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下,胃脘部,横结肠及上下部位,按之软,以指弹击,有空气音,脉象滑而数。发热不恶寒,无汗及微有汗,不欲食,或有呕恶感 ,不大便或者大便秘。心烦。发热常高到39或者40度以上,手足凉。如舌苔黄或者白而厚腻,都是胃中宿食不下而发酵,产生气体,热量为胃肠发生,体表发热是体温调节机制,由表向外以温差散热。)
29:00这个病经常地出问题。一个孩子发烧,半月二十天的输液打针,不好,赶最后好了,怎么好,自个好的,不是药的原因,自个拉屎,排异就好。
我们首先说这个病人的体象。在剑突下这个部位,中医叫心下,说具体一点,剑突以下,肚脐以上。正是横结肠左右的这个部位,按一按是软的,使指头弹一弹,里头是空气的感觉,你可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是一个什么感觉。比如说我们把腮帮子鼓起来,你弹弹是空气的感觉?
这个孩子在这个部位很大,看着腹胀,一摸是软的。一弹噔噔噔,这是第一个。再说脉象,一般是滑脉,有什么,发烧,有高的,高到40度以上,低的也得38,这个热型不发冷。
或者是没汗,或者是微微有一点汗,不排除这个,不排除没汗也不排除有汗,但是还有一个症状:不想吃东西,有的孩子有呕的感觉,恶心、呕,再不然就是要吐,哕出来,要是哕出来,你可以看看,哕出来多少,哕出来的是什么,如果是食物,有几种气味,有酸臭味的气味,它可能吐出来就好了,因为他自身排异能力强。他排出来。
如果排不净,给一点药吃,再拉屎,一次就好病。要如果说吐了,吐了不少,你又给他药吃,一吃药又吐了,你看吐了多少,吐得少,再给他药吃。他还吐,都吃了,好了。比拉了好得还快。
因为我们的核心是排异,在胃里排出来比在肠子里绕几个弯再从肛门里出来要便捷,要快。所以他好得快。如果说没有吐出来,大黄黄连黄芩,大黄能促进胃肠蠕动,蠕动促进分泌,分泌就往下走,这是大黄的作用。
黄连黄芩这两味药能制止发酵,排不净的食物,它不可能排净,发酵会产生气体,而且会产生有害的气体。肠的蠕动减缓,气体在里面存着,越来压力越大,压力越大肠越不蠕动,越不往下走。
35:00这张方还有一个特点,汤渍,不必在火上熬。把这个药搁在碗里,把水烧开了倒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多搅几次。不着急多泡一会。这叫渍。这个渍出来的大黄,没有受到90度以上的热,药效没有受到损失,见效非常快。
如果要熬得功夫大了,这个药可能就没效了, 再要小一点,有效,药效要减。尤其这个汤渍,药效不受损失,见效非常快。如果这个药吃了一般五六个小时,大便,大便以后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一两个小时退烧,这个病非常地简单,钱不过两三块钱,很快就好病,一天就好病,顶多第二天好病。
如果吊瓶子输液,老退不了烧,那妈妈的心在这儿堵着,那个味没当过妈妈的不知道。一天一天地煎熬,煎熬着孩子,煎熬着家里,我想在每一个家庭里都是这样吧,我看了六十多年,我看哪个家庭也没有分别。
日日夜夜地守着这个发烧的孩子,怎么回事啊?天天吊着那个瓶子,就这么回事,你今天要掌握了这个,你一定不再有这个痛苦,孩子没病最好,如果有这个病你就这么办。你一定会有快乐感。
这个病不光是呕,恶心的感觉,还有一个特征不大便,大便秘结。如果有大便,也不排除用泻心汤,重要的是它这个剑突以下还是胀的,还是发烧。大便通了,病没有排出去。我们的目的不是在大便,是由大便看到没排出去。有大便,我们看到还没排出去,还给。
只要是排出去就好,不管是从口腔吐出来还是从肛门排出来,一样好病,因为我们的核心是排异,我们这算一个。
再区别一个,这个病现在不常见,但是不要因为不常见而掉以轻心,麻疹,因为麻疹这个病要是治错了,要如果是退烧,不管是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药的方法退烧,只要不是排异,你出了毛病,比肺炎那是严重不知要多少倍,这不能以倍数计算。麻疹常常因为退烧而死亡。
因为它没有时间,从退烧到死亡只有四天时间,五天的我没见过。麻疹的发烧有一个特征,刚开始的时候发烧有一点恶寒,这个时间也许几分钟,也许几个小时,过去了就不再恶寒,就持续地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