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4)
郭生白Ctrl+D 收藏本站
此方是少阳病的另一重要方剂。后世许多舒肝理气的方剂多从此方派生而来。如局方逍遥散即其一。不过四逆散方服量太小,不能取效。按大柴胡汤、小柴胡杨、柴胡桂枝干姜等每服柴胡量约34克,而四逆散每服柴胡量为四分之一克,相差约130倍,与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等柴胡服量相差约75倍。因此可以断定四逆散用量是错误的。以个人经验说:“少阳病脉弦细腹疼四逆证、四逆散作汤服,柴胡用量每服20克,其他药相应增加用量,每有良好效果。
方后加减法大体与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相同。可能是后人补入。其理由有二:一是用量不合理;二是散剂加减不便。一般地说,汤剂皆临时配伍,加减药物自如。丸散膏丹的药物组成是比较固定的,随证加减甚为不便。虽亦有用药引的例,但汉代不知有否,况四逆散已指明用白饮和服,显然方后加减药物并非药引之类。同时加用药物的用量皆用份数,足以证明不是药引了。唯用附子为一枚,薤白用三升,这与四逆散之三克不相和,用量大小悬殊之大也是个明显的错误。根据以上理由,四逆散方后加法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俱非仲景文字,四逆散的用量亦为后人篡改。四逆散是个极效的方剂,不过应适当增加其服用量。
方法系统论讲座第八讲:
四逆散证胃疼的例:
胃疼,疼了多少年了。
柴胡30g 白芍36g 枳壳30g 甘草15g
水煮分服。
如果疼得严重,四肢厥逆,体温降低,加炮附子10克。
这个方子治什么疼?它治胃和肠的蠕动,几乎在一个停止的状态。吃了这个方子以后,把紧张状态缓解了,胃肠蠕动起来,就好了。这个病有一个特征,疼以前,胸胁胀闷,心烦,往往是因为生点气,着点急,引发的这个病。
9、“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本条是少阳与阳明合并过程。胸胁满而呕是少阳证。日晡潮热是阳明证。这种合并病应先少阳次阳明,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再治阳明里热。若误以为可下,而且以丸药下之,丸药性缓,只能利人而不能通下其燥屎。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服药后当日不能得利,日后得利而燥屎亦不得下,所以说非其正确的治法。潮热为里实。虽里实因有少阳证所以应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少阳,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可望得屎而解。若潮热不解,后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兼下其燥屎。
有的注家认为本条是以小柴胡汤解少阳,再以小柴胡加芒硝汤下阳明里实,是分两步治法。其实不然,小柴胡汤本有通气机和胃气的作用,如“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者,小柴胡汤主之。”正与本条潮热微利大体相同。因虽潮热里实,但有微利,若屎不至燥,服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则胃气因和可得大便而病解。如服小柴胡汤潮热不解,是屎燥津少,则以芒硝软坚润燥。这不是分步治疗,而是仲景辨证用药的精细、严谨之处。柴胡加芒硝汤方见合病并病篇第15条。
10、“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本条是伤寒坏病。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应是以火劫迫汗,不是误下。伤寒误下的结果有结胸、痞硬、清谷不止、协热而利等。烦惊谵语乃火劫造成的坏病。火劫指烧针、火熏、火熨、火灸等法强迫发汗。这种方法是违反伤寒因势利导的治疗规律的。在伤寒太阳过程中若火劫迫使发汗,一是造成津液的大量丧亡而导致里实而谵语;二是高热灼伤神经,使之处于过渡兴奋状态,造成烦惊。例如:“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汗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蜀漆救逆汤主之。”又如:“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从火劫致烦惊,加龙骨牡蛎治之的条文看,本条证当是火劫不是误下。文中虽无火迫字样,或为缺文。
本条谵语小便不利是因津液伤亡胃肠干燥结为硬屎而致。经络伤于火而津液亡于汗,筋肉神经失于濡养而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烦惊为火热对神经的强烈刺激而致过渡兴奋。柴胡以解少阳,加龙骨牡蛎以镇惊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