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少阳病与厥阴病 太阳病是排异本能在身体表面的排异反应,以汗腺为通路。阳明病是排异本能在身体里面的排异反应,以肠腺、胃腺、肾腺为通路。两者都是外源性疾病。少阳病是不是外源性疾病?不是。少阳病是不是排异反应?不是。不是外源性疾病,当然不是排异反应。那么少阳病是什么病呢?少阳是个什么部位、什么器官、组织呢?正是因为少阳病的部位、器官、组织这个问题说不清楚,所以千余年来,千余位医学家对少阳病议论纷纷,但都没有说清楚少阳病!因为医学家们总是想给少阳病找个器官,找个单位,所以就说不清了。为什么一个没有形体、没有器质,只有“用”的一个本能系统,非给它派上个形器、千余年人人不放过它 呢?所以直到今天,医家都知道厥阴病是千古之谜,而对少阳都知为“半表半里”。其实,厥阴病之谜,是因为不知道少阳病为何物,所以也不容易知道厥阴。明白了少阳,厥阴虽然有缺文,也是可以修整为原来的面目的。
少阳病到底为何物呢?
我们先说少阳是什么器官组织。《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中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是什么?是“能”,本自具有的能。它不是什么器官组织,但任何器官组织都有这个“升降出入”的“能”。这个“能”不是任何器官组织,它是没有形体的,就是没有器质的“能力”。少阳经就是“升降出入本能系统”的“能”,也可以说是无体的“用”,是有用无体的一个系统。
中医把“三焦”称作“少阳”。在脏腑系统中称三焦,在经络系统中称少阳。《伤寒论》称少阳经不是说经络,是用阴阳消长关系来说一个整体中的六个区域。太阳经是向体外表面排异的系统;阳明经是向体内里面排异的系统。包括利尿、逐水、破血等等排异方法,不是向外表就是向里排异,没有第三条通路。而少阳经是有“用”而无体的功能系统,少阳无体,无体则没有异物进入;没进入怎么会有排出?用佛家偈语来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医的“脏腑标本用药式”中说三焦:“命门为相火之源。少阳为相火之用,号中清之腑,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上下、内外、左右诸气;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这一切表述,明明白白是《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的描述。号“中清之腑”是什么?有用无体呀!我们再看《伤寒论》中仲景说的:“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脉弦细。”从张仲景文字中看少阳是器官功能性调节失常。口苦、咽干、目眩是什么症状?口苦,口中有苦味。为什么有苦味?在肝脏合成的胆汁,由肝组织内小管输送到胆囊贮存。胆囊通过收缩运动把胆汁送到十二指肠,在肠为消化液。如果胆囊 收缩衰减,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中,反而溢入肝组织,进入肝循环,入大循环,带有胆汁的血液流入舌组织,舌上味觉组织感觉到苦味。口苦是什么?是代谢失常。再看咽干,口腔有两对唾液腺,一对分泌稀薄唾液,一对分泌粘稠唾液,都是消化液,但功用不同。两对腺体分泌是动态平衡活动。如果分泌粘稠液多,稀薄液少,或不分泌稀薄唾液,口咽便干燥,而且舌上形成白苔。咽干是什么原因?分泌失调。头昏、目眩是什么?头与目都是因为缺血缺氧,头缺血则缺氧,头缺氧则昏,目缺氧则眩。为什么缺血?因脉弦细。脉弦细是为什么?是血管收缩,管腔变狭细,血液供血量降低。血流相对减慢,自然供氧量也降低了。血管为什么总在收缩而该舒张时不舒张呢?升降调节失常所致。从这些少阳经病的特殊性质中,我们可以看出,少阳经病不是外源性疾病,是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少阳经,三焦是有用无体的“中清”之腑,是不会受到异物侵入的。张仲景有明确的文字指示:“有少阳证:不可发汗、不可吐、下”,这便足以证明我们对少阳经的界定是正确的、无误的。但少阳篇中有柴胡桂枝发汗法,有大柴胡汤下法,有柴胡加芒硝汤下法。这与少阳病不可汗、吐、下,有没有矛盾呢?没有。柴胡桂枝汤是少阳与太阳并发病,用柴胡和解少阳,用桂枝取汗。大柴胡汤是用柴胡和解少阳,用黄芩大黄清下里热的排异法。柴胡加芒硝汤同大柴胡汤和下法相 同。这是仲景的“法”,法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