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少阴证感冒;治疗老年痴呆症)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 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心肾不交失眠,考前焦虑失眠,舌苔干黄是特点,睡不着是阳不入阴,病在少阴)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体扯痛,这是荣卫不和造成的,用当归四逆汤主治。

当归四逆汤方(冻疮,手脚凉,女子痛经;慢性胃病+吴茱萸生姜汤;疝气和脱肛+升麻;尿毒症+生附子干姜炮附子麻黄杏仁白术茯苓)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便血的大肠炎)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 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足阳明(足三里)法治疗。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