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经方首字母 医案|讲稿 条辩 本草首字母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第二章  少阳病纲领(3)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此条是热论家的言论。《内经·热病论》的六经传变为一日一经,依次相传。其规律为: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伤寒三日则三阳传尽,四日为太阴病期。太阴病腹满而咽干,不能食而呕。今其人能食而不呕故知太阴不受邪。这纯乎是热病论的理论,与伤寒六经完全不同。
    9、“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此条亦是热论家的言论。热论三日为少阳日期。少阳脉小不知为何欲已。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小甚为善哕”、“为泄”、“为多饮”、“为寒热”、“为洞泄”、“微小为消痹”。
    伤寒少阳病无固定的日期。此条与“伤寒二日阳明脉大”同为热病论理论。
    10、“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此条亦热论家的言论。烦躁身热为热论三阴证。伤寒阴性过程为无热恶寒。此条不是伤寒理法。
    11、“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睡眠。目合则汗。”
    此条亦热论家文字,文中列举脉证不是伤寒三阳合病的证候。
    1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此条亦是别派医家之言论,在临床中从不见有这种规律。解释见太阳篇中太阳病欲解时一条。
    13、“少阳中风,两目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即指伤寒少阳病。耳聋目赤非少阳之必发证,但胸满心烦为少阳主证。胸满非可吐证,心烦亦非可下证。若误以胸满心烦为可吐下证而误吐误下则发惊悸。误吐下发惊悸是为坏病,救逆之法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