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上条言太阳少阳并病不可发汗,此条言太阳少阳并病不可下,总因少阳禁汗,禁下而一再叮嘱。唯恐因有太阳表证而误发汗,又惟恐因有心下痞硬而误用下法。但必须说明,文中言心下痞硬必賅胁满。因文首既示以少阳病,又说“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与“心下硬”,就必然有胸胁满。若无胸胁满何以为少阳并病。正因有胸胁满才说“时如结胸”。不可片面理解“心下硬”三字,必须与少阳病合看。要善解仲景文意,不可死泥字句。
10、太阳与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此条承上条而说。上条说太阳少阳并病慎不可下,此条说误下则成结胸的严重后果。因下药对胃肠功能的伤害而造成下利不止,心下硬,而至水浆不能下,邪热内陷而心烦。仲景说:“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不止者死”。又说:“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今误下而成结胸,心下硬而下利不止,至水浆不下而心烦,当是危证无疑。所以仲景特出此一条吿诚不可下,又示以严重后果,其用心可知。下法自当慎用,但慎用之意在辨证之准确。
1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本条是太阳与少阳并病的证与治。发热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病,呕而发热为少阳证。“心下支结”是心下部自觉有物支撑结聚烦懑不舒,轻于心下痞硬,亦略同于胸胁支满。“外证未去”指有少阳证出现而发热恶寒不去,是为太阳与少阳并病,以柴胡桂枝汤主治。柴胡桂枝汤取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以和少阳兼解太阳之表的双解法。这是太阳与少阳并病的一个特殊方法。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56克,黄芩21克,人参21克,甘草14克,半夏50毫升,芍药21克,桂枝21克,生姜21克,大枣6枚 上九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按:柴胡桂枝汤乃取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二分之一相合成方,功在和解少阳兼解太阳之表。
以上四条为太阳少阳并病的理法。禁汗一条:说太阳少阳并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禁下两条:说太阳少阳并病不可下,误下则成结胸。治法一条:说太阳少阳并病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解太阳之表。
12、“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本条发热呕不能食为少阳过程。若汗出濈濈然是转属阳明,因身热汗出濈濈然是阳明证。身热汗出濈濈然而呕不止为少阳与阳明并病。此条是少阳病并发阳明的并病发展过程。
13、“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此条是少阳与阳明并病的证治与病解的机理。它说明了少阳与阳明并病治少阳而病解的病理机制。文中胁下硬满发热而呕为少阳证,不大便为阳明证,舌上白苔是里热未成结实,虽不大便但屎未硬。所以与小柴胡汤而不用大柴胡或柴胡加芒硝。少阳病禁下,误下则成结胸,所以少阳与阳明并病治少阳为主,但治少阳,上焦气机得通,胃中水谷津液下输,胃气平和,大便得下,熏肤充身泽毛汗出而病解。这是少阳与阳明并病治少阳而少阳与阳明证悉解的机理。
14、“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本条中潮热即日晡所发热,是阳明证。大便溏证明潮热并非燥屎。小便自可表明里热不很甚,胸胁满是少阳证。胸胁满不去是说病属阳明阶段而少阳证未去,自然是少阳与阳明并病过程。因潮热,而且屎不燥不硬,所以但与小柴胡汤和少阳,三焦气机通利,津液输布,胃气平和则热即解。上条是少阳与阳明并病不大便,本条是少阳阳明并病潮热大便溏,病机相同,治法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