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也。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劳之为病也。
人的年龄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脉象大而按之无力的,脊背有麻木不仁的感觉,如果腹中肠鸣,或腋下、颈部生瘰疬的,都由虚劳所致。脉象沉兼小迟,叫做脱气。病人走快了就会气喘口渴,手足逆冷,腹部胀满,严重的出现大便稀溏,饮食不消化。这是劳证。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病见少腹挛急,心悸,鼻出血,腹部疼痛,梦遗失精,四肢疼痛,手足心烦热,口干咽燥,用小建中汤治疗。
小建中汤方(视网膜色素变性+杜仲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吴茱萸川芎山药艾叶炮附子)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虚劳病,少腹挛急,阴阳气血俱不足,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倪海厦】三个建中汤的区别:小建中汤,里寒,面黄肌瘦,小孩子厌食,鼻梁有青筋;当归建中汤,里寒+血虚(贫血),左脉小,右脉大;黄芪建中汤,里寒+气虚,左脉大,右脉小。贫血分两中情况,一种是红细胞不足,补红细胞用四物汤;另一种是血浆(血中的水)太少了,补血浆用芍药散。
黄芪建中汤方(虚劳的身黄贫血;孕期见红+当归)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虚劳病,腰痛,少腹拘挛,小便不通利,用八味肾气丸治疗。
【倪海厦】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适应证的区别
六味地黄丸:肾阴不足,肾太干燥了,头发干枯、耳鸣、脚后跟痛。
桂附地黄丸: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肾阴肾阳均不足。适应证:1.肾阳不足怕冷而腰酸背痛;2.年龄大的人;3.虚寒的人;4.糖尿病下消型(尿频尿多);5.阳不举者。
肾:太干燥,用地黄补肾水,即补肾阴;
脾:缺血,用当归补脾中的血;
肝:缺血,用山茱萸肉补肝血;
脾:太干燥,用山药补脾脏的津液;
肺:太干燥,用麦门冬补肺的津液。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饮者,白饮下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虚劳病,虚热烦躁,不能入眠,用酸枣仁汤治疗。
酸枣仁汤方(老年人虚烦失眠睡不着;早醒后难以再入睡;大病后睡不着;酸枣仁一半生用一半熟用效果好;后半夜醒是阴不恋阳,病在厥阴)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䓖一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由于五劳而致身体极度虚弱,肌肉消瘦而腹部胀满,不能吃东西,究其原因是由于饮食失节、忧伤过度、饮酒过量及房事、饥饿、疲劳过度等所引起。经络、营卫气血受到邪气损伤,致使瘀血内留,出现皮肤粗糙如鱼鳞状,两眼周围呈黯黑色等症状。治法宜缓消瘀血,调补体虚,用大黄䗪虫丸治疗。
【倪海厦】干血劳:五劳七伤造成内脏出血,但出血量不大,渗血。有的在脏器下边,被三焦网膜包裹,成为干血劳。外证表现为肌肤甲错、黑眼圈等,用大黄䗪虫丸。
判断体内有瘀血的方法:1.第七椎下有压痛;2.膈俞有压痛点;3.左侧下部,腹部,有压痛点(女子居多)。
胸腔内伤有瘀血:1.针刺公孙、内关,打通冲脉、阴维脉;2.内服小柴胡汤+桃仁、红花。
妇科较多的下焦有瘀血(肚脐以下):芍药甘草汤+川芎当归,也可加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