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鉴别热型
0:00咱们今天再深化地讨论一下上一周讲的那几张方子,怎么着使用,我想会了还好,如果我们要不能用,那就没多大意义。如果我们要能用,咱们也没白说,你们也没白听。
1:00我先说这三张方子,第一个先辨别热型,热型在这个病当中非常地重要。因为第一个热型要错了,就全错了。第一个是发热恶寒,有汗,大家一定要记住。发热恶寒要有汗;一个是发热恶寒,无汗,没有汗。
2:00你要是看书,你看《伤寒论》,它对于这个无汗有三个表述,一个是无汗,一个是汗不出,一个是不汗出,有这么三个表述。我们看小说,用不着去说这个,《伤寒论》不行,一字千金。
3:00无汗和不汗出,不是一回事。该出汗不出汗叫不汗出。我看这个病是该有汗,没有。一个是汗不出,汗它不出,这是什么?你用了发汗药没出汗,这是汗不出。大家有个个区别。念《伤寒论》应该这么念,对于一个字都不要放过去,过去了你就丢掉了好多地东西。所以一个字也不要丢掉。
尤其是在这种关键的字语当中,是不能放过。我们今天是讲的是无汗,不是发过汗汗不出,不是该出汗没出汗,就是无汗。发热恶寒有汗,因为无汗和有汗分别得太大了,分别得太大了,大在哪?
发热恶寒要是有汗,是因为体液不足, 发热恶寒要无汗,是因为汗腺不分泌,这是两回事吧?如果说汗腺不分泌,你不去让它汗腺去分泌,你用别的方法,那你不但没有治病,你给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了一些负面的东西,这是个错误。所以,我们要先注意热型。
再一个热型,是热不甚高,是38度左右,最高38度,或者37度多,或者是37度,或者没有明显的发热,也没有明显地恶寒,体温稍微有点高,但没有恶寒的感觉。如果要是病毒性的,那就全身疼,要不是病毒性的,没有全身疼。这是中医从症状上看是不是病毒。
7:00《伤寒论》没有这个说法但是有这个做法。它是这样做的。这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咽炎,我们说咽炎包括扁桃体,腮腺,包括这些东西,中医不是一对一的对抗,而是排异。凡是有充血,肿大,这个症状的,这属于排异,排异(方法)是透表,透表就是从微血管往外排。
8:00这三个症状,三个区别,在热型上的区别。我们再说一个脉象上的区别。脉象上的区别都是脉浮,血管浅出,如果发热恶寒有汗的是脉缓,跳得比较缓和,缓和就是跳得频率适中,一分钟60次左右,脉缓。
如果发热恶寒无汗的,全身颤抖,没有汗,如果是这一个,这个脉象是浮, 紧。摸得脉管非常紧张,张力特别大。如果象是咽炎,扁桃体,腮腺发炎肿大,这一个脉象不是这么大,也不是这么紧,脉的频率稍快,70-80次,或者再多一点。这是脉象。
如果是发热不恶寒,心下痞,就是剑突以下,横结肠那个部位,有痞,痞是一按是软的,一敲里头是空的,是有空气的声音,这是心下痞,是急性胃炎。这一个是发热恶热。一般有舌苔,舌苔比较厚。
如果当前有胃病舌苔就比较厚,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热恶热,心下痞,不想吃东西,有的有呕吐,有不呕吐的,但一定是心下剑突这一部分有气体的声音。
急性胃炎常常是颜面发红,热高了以后手脚是发凉的,手脚是凉的,身上是热的,发热喜欢凉爽,发热恶热。有的大便干,有的不大便。就是大便稀也在其中,也在排异其中。
把这几个病从热型上分,从脉象上分。心下痞的脉象是脉滑,脉特别充实,感觉出来血流的力量很大,因为它要在体表散热,所以循环比较通畅,量比较大,它要向外散热。
13:00再有一个意象,恶寒是个意象。心下痞不想吃东西,看见东西不想吃,厌恶而且心烦。发热恶热,心烦,脉滑,(这是)心下痞,这是一个。我这么重新复核了一遍,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对哪些个地方还不明白,我对哪个地方还有点模糊。咱们今天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病,我们学一个常见的方法。
14:00常见的用法,一治就好。省去了好多的事。跑医院挨个等着拿号,等等等等,麻烦事多了,回来不一定吃了药就好。有说的没有?我看未必是都明白。
(学生)郭老,请问麻黄汤的浑身疼,骨节疼,和您说的病毒性感冒是不是一回事?
(郭老)就是一回事,它就是它,麻黄汤这个症状,就是病毒性感冒,一点错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