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学生)您写的那个,微发汗,是症状是微发汗还是服了药以后微发汗?
(郭老)服了药以后微发汗。再说一个麻黄汤,桂枝算过去了啊,谁还有不明白的?(没有)过去了,麻黄汤。
(文字:麻黄10克,桂枝30克,杏仁20克,甘草13克,分两次服。头疼,身疼,骨节疼,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有汗出者不用。有项背僵者加葛根40克,白芍30克,去杏仁)
(学)郭老,请问疮家可不可发汗?
37:009(郭老)长大疮的,有这回事吗?不发汗感冒怎么治啊?
不是长大疮的叫疮家,疮家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张仲景用这个家,怎么老用这个家?他这个家,咱先说胃家。胃家指什么,指这个胃还用说吗,指胃说胃呗,干嘛说家啊,你还回答吗,完了你回答不了了。非说家不行。
因为胃不是一个孤立的,每一个脏器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大家庭以下有许多小家庭,胃家是胃这个小家庭的事,它包括什么?包括肠,食道,还包括食欲,包括它的分泌,包括它的蠕动,包括它的排毒,说胃行吗?说胃把这几个功能限制死了。
这是张仲景的伟大,张仲景的智慧,让我们知道了好多的事,知道了胃不是孤立的,心脏也不是孤立的,我们每一个脏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个家庭的成员,它不是我们说的这个肉口袋。这是说胃家。
41:00再说疮家,疮家不是长大疮的那个人,你这个话听着让人害怕,你知道一般的习惯把大疮叫什么吗?一种性病,长疮,叫阳眉大疮,先烂鼻子,叫升天,还有落地,落地是脚肿了快死了。大疮可不是这个事。
42:00汉代没这个病,有这个病是从宋朝进口的,不是中国生产的。疮家是长疮的人,不是一个人,凡是长疮的人,什么是疮,不是长个痘痘,长个泡泡,所谓疮,就是痈肿都叫疮,红肿,坏死,流脓流水,比如说现在有溃疡不愈合的。这叫疮家,能发汗吗?为什么不能发汗?不是发了汗怎么了,发不了汗,你吃麻黄汤也发不了汗。疮家不可发汗。
44:00中国讲《伤寒论》的很多,我没请教过他们,他们这儿怎么说。就像你问的这个,发了汗怎么了,是发不出来。碰见再说,在这儿说没意义,你碰不见。谁用过麻黄汤?
45:00用的一般是病人痛得厉害,头疼,身疼,肯定有怕冷,麻黄用10克,杏仁与麻黄的量是对等的。一般一次就好了。谁对麻黄汤有什么怀疑的地方?
(学生)有的病人来看病的时候,已经吃过退烧药了,但是并没退下来,只是体温临时降下来了,已经出过汗了,但体温还在39到40度之间,这时候还能用麻黄汤吗,还是用桂枝汤呢?
47:00(郭老)这么高的体温不能用桂枝汤,一点汗都没有?
(学生)已经出过一次汗了。
(郭老)他出过一次汗,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但是病情还是丧失津液了。我看这个病商量一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这可是常见的。他不可能是你治就来找你,他在家里可能乱七八糟都吃过一点,吃过头一个可能是退烧的,再可能是发汗的,出了汗了。
48:00烧还是39度以上,还是发热恶寒,摸摸身上没汗,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不是当原来没有治过,仍然给麻黄汤?《伤寒论》上说:发汗,已发汗不可再用麻黄汤,有这么一条信息怎么办?这倒是个问题。
你用桂枝汤,这么高的体温没有汗,能用吗?不能。还有一条,要知道这个身疼吗?全身疼痛是个病毒性感冒。这个方子我要开,麻黄比麻黄汤减半,葛根40克以上,可以用一点银花,连翘,牛蒡子,以解肌为主,以发汗为次。
50:00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是安全,第二是有效,第三是没有失误,这算是一个思路。这个药吃了就发汗,发汗就好病,为什么?为什么麻黄减半,大量用解肌透表的药?
第一个这个感冒是病毒性感冒。麻黄减半,是因为汗腺开了,第一次出汗的时候汗腺张开了。不用顾虑汗腺不开。解肌的方子加上一点发汗的,加上麻黄汤的二分之一,不是《伤寒论》麻黄汤的42克麻黄,是我这张方子10克麻黄,5-6克,最好7-8克,看这个人的体重身高。加上解肌,加上透表,非常安全,非常有效。
(学生)病人没达到发烧的高峰,在两者之间,能不能桂枝一半,麻黄一半?
(郭老)有啊,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你看看张仲景多少聪明啊。他把这个病的重量和药的重量,权衡的,如合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