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大将军的兵符,一合两半,对上就是一个。契约, 咱们写在纸上,盖上章,一合就是一张。你看张仲景用药对这个病就是这么吻合,这么合适。如合符契就说这个意思呗。
55:00麻黄汤虽然是用麻黄去发汗,但是这个汗仍然是微似有汗,不要出大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不要出大汗往下流。麻黄汤要是有项背僵几几,就加葛根,芍药,去杏仁。这么说就麻烦了,说麻黄汤加葛根芍药去杏仁汤,它就不如葛根汤。
56:00这个人多一个字都不使,你少一个字也不行,添一个字也不行。
另外一个,麻杏石甘汤(麻黄10克,杏仁20克,石膏40克,甘草13克),这张方子是治肺炎的。大人也有,孩子也有。你那感冒以后你退烧,或者你没吃药,咳嗽,喘,发烧,出汗,肺炎。
57:00肺炎的特点是有汗,身无大热,热不高,37-38度,顶多38度多,老有汗,没有汗不行,不恶寒,恶寒不行,恶寒不能用这张方子,没汗不能用。大家考虑考虑为什么没有汗不能用,恶寒也不能用?
58:00这个病多数开头是感冒,接着是肺炎,绝大多数是因为退热出现的肺炎,谁用过这张方子?
(学生)感冒后吃了牛黄颗粒,觉得好了一些,然后又觉得不舒服,喘,不是很厉害。这张方子就吃一副就彻底好了。
(学生)有一病人到医院诊断是肺炎,给我打电话,症状是无汗,恶寒,不渴,就没敢用。
60:00(郭老)有发热恶寒就说得是恶寒,不能用,为什么有恶寒不能用,因为有恶寒这个病还是在向表排异的反应,排异系统还是向表外排,说明这一点。
61:00片子什么的都不用管它。恶寒是自己的生命,自个的身体在制造体温发汗呢,你说这个生命大自然要发汗,制造体温发汗,这时候你给他一剂大凉药,他的能量会内趋,外边的反应会停止,这是个大错误。它向外走。
62:00我打个比方,敌人在我们国家的边境进攻了,我们的内部我让你发生大地震,你说外面还能打这个仗吗?赶紧得撤回来。比如咱这个院里强盗来了,我们所有的人都去御敌去了,有人在我们家里放火,得都撤回来。
63:00要如果在发热恶寒的时候,生命本能在向外排异,一给石膏,放在里面,一阵就完了。这排汗就完了结束了。这发热恶寒就明确地说明我们生命能在制造体温,这体温不是说细菌制造的,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体温要排出汗去。听明白这意思了没?再不明白我就没办法了。
64:00有发热恶寒的时候不能用石膏,不光是麻杏石甘汤,白虎汤也不能用。凡是往下泄的药都不能用。因为向下就是向内,向外就向上,这是升降出入的大规律。
(学生)治疗急性咽炎的方子,有石膏,知母,这是往下的,但是症状是化脓,咽喉炎,是感冒的症状。这时候也是用往下的药,怎么解释呢?
65:00(郭老)这一点我得加个说明:光是上下不够。咽炎这个病本身是咽部充血,肿着呢,时间长了化脓,它那个发热恶寒,是往外的。向外的不是发汗,也不是解肌,是要透表。
66:00为什么说要透表呢?我们一看咽喉这充血,肿着呢,而且这种发热不是很高,恶寒也不是很重,发热恶寒是有,有向外透表的趋势。但还有一个,咽喉的充血,一定是要向下的。所以我们组的这张方子,银花,连翘,牛蒡子,这是透表的药,没有石膏。你记错了。
(郭老)方子最后加了两味,石膏和知母。
(郭老)那是如果外边透表,内部破血,让坏血从肠腺里分泌,从大便里排出去。一副好病。如果说这个人好几天不大便,大便非常干燥,好几天没有,大黄可以加,知母石膏可以加,这是有这么一个变化,不是每张方子都用石膏。
这个大黄是个通便的,知母和石膏要通肠,比大黄次一等,对于通便的作用,比大黄次一点。紫草比这一个还次一点。
69:00所以我们在《伤寒论》上学来的是权变。权变是什么?临时的情况把方子临时地变通一下,让它更符合这个病的个性。
(学生)病人没有便秘,用了石膏知母会出什么事吗?
(郭老)没事,中医没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量大一点小一点吃了都能好病。我十味药和这个病是十分地吻合,吃了就好,错了两味,八味,吃了怎么样?也好病,七味呢,也好病。这是中医,中医的安全性是世界医学里最高的。中医的双盲性也是世界最高,中医的偏差率也是世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