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阳明病下夺病势(5)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20、“伤寒若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本条是太阳误吐或下后不解而转变阳明,病情分微剧三等,都主以大承气汤。五六日至十余日不大便,日晡潮热谵语,是胃中燥屎,当以大承气汤主之。若病情剧的,发作时则不识人,循衣惊惕,出现意识神经障碍,微喘是循环已衰,直视亦中枢神经障碍。这是阳明病的危重证候。如果脉象弦,说明正气尚可与邪气一争。若脉涩,已表明气虚血少,正气已衰,体液欲竭,不禁承气汤一攻了。若病情轻微的只发潮热谵语,以大承气汤主之。大承气汤的目的在通利硬屎以泻热实,祛除病理物质。所以一服得便利,不可再服。
21、“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
阳明病燥屎与硬屎在病情上略有等差,在证状上亦有所不同,在治疗上相应的亦有区别。潮热谵语不能食为燥屎,能食为硬屎。燥屎病情重而急,应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硬屎是在胃肠的抗御过程中,因发热排汗造成结肠的强吸收而使粪便硬变;在病情继续发展中,津液进一步丧失,则硬屎燥化。在临床中,除以证状表现辨识屎的硬、燥以外,可沿结肠部位以手循按触摸,有块状物磊磊应手即是燥屎,少则五六枚,多则十余枚;排出后,色黑而臭甚,硬如砖石。此条辨硬屎、燥屎。
2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目中不了了”是视物不清。“睛不和”是眼球运动失常,是脑神经证状表现于目。目睛异常是脑神经病理变化的反映。脑神经纤维有十二对出于脑下,有四对(视神经、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维系于目。
本条伤寒六七日,无表、里证,即无发热恶寒之表证,亦无发热恶热汗出而渴之里证,但视物不清而目睛不和,身微热而大便难(大便难即欲大便而不得大便。)是胃肠实热。因里实热而危及脑中枢神经,病情危急,所以用大承气汤急下。
23、“发汗不解,腹满疼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本条是太阳病发汗表证已除而病不解,腹满疼者。太阳发汗后津液外越传变阳明,必发热不恶寒而恶热。腹满疼,此乃燥屎内结,气机痞塞。因来势甚急,如不急下,变生不测。发热腹满而疼,邪甚于里可知。
24、“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条是承前条而言。下之后,未发生其他变化,唯腹满不减或减而甚少,可知用下法是正确的,但病重药轻,仍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疼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而烦热不解是里未清而热未去,腹满疼是燥屎内结,当以大承气汤攻下。烦不解即热不解。所谓不解,即是在大下之前就烦热,而在大下后六七日以来仍不解。烦热伤津,胃肠干燥,结成燥屎。“所以然者”以下十字是后人注语。似乎燥屎为宿食而结,但不知宿食在胃,而燥屎在结肠。阳明燥屎不必因宿食。有宿食亦不必结为燥屎。此注语是不知燥屎之病理。此十字应刪。
26、“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谵语不大便有燥屎,而下利谵语亦可有燥屎,六七日不大便之燥屎容易理解,下利之燥屎则难解释。燥屎和毒性物质刺激肠黏膜引起强烈的分泌而致下利。这种下利与其他下利不同,排出物不是粪便而是肠黏膜的分泌物。下利谵语有燥屎的征候是确有的,但是有发热与脉实。不可以“阳明主阖”而例解伤寒。
27、“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