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第五章 阳明病下夺病势(3)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11、“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小承气汤和之。”
    本条是太阳病阶段中因吐或因下或因汗伤津,表证已解,而身热心烦,大便硬者以小承气汤和胃气。如何知道大便硬呢?因汗吐下伤津液,小便次数多而尿量少,而知肠的吸收增强,因而大便硬结。但身热微烦,邪不甚重,证不甚急,大便虽硬而不同于燥屎,所以用小承气汤。然此证当有腹胀满。
    伤寒阳明燥屎与杂病大便燥结不同。伤寒阳明燥屎是在抗御过程中形成的,而其中多有毒物质。此毒质在肠的强吸收中进入循环则引起一系列有害反应。非传染性致病因素造成的燥屎无毒质,虽经十余日不大便无所苦。此理极易明白。临床者当知此理。
    12、“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本条说出五层意思:一、表已解而潮热大便硬为可下证。 二、如微热恶寒的是表未解,不可下。三、手足濈然汗出为大便硬的证候。四、腹满不通为小承气汤证,不必大便硬。五、热不潮为屎未硬的证候,不可与承气汤。
    脉迟微汗不恶寒身重是表已解,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是胃家实热太便硬结,可用承气汤攻里了。手足濈然汗出是大便已硬的证候,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多汗而微热恶寒者是表未解不可用下法。热不潮是屎未硬的证候,不可用承气汤。若身热不恶寒,腹满大便不通,为小承气汤,不必有硬屎,也可以说不必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小承气汤功能下胃肠邪热破结消胀除满,调胃承气汤功能下胃肠邪热润燥软坚。大承气汤下胃肠邪热除胀破满软坚。三方药物不同。功效亦不同。
“小承气汤方:
    大黄56克 厚朴28克去皮 枳实3枚
    上药以水800毫升,煮取140毫升,分温二服,初服当大便,不尔者尽饮之:若得大便勿服之。”
    本方以大黄为主体。大黄之功能见调胃承气汤方方论。厚朴苦温下气,消胸腹胀满。枳实苦寒利气,破结实,消胀满痞疼逆气。据报导,枳实能增强胃肠节律性蠕动。阳明病腹满胀疼因胃肠运动减缓,食物在肠腔留滞时间过久,腐败发酵生成大量气体,结肠因强吸收而造成硬屎,气体与固体痞塞于肠管而成。
    小承气汤以大黄促进肠的运动与大量分泌而涤荡一切污浊;又以枳实厚朴促进肠的运动除胀满,共成下实热除胀满的功效。本方大黄与调胃承气汤相等。调胃承气汤是少少服之,而小承气汤是每服二分之一,约28克。
    13、“阳明病,潮热,大便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必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
    本条说出四层意思,以燥屎之试法为主。第一层指出必热潮屎硬者方可与大承气汤;热不潮屎不硬不可与之。第二层说试燥屎之法。若疑有燥屎可先用小承气汤50毫升服后转失气(放屁)的是有燥屎,方可以大承气汤攻之。若不放屁是屎未燥不可与大承气汤。第三层是说如果屎未燥而用大承气汤误攻,必伤胃气而致胀满不能食。第四层说误攻之后发热者,是大便硬结,但因曾误用大承气攻下,肠内容物已排出大半,大便硬而少,可与小承气汤和胃气。总之,以上四层意思,总在围绕大承气汤当用不当用。用前如何谨慎,误用如何收拾。
    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大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者,更服—升,若不能失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本条潮热谵语脉滑疾为大承气汤证。因热已潮屎必燥结。仲景曾一再“叮嘱”有燥屎乃可攻之。“欲知燥屎有三证:一谵语潮热,二手足濈然汗出,三有潮热不能食。本条着意在指出可攻之脉。滑疾之脉为实热在里,正气充实。“因与”以下为后人注语,是从试燥屎之法中移来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