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医话|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第十四讲 几种常见病的自疗方法(二)(4)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这个持续地发烧,不是直线的,也不是平行的,是一个阵发的波形的上升。最高的是第三天到第四天,他身上没汗,不恶寒,上冲的势力很强,上冲我说过,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咳嗽,有的还拉稀下利,有的不下利,有的下利 。

  43:00这一切都是向外向上的一种趋势,这个排异系统因为它是向外的,所以它向上的趋势很强,它为什么比感冒向上的趋势要强呢,因为它不是从汗腺排异,它是从微血管,所以用发汗的方子是错的。也不能吐也不能用下,用什么啊?

  清代人有大量的经验,首先说是吴鞠通先生,他有一部《温病条辨》问世,它叫透表。

  为什么《伤寒论》叫发汗,叫解肌,因为发汗和解肌是不同的病机,不同的两个治法,不同的法不同的方药,那么这一个,它既不同于解肌也不同于发汗,他想来想去,用了个透表这个方法,以区别于解肌和发汗。透表是什么?

  45:00他说麻疹这个毒最喜欢从表出来,而且最忌发汗。你看看我们怎么着去理解这个话,我们知道解肌,知道发汗,怎么它又要从表出来,还忌发汗呢?我们明白了,它是从血里往外排,从血里,血的循环的末端,那就是末梢循环,从末梢循环里往外排,这个排是透出来。

  46:00不是汗里出来,是从血里透出来,所以它忌发汗,为什么呢?一想你就知道,这个血如果说要发汗,血丧失了水分,血的浓度增高,增高以后,首先是循环不利,循环不利再说透表,从末梢循环排出来,困难,困难到不可能,所以这个人必死。

  47:00因为麻疹这个病毒是有周期的,发烧三天开始往外排,见着疹子了,就看见往外排出来,第四天开始见点了,第五天多了,第六天就全了,什么叫全了?手心,脚心,这是我们离心脏最远的地方都有了,行了,这孩子没事了,好好保护,好病了。

  到第七天这体温开始下降。第八天再下降,第九天一般体温正常了。我说的是一般,有的几天就没有了,有的这孩子玩着大人全不知道就出来就好了。那么这就是说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痊愈过程,就是不同的排异过程,不同的排异过程就是不同的排异本能,一个不同的痊愈结果。这是麻疹。虽然现在不多见。

  49:00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孩子要发烧,我们鉴别一下,要如果看到这个现象,就别给他出汗,你就给他用透表的方法。你要没底,你再找大夫,大夫给你治对了你知道,治错了你也知道,我们就能够有能力保护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大。

  今天我们说三个,和前三个,大家一定要记住:它的体象的特征,脉象的特征,意象的特征,相区别,把这一个弄清了你就算会了。你要真正弄清了这个,有一句话我不愿意说,既然不愿说我就不说了,就是现在有些医生在这一块要超过它,你得有一个绝对好的水平。

  你能区别这六个病,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孩子没有慢性病了,他不可能再有慢性病了。他会健康地长成大人,你少着多少急。这是不可计算的,咱甭说钱,这几张方子就几块钱。

  你知道这个孩子要没慢性病了,他会少花多少钱啊。咱们看看那个孩子,一年进几次医院,进五次的有没有,进十次的有没有,进二十次的有没有?这个家庭何以为家,这个家庭的父母怎么着过这个日子。我想这点很清楚大家。

  咱们现在多留出一点时间,大家提问,在每一个病的特征,遇到什么变化怎么着?这六个病如何去区别鉴定,是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大家从这说。

  我再给说一下这个麻疹,这个麻疹,热,最初有恶寒,过一段时间,也许几十分钟,也许几分钟,也许那么一两个钟头,不发冷了,光发烧。喷嚏,鼻涕,眼泪,咳嗽,头疼,身痛,孩子不会说,会说就告诉你了。

  还有就是泻肚子,下利,有不下利的,有下利的,这都不排除。在前三天你看不见麻疹出来,它的意思从第四天能看出来,从发烧那天开始,你要看见这个了,你可以怀疑它是麻疹。

  54:00还有一个我不常用,所以常常是忽略。这个麻疹的发烧,孩子好像屁股蛋是凉的,不是热的,这个地方(耳垂)不热。这个不是十分准确,但是我说的症状是准确的,脉数,跳得快,身上没汗。

  (学生)原来有一种药叫什么,说是治疹后余毒的,那如果孩子手心脚心全都出透了以后,还存在疹后余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