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4)

张仲景Ctrl+D 收藏本站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紫极先生讲汉唐方剂】高血压绝大多数只有三种成因:①胆结石或发炎是肝的问题,成因是肝气疏泄不利;②肾结石,就是阳气不足,不能把杂质运化出去,乙癸同源,肾出问题影响肝;③积水,是肺金收敛过速的问题,由于下焦有寒气存在,肾阳不足,水得寒则凝。以上①②③条成因归纳起来就是肝与肺的力量对比,没有胆结石、肾结石,单独肝阳上亢也会血压高,不一定要有结石才会血压高。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此方有疑问,生附子做散剂安全吗?与宋本此方差别大)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倪海厦】利水的几个方子

1.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2.如果是表寒,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水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3.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就是真武汤。

4.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试小便里面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猪苓汤方(治泌尿系统结石,可以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低压高的高血压,排结石后血压恢复正常)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干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枳实五枚(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用)  大黄四两(酒洗)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令一二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二两半 人参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