豆不去油,力气大似牛。去油方法:去壳研磨成粉,用吸油纸反复折叠碾压、换纸,直到纸上不再有油渗出为止。)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大,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两经并病,出现头痛项强,或者眩晕昏冒,时而心下痞塞硬结、如结胸状的,应当针刺大椎、肺俞、肝俞,千万不能发汗。误用发汗就会出现谵语、脉弦大,如果经过五天,仍然谵语不停止的,应当针刺期门,以泄其邪。

妇人中风,发热恶风,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

妇女外感风邪,症见发热畏寒,适逢月经来潮,经过七八天,发热退而身体凉,脉象变迟,胸胁下满闷疼痛,好象结胸一样,谵语的,这是热入血室,应当针刺期门穴,以泄其实邪。(可用小柴胡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外感风邪,经过七八天,出现了发热怕冷定时发作的见症,月经恰在这时中止,这是热入血室。因为邪热内入血室与血相结,所以发热怕冷定时发作,好象疟疾一样,用小柴胡汤主治。

【倪海厦】血室,有的说是肝脏,有的说是子宫,两者都对,张仲景并没有进行区分。

小柴胡汤方(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外感寒邪,症见发热、畏寒等表证,正逢月经到来,病人白天神志清楚,夜晚谵语如见鬼神的,这是热入血室,不可用汗吐下法损伤胃气及上二焦,每可热退身和而自愈。(可用小柴胡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外感病六七天,发热,微微怕冷,四肢关节疼痛,微微作呕,胸脘部满闷如物支撑结聚,表证还未解除的,用柴胡桂枝汤主治。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即有太阳证,又有少阳证,不能把太阳证的药开的太重,而应该把少阳证的药加重,所以柴胡四两,桂枝白芍一两半。加重柴胡,少阳的热靠柴胡推出去,把少阳的热推到太阳再出去,柴胡加重让桂枝跟着柴胡走。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外感病五六天,已经发汗又用泻下,出现胸胁满闷微有硬结,口渴,不呕,头部出汗,发热畏寒交替而作,心中烦躁不安的,这是病没有解除,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

【倪海厦】如果病人发汗后再用下法,就不会结胸,如果没有发汗就攻下,才会结胸。

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胃里没有水,就会口渴;如果胃里面有水,就不会渴而且会呕。胃里面没有水,胃热向上冲头,头就一直冒汗,这就是但头汗出。这冒出来的头汗,实际上就是胃里的津液。但头汗出用专药牡蛎降浮阳,胃的阳气浮在头上面,就像热气球浮在上面降不下来,牡蛎一下去就把它整个往下导。有口渴就可以用栝楼根止渴生津,把肺的津液补足,口渴时不用半夏,口不渴的就可以用半夏。

胃虚热无大渴往上冲用黄芩而不用石膏,石膏是实热证,病人会大渴饮多。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劳证;胡希恕治无名低烧,疲倦无力用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倪海厦】痨证的人吃什么都不会胖,摸脉很洪大,但是脉是中空的,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医的观念,平常人湿在中焦,就是内湿;如果湿在关节就是风湿;如果湿在血管里面就是痨,血液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量,如果血管有湿沉在里面,会造成一动就来不及补充能量。桂枝让动脉的血液循环加速,血管的外壁就是淋巴系统,这是三焦网络就要靠柴胡,血管里面的血比较多?水比较少,脉洪大,所以用大剂的栝楼根把水补足,因为血里面长年津液不足,产生的燥热,用黄芩下去把它去掉,但是推动的力是不够,用干姜、炙甘草来建中,一下去把脾胃的功能加强起来,配合在一起,这时候就能把血管里面的湿推上皮肤表面上去,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吃下去后,病人所得到的汗是湿汗,所流出来的汗粘答答的。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有湿为什么不用白术?如果湿在关节、肌肉、脾脏上面可以用白术,但湿在血管里面则不能用白术,因为白术收敛的力量很强,白术可以止利,如果用于此,反而不利发散血中之湿。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小柴胡汤方见前)

外感病五六天,头部出汗,微感畏寒,手足冷,脘腹部胀满,口中不想吃东西,大便坚硬,脉象沉紧而细,这是阳微结证,必然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脉沉,主病在里,汗出是阳微结的表现。假如是纯阴结证,病邪应完全入里,不应该再有表证,而此证是半在里半在表,表证仍然存在。脉虽然沉紧,却不是少阴病,因为阴证不应该有汗出,现有头部汗出,所以知道不是少阴病。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假如服小柴胡汤后仍然不爽快的,可微通其大便,大便一通,即可痊愈。

【倪海厦】头汗出,代表病还在表。有汗必为阳,阴证无汗。也就是说,有汗的是三阳证,纯阴证的,不会有汗。不会出汗的,病都比较难治。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外感病五六天,呕吐而发热的,则柴胡汤证已经具备,本应用柴胡汤治疗,却用其它药攻下,误下后如果柴胡证仍然存在的,可以再给予柴胡汤治疗。这虽然误用攻下,但尚未形成变证。由于误下正气受损,所以服小柴胡汤后,一定会出现先振振畏寒,继之蒸蒸发热,随之汗出而病解的战汗现象。如果误下后邪气内陷,与水饮相结,出现心下坚硬胀满疼痛的,这是结胸,用大陷胸汤主治。如果误下损伤胃气,胃虚气逆,气结心下,出现胃脘胀满而不疼痛的,这是痞证,不能用柴胡汤治疗,适宜用半夏泻心汤。

【倪海厦】什么是痞?张仲景讲的「痞」是一种症状:满而不痛,常常感觉胃里面胀胀的,又不会痛,可是胃又有胀胀闷闷的感觉,这原因就是表证没有好,进入到胃里面,只有水停在胃的周围,胃的周围并没有热,也没有湿,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如果只是水而已,半夏就可以了,但是病人常常有吃食物下去,因为肠胃的蠕动不好,有水饮,食物堵在里面,有一部份的食物被吸收了,有一部份的食物坏掉了,所以「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设计的第一个肠胃科的药。现在进入五个泻心汤证。会用这五个泻心汤,所有肠胃科的病就都会看了。

(大陷胸汤方见前)

半夏泻心汤方(治疗胃炎的基础方;习惯性失眠)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这「半夏泻心汤」为什么用干姜?因为胃旁边有水,造成胃寒掉了,所以用干姜,如果胃中有水的话用生姜,干姜是温中的药;张仲景需要用到肠胃的津液的时候,一定会开到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生姜,所以肠胃的津液要补足,就一定会用到甘草、大枣、人参。有寒证的时候、需要强心的时候我们用炙甘草,要解毒的时候用生甘草,生甘草还有蓄水的功能,也就是用了人参补津液之后,以生甘草把津液留在肠胃中。人参在经方家的观念是治疗心下痞,胃里面不舒服、胃痛的,人参是最好的药,不是拿来当茶喝,不需要如此用;因为胃里面坏死的食物,产生了沼气往上走,黄芩、黄连把坏死的食物分解掉,这胃病的原因是水没有去掉,所以用半夏把水利掉。临床上看的时候,有一点感冒自己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叫伤寒,不知道的叫中风,然后病人吃坏肚子的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水,肚子咕咕的肠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用半夏止呕利水,黄连、黄芩去把肠子食物分解掉。黄连解血分中热毒,黄芩解肝胆三焦的热毒,因为上吐下泄所以胃的津液都伤到了,所以把人参、干姜、甘草、大枣混在里面用,张仲景的方剂就是这意思,所有的「痞」都是肠胃科的问题。这个方剂用汤剂或散剂都可以。

舌苔代表胃的津液,如果舌苔黄,代表有热,如果舌苔黄但不是非常干燥,就是用黄芩黄连;如果是舌苔黄而且非常干燥,就是用石膏。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必鞕,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必烦。

太阳与少阳并病,反而用攻下治疗,形成结胸,出现心下硬结,腹泻不止,汤水不能下咽,烦躁不安。

【倪海厦】胃癌专论:半夏泻心汤去黄连黄芩+茯苓白术+葛根柴胡+生姜+黄土汤

治胃癌汤方 葛根 柴胡 半夏 甘草 白术 茯苓 人参 大枣 干姜 生姜 加上黄土汤加减就可以治胃癌。

这处方如果要加减,葛根重用到六钱,再来是柴胡五钱,半夏三钱,甘草二钱,白术、茯苓等量五钱,有钱家人参就多用点,如果下利很利害,红枣用十枚都没关系,干姜、生姜视情况各两钱。

这是很好治疗胃癌的方子,因为病人现在已经不能攻了、所以等胃口开了,饮食正常的 时候,再开一些攻坚的药。如果这方子下去,病人还是水浆不得下,还在下利的话,就差不多了,吐和下利出来的都是药味,他已经到了药不收受了,全部排掉了,很危险。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疝瘕,积浆,痛侵心胸,心下痞鞕,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皆治之: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块丸」或「陷胸丸」。(「消块丸」即「硝石丸」之别名,【千金方】:硝石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三两。)硝石用芒硝,破坚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加人参、甘草,光用芒硝,药一下就跑到大肠里头去了,用甘草来顶在中焦,用芒硝去破癌细胞,让痞块消掉,像附子也是很好攻坚的药,现在学过的牡蛎也是攻坚的药。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嘻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若其人漐漐(zhì)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中风,表证未解,又见下利,呕逆等水饮证,证属表里同病,治当先解表,表证解后,才能攻逐在里的水饮。如果见微微出汗,定时而发,头痛,胸脘部痞结胀硬,牵引胸胁疼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怕冷的,这是表证已解,而水饮停聚胸胁,用十枣汤主治。

注:漐漐(zhì),时断时续的细微汗出。

【倪海厦】本来是太阳伤寒麻黄汤证(表寒),没有用麻黄汤,后来变成了表寒里寒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证,如果没有用小青龙水气就会变慢慢堆积起来变成胸腔积液的十枣汤证。

「十枣汤」中医叫「朱雀汤」,是伤寒论里面,目前最峻最强的排水攻水的药,如果这水在皮肤表面上用「越婢汤」,肠里面的水是表水汗水回头的,水正常应该进入肠胃,结果不入肠胃入肺了,所以整个胸膛里面全部都是水,还有一些水渗到脏和腑中间的间膈膜上,就是三焦网膜。所以脏没有积水,可是脏和腑中间的三焦网络全部充水,病人会心下痞鞕满,胃里面胀满的很难过硬硬的,引胁下痛,整个胁肋都积了水,两胁下很痛,呕即短气,恶心想吐,吐又吐不出来,因为水不在胃里面,为什么短气?横膈膜都充水了,像海绵一样,吸气又不能下降被顶着,呼气就吐出来,自然气就很短,汗不出恶寒者,代表他还有流汗没有恶寒,就是没有表证了,所以在喝「十枣汤」之前一定要确定他没有表证,所以肺里面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十枣汤都可以用的。

十枣汤方(但坐不卧,一平躺就咳嗽;胸积水,肺积水)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各等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倪海厦】能把胸腔下方、横膈膜、肺的下方的水利出来,完全靠甘遂,所以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都是对「结胸」,如果结胸从胃的痞鞕一路往下走,因为比较下面就是大陷胸汤把它攻掉,如同 样的结胸在这里但是病往上走,顶到喉咙,脖子都不能弯下来,如果用大陷胸汤就跑太快了,结胸会没有去掉,这时候要改用大陷胸丸,因为丸剂本身是药缓力重,吃大陷胸丸可以因势利导,把它导下来,所以结胸有两种症状,一个从从心下往上升的用「大陷胸丸」,一个从心下往下走的用「大陷胸汤」,都是以胸膈为主,所以半夏、甘遂一定会用到,甘遂利水利痰的力量非常强。

如果水渗到脏腑中间的三焦油网的时候,一定要靠大戟才能打通。甘遂利水利痰,去肺中的积水与子宫中的积水,但甘遂还有涤痰的效果,所以大陷胸汤用甘遂。肺泡里面都是水的时候用芫花,芫花去除胸腹的积水,所以会用到芫花的病人一定到了「但坐不得卧」的阶段,就是肺积水不能躺,一躺下去就要喘就再坐起来,吃完十枣汤,三小时就好了。

这三味药磨粉等量的用,各l/3钱,一次只给病人一剂,因为这三味药都是碱性的药,胃里面有胃酸,如果光吃这三味药到胃里面,胃就会难过了,所以要靠红枣,过去拿十个红枣去熬,现在大枣比较小,用二三十个浓一点无所谓,红枣汤能中和碱性,且让药发散的力量很强。强之人服一钱匕,胖的人用一汤匙,就是喝汤的汤匙一平匙,羸人服半钱,瘦的人用半匙,平旦服,这就是吃十枣汤的技巧了,一定要早上六点钟吃,五点到七点都可以,因为「肺寅大卯胃辰宫」,大肠开卯时,肺和大肠相表里,水在上焦的时候,用十枣汤攻下去的时候,病人会上吐下泻, 如果有痰,上面吐出来的是痰,如果没有痰,只有水,这水是泻出来的,全部从大便排:病人吃十枣汤后约半小时,开始跑厕所,连续约三小时,中间大概上六七次水才排完,这三味药都是毒药,但是三小时后通通排掉了,若下少者,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如果大便三四次,应该下六七次才够,病没有除的,第二天再吃、再加半匙,得快下利后,标准是六次。糜粥自养,这时候喝稀饭,用红枣下去熬稀饭,不能吃油腻食物或肉类,否则会有余热;因为吐了很多,用红枣把胃的津液补足,临床上看到肝病的腹水、脾脏病腹水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十枣汤」;不可以每天用「十枣汤」,吃完「十枣汤」后要调理病人的肠胃,北派的观念只要病人的肠胃功能非常好,吸收的功能非常好病人就不会死。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大戟加重;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攻出来的水,其实就是人体内的高蛋白的东西,这营养应该给脏腑、结果被水堵到了,这营养一段时间后会坏掉,所以必须把它排掉。

看到十枣汤的病人,确定没有表证的时候要速攻,不要等到胃气已经没有才攻,十枣汤喝下去结果病人死了,以为是吃到毒药死的。所以要小心麻黄汤证没好变成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没好变成十枣汤证。

使用十枣汤注意事项:1.确定没有表证如发烧、恶寒等;2.早上6点空腹服用;3.服后30分钟左右开始上吐(痰)下泻(水),下泻要6次以上才够;4.下泻不足6次的,第二天再来一遍;5.吐泻历时3小时左右;6.吐泻结束后喝面汤,不得加油盐等其它物质保养至恢复正常。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𥆧(跳动)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太阳病,医生使用发汗法治疗,汗后仍然发热畏寒,于是又用攻下法治疗,误汗伤表,误下伤里,致表里正气均虚,阴阳之气同时虚竭,表证已无而独有里证,故见心下痞满。医者再用烧针法治疗,致脏气大伤,出现心胸烦躁不安,面色青黄,筋肉跳动的,为难治之候;如果面色微黄、手足温暖的,示胃气尚存,较容易治愈。

【倪海厦】辨面色青和面色黄。中医看到色青就知道他血凝到了,血停止下来了,也就是血缺氧了,临床上看到冻死的人是发青的,还有心脏休克、人缺氧的也是,看到病人面色发青,基本上病人的感觉是痛,且血液循环停止下来了,才会是青色。如果看到黄色的,黄色是湿聚在一起太盛的时候,病人显在面上是黄色,象小孩子的脸上,山根一带有青的一块,这个反应的是腹部,所以小孩子的血凝在小肠里面,这时候要用小建中汤,重用白芍,可以把肠胃的静脉血打出来,小孩子胃口就大开了。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胃脘部痞满,按之柔软,关部脉浮的,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

【倪海厦】身体出血的治疗:1.热出血,眼充血、鼻子出血是上焦热、胃热,用三黄泻心汤;2.寒出血,胃出血,是里寒造成的,用甘草干姜汤;3.痔疮出血,是湿热,在下焦,用当归赤豆散。

逆经出血包括鼻子流血、吐血、眼衄、耳衄、尿血、下血、齿衄、舌衄等九窍出血,都可用此方。

倪海厦治疗痔疮方法:1.针孔最、承山;2.内服三黄泻心汤;3.外痔在(肛门外痔处)表面放血;4.长期去湿用当归赤豆散。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可治疗脂溢性脱发;油性头发去油;宋本无黄芩)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胃脘部痞满,而又畏寒汗出的,用附子泻心汤主治。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来因为误下,形成胃脘部痞满,给予泻心汤治疗,痞满却不消除,并见口干燥、心烦、小便不通畅,这是水饮内蓄所致,用五苓散主治。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表证,经用发汗,汗出表证已解,而胃气损伤,胃中不和,水食停滞,出现胃脘部痞满硬结,嗳气有食物腐臭气味,肠鸣较甚,腹泻的,用生姜泻心汤主治。

【倪海厦】凡患噫气干呕、或嘈杂吞酸,或平日饮食每觉恶心烦满,胁下有水饮升降者,其人大多心下痞硬,或脐上有块,可长服此方。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常常在下利的人,肚子肠鸣叫的人都是生姜泻心汤证;常常呕酸的就是半夏泻心汤证;早上起来嘴巴很苦是因为胆汁上逆的小柴胡汤证。

生姜泻心汤方(腹中雷鸣下利清谷;肠鸣;打生食嗝;治疗寒性下利最常用的处方)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太阳伤寒或中风证,本应发汗解表,医生反而用攻下法,损伤脾胃,导致病人一日腹泻数十次,泻下不消化食物,肠鸣厉害,胃脘部痞满硬结,干呕,心中烦躁不安,医生见胃部痞硬,认为是邪热内结,病邪未尽,又行攻下,致痞胀更甚。这种情况不是邪热内结,而是中气虚弱,浊气上逆,气结心下,所以胃脘部痞硬,用甘草泻心汤主治。

【倪海厦】几个泻心汤的区别:1.甘草泻心汤噫气但不臭;2.生姜泻心汤噫气臭;3.半夏泻心汤呕。

狐惑病,女人的性病,在阴部有红肿或起一小块发炎,不会传染,但会痒、痛,严重的影响到喉咙也会发炎,有的女人有白带喉咙也不好,因为喉咙和妇科是连到的,这时候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甘草泻心汤是治疗黏膜溃疡的特效药)

甘草泻心汤方(顽固性口腔溃疡特效方;黏膜修复剂;一天腹泻好几次,下利清谷,腹中雷鸣;急性肠胃炎;梦游)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伤寒表证,服了泻下的汤药,导致腹泻不止,胃脘部痞胀硬结。医生用泻心汤治疗,又用其它药攻下,导致腹泻不止,医生又以理中汤投之,结果腹泻更甚。究其原因,是因为理中汤是治疗中焦虚寒腹泻证之剂,而此种下利责在下焦不固,应当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如果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仍然腹泻不止的,则恐怕属水湿内盛之腹泻,应当用分利小便法治疗。(此处利小便可用五苓散)

【倪海厦】治疗腹泻的思路:首先用泻心汤→其次用温中法:用里中汤→再次用涩剂:赤石脂禹余粮→最后:利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下利不止用涩剂)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太阳伤寒证,误用吐下发汗,导致心烦不安,脉象十分微弱,病情迁延八九天,更见胃脘部痞结胀硬,胁下疼痛,气上冲咽喉,眩晕昏冒,全身经脉跳动,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痿证。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太阳伤寒证,经用发汗,或涌吐,或攻下,表证已解,而胃气损伤,胃虚气逆,出现胃脘部痞胀而硬,嗳气不止的,用旋覆代赭汤主治。

【倪海厦】旋覆花代赭石汤常用在肠胃科里面,它是去热痰的药,这个噫气和甘草泻心汤的噫气不一样,甘草泻心汤的噫气是虚噫,而旋覆代赭汤是有痰饮在里面,以旋覆花软坚化结,软化痰的硬块,以代赭石降逆止噫。当用生姜泻心汤而噫气不除者,为虚气之逆,宜用此方镇压之,有神效。半夏止呕是用在水呕,对痰呕的力量嫌不足,所以这个时候要用旋覆花和代赭石。

旋覆代赭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胃酸过多(俗称火烧心),返酸;治噫气久久不愈;胃下垂+吴茱萸生姜)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结胸证、痞证辨析:

表邪误下:1.表邪下陷于上焦则成结胸,有大结胸、小结胸,用大小陷胸汤治疗;

2.表邪下陷于中焦则成心下痞硬,用五个泻心汤治疗;

3.表邪下陷于下焦则下利不止,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

4.表邪误吐、下,轻则噫气不除的用旋覆花代赭石汤,重的则成痿。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表证未解,反而屡次攻下,致脾气损伤,出现腹泻不止,胃脘部痞结胀硬,而发热畏寒等表证仍在的,用桂枝人参汤主治。

桂枝人参汤方(表证误下而利不止;寒利;有感冒且吃什么都腹泻、食物不消化;气血两虚的冠心病胸闷气短后背痛)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伤寒表证,用峻泻药攻下后,再发其汗,导致心下痞塞,如果有发热畏寒等见证的,是表证还未解除,不能先泄热消痞,而应先解表,表证解除以后才能泄热消痞。解表适宜用桂枝汤,泄热消痞适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外感病,发热,汗出而热不退,上腹部痞结胀硬,呕吐而无腹泻的,用大柴胡汤主治。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病的表现象桂枝汤证,但头不痛,项部不拘急,寸部脉微浮,胸脘痞胀硬结,气上冲咽喉,呼吸不畅,这是胸中有痰实之邪停滞,应当采用吐法,可用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病人胁下宿有痞块,连及到脐旁,疼痛牵引少腹,甚至痛彻阴筋(倪海厦说这是小肠疝气,小肠下坠入阴囊,嵌顿肠脱),这就叫脏结,属于死候。

【倪海厦】小肠嵌顿疝气时急救方法:1.针刺大敦(对侧下针)、曲泉;2.艾灸关元穴;3.内服当归四逆汤+升麻小茴香。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表证,误用涌吐或泻下法后,病经七八天仍不解除,邪热内入,结聚在里,热邪充斥内外,表现为时有畏风,口渴很甚,想喝水数升,舌干燥,心烦不安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外感病,表无大热而里热炽盛,出现口干燥而渴,心中烦躁不安,背部微感畏冷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倪海厦】阳明发烧的一些特点:1.温度比太阳病发热高,一般是高热39-40度;2.在下午黄昏时发烧;3.发热原理,恒温是因为水+血比例固定是正常,现在流汗多,水不足,则热就多了,故高温壮热,发烧40度,这是阳明经热用白虎汤;4.大便不通是阳明腑热,用承气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外感病,脉象浮,发热无汗,是表证还未解除,不能用白虎汤,如果里热盛,津气伤,出现口渴想喝水,而没有表证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病未解,又并发少阳病,出现胃脘部痞结胀硬,颈项拘急不舒,头目昏眩等证的,应当针刺大椎、肺俞、肝俞诸穴,千万不可用攻下的方法。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与少阳两经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邪热下迫肠胃,而出现自下痢的,用黄芩汤,如果呕吐的,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

黄芩汤方(急性肠炎,肚子痛、拉肚子;腹痛并伴有下利)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急性肠炎,肚子痛、上吐下泻)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外感病,胸脘部有热,腹中有寒,腹中疼痛,想呕吐的,用黄连汤主治。(倪海厦注:霍乱,上吐下泻、上热下寒,舌苔黄却下利清谷、肚子痛,胸膈处发炎)

【倪海厦】区别几个下利(腹泻)1.葛芩连汤是热利;2.桂枝人参汤是寒利;3.黄芩汤用在急性肠炎伴随肚子疼;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用在急性肠炎伴随呕吐。

胸膈发炎用黄连;胃炎用黄连、大黄;肠炎用黄芩;恶心呕吐用半夏生姜。

黄连汤方(治疗胃炎;舌苔发白且胃疼)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外感病,脉象浮滑的,这是表有热,里也有热,用白虎汤主治。

【倪海厦】石膏可以去胃中的热,知母可以去湿除烦,去肺热的湿。白术去中焦的湿,两者的区别。

白虎汤方(不停吃东西却觉得吃不饱,且一饿就需要吃东西否则头晕难受+大黄厚朴枳实)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外感病,脉象结代,心中悸动不宁的,用炙甘草汤主治。

炙甘草汤方(治疗脉结代,长期失眠健忘、心律紊乱;视网膜色素变性+牡丹皮黄连柴胡川芎桃仁熟地枸杞山茱萸)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什么是脉结代?

结代脉.jpg

脉结代,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整,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者跳三下停一下,就像绳子上面打了很多结,结的距离不固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情况,脉结代了就是里虚,这个里虚的时候,用炙甘草汤。另外一种里虚的病人是腹痛,用小建中汤。

结代脉,用炙甘草汤,一般人用三付汤剂就好了。为什么会有脉结代?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人的肠胃吸收了食物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给心脏,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不给血,心脏有时候得到血,有时候得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会有脉结代现象。小肠套叠的病人,阻塞的地方有时候通有时候不通,也会发生结代脉的情形。

张仲景发现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当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因为知道肠胃本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如果热度不够,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会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知道这人的大便一定会不好。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了,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润肺,让肺里的湿度够,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他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走的慢了,宿食有些坏了,用大黄、芒硝又太强,所以用麻子仁慢慢把肠子清出来,仁剂油质比较多,可以润滑。本来血不够了,加生地,生地是专门补血的,阿胶是专门补心血的,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重用炙甘草让胸阳壮起来。

津和液的区分:津为阳,液为阴;现代医学中的血为液,组织液、淋巴液为津。外分泌的液体也属于津的范畴,如唾液、精液、前列腺液等。津不足的时候用人参来补,液不足的时候用生地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