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管这个,因为他告诉我们了,名为中风,名为伤寒,我以前跟大家说过,名和实不是一回事。本来东西都给你,你给它个什么名就是什么名,记住它就叫这个,这个就是它就完了。说它是不是它,说它不是它。相当于我们起名一样。他为名为中风,名为中风就是以中风为名,名为伤寒就是以伤寒为名,那当然为名就是不是实。大家可以提问了。
(问)经典著作,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建议买哪个版本?
(答)哪一个都好,因为现在,你让我说,好多的出版物,都是被人校过,那个原来的很少,你要哪个?你要多看一看原文,至于别人校过的,你看一看,不必说是不加选择都相信。那可就不必了。因为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各种不同的流派就是各种不同的眼睛,他看他有一个看法。
63:00他从一个不同的面他看到的是一个不同的东西,那么他传达给你的未必都是正确的。你一旦把错误的东西装进去,再装别的就变味了。比如说内经,你看讲内经的有多少,谁都愿意听听,你听出什么来了。我记得有一次,我讲了一个六微旨大论。三句话,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我讲了这么三句话。
我讲了半天,我觉得我没讲完,这是我对这三句话的理解。你看看别的讲内经的,对这个六微旨大论是怎么说的,你看看有多大的差别?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这个里头是我们古代先哲对于人体的本能系统的一个大理论,不要看就这么简单,它内涵的含量太多了。
65:00二十万字,五十万字也讲不清楚。经典所以是经典,和现代人的动作那可大不一样。你知道四大经典著作指的是什么?
(答)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
(郭)他够不上,但是你要让这个温热学家,他捧得比《伤寒论》还高呢。他那个成就就是在那个方法系统里增加了几个方法,在理论上没有什么建树。他那个三焦辨证就是多此一举。
哪个辨证,本能系统论一出来,哪一个辨证都可以存在,也可以不用,没人管那个。在实践当中看看把哪一个磨没。本能系统论不是我建立的,是从《内经》到现在一脉相承,《内经》是从哪来的,从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天人合一的合一性,阴阳五行的和谐性来的,他这个东西,《六微旨大论》是从这儿来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个方法系统是从《六微旨大论》来的,我今天这个《本能系统论》是从《伤寒论》来的。
(问)郭老,伤寒,还有副伤寒,这个是属于流行性感冒里的。
(郭)清楚,你说的是西医的那个伤寒,他还有一个副伤寒。中医的这个伤寒,我已经说了好几次,是流行性感冒,名为伤寒,以伤寒为名。还有一个在温病学里,有一个叫时瘟,就是你说的那个斑疹伤寒,在中医叫时瘟。说。
(问)它也是发烧,因为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说叫副伤寒。
(郭)它叫什么没有关系。
(问)也是发烧,然后头发都脱掉了。
(郭)那就是斑疹伤寒。
(问)郭老,我向问个问题,为什么麻黄在这个时代不太用?我为什么这么问?二十天前我小孩经常感冒,我就带他到医院去看,就说不开麻黄,我带小孩到那去治往来有半年。白天发热到那去一治,白天不发热了晚上发热,再一吃药,白天晚上都发热,我说这不对呀!
我后来到中医门诊部专治小儿感冒那里一看,人家那里放的有麻黄。我照着一对,都符合使用麻黄的标准:面红、气粗、无汗、高热。他为啥就是不用麻黄呢?这是我一个大疑问。到现在我还疑问这个事。
你要问一般的大夫,他直接就给你顶回来了。只有高级一点的大夫还敢用一点麻黄。我就想问,这么好的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不太用了?
70:00(郭)我刚写了一篇文章,两家要走了,里头有一个问题,一个是科技部,一个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走了。不说这一个小问题,我说一个大问题。我说这百年以来中医在走一个非常坎坷和痛苦的路。两次被封杀,我说这不可怕,因为有人民的支持。
03年一次,是有几个人要封杀,不过是一场闹剧,可笑。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一群人,精心策划了一个大阴谋,要消灭中医。
全国各省市,都有中医药大学,所有的中医药大学都是把中医第一刀给腰斩。把药和医分开,本来中医从一萌发的时候,就是药学和医学要用一个大脑。医学家、药学家用一个大脑思考。所以,东汉流行伤寒,张仲景一部《伤寒杂病论》问世。中医从经验医学发展到本能系统医学,得到了一次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