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醋)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半夏十四枚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方(治疗失声和咽炎)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倪海厦】什么时机用白通汤?
1.第一四逆汤,会用到四逆汤一定是手脚冰冷了,可是四逆汤的主证,是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简单讲就是“中阳不振”,中焦的阳,脾胃的功能不好,或胃口不好,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脾胃没有热度,所以造成手脚冰冷的就用四逆汤。
2.第二附子汤,附子汤在用的时候,表里皆寒且虚,连阳都不足了,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阳气很足的时候都是小青龙汤证。
3.第三就是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白通汤的目的是让上下通达,所以少阳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了,上焦的胸阳、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结果下焦的阳不足,上面的阳下不来,变成上面是热,下面是寒,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就坏死掉,造成不断的下利,这时候就要用白通汤。
4.第四是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是表热里寒,如果前面是太阳证的话,要开解表的药,也要开去里寒的药。如果少阴证的时候,就不一样,少阴证的表热是假像病的体能快被阴赶出去了,所以脉已经很微细了,很危险了。这时候要开通脉四逆汤,能打通全身的血脉,所以通脉就是通达内外。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脉都快没了。
总结:上下不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调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纳人尿,猪胆汁,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前列腺肥大+细辛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