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原文】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桃仁八钱,研 红花四钱 赤芍三钱 穿山甲四钱,炒 皂角刺六钱 连翘三钱,去心 地龙三钱,去心 柴胡一钱 麝香三厘,绢包
水煎服大便干燥加大黄二钱,便利去之。五六日后,见清浆、白浆,将麝香去之,加黄芪五钱,将穿山甲、皂角刺减半。至七八日后,桃仁、红花亦减半,黄芪可用八钱。此方指四五岁而言。若一二岁,分量可减半;若八九岁,分量可加一半。【方歌】通经甲皂麝香龙,逐瘀赤芍桃与红,连翘柴胡毒可解,便干微用大黄攻。
会厌逐瘀汤
此方治痘五六天后,饮水即呛。
桃仁五钱,炒 红花五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生地四钱 当归二钱 玄参一钱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水煎服。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抽风方治之。
李继先先生:此方系从血府逐瘀汤衍化而来。实即血府逐瘀汤去川芎、牛膝,加元参而成。因目的在于咽喉,故去川芎,以免过分发散;去牛膝,不再引血下行,另一方面,使桔梗能载药上行。加元参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此药性凉多液,兼能清补肾经,益水滋木。全方起清热养阴、活血去瘀作用。方中元参之用,亦可见王氏选药之精。
【方歌】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止泻调中汤
治痘六七日后,泄泻不止,或十余日后泄泻,皆治之。
黄芪八钱 党参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三钱 附子一钱,制 良姜五分 官桂五分,去粗皮水煎服。此方指痘六七天后泄泻而言,痘后抽风兼泄泻者,亦效。不是初出痘泄泻之方。
李继先先生:本方以补气养血、温中健脾为立方原则。方中参、芪补气;当归、川芎、红花养血活血;白芍、甘草、白术缓中健脾,佐以附子、良姜,官桂温振脾阳以止泄泻。对虚寒型泄泻甚为合拍,而同时又虑及养血活血,既可加强疗效,亦见王氏特色。
【方歌】
止泻调中参草芪,术归芍药芎红随,附子良姜桂少用,气虚泄泻总相宜。
保元化滞汤
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黄芪一两,煎汤,冲 滑石一两,末晚服,加白砂糖五钱,更妙。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大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钱,白糖一两,不必用黄芪;久痢加黄芪,滑石仍用一两五钱。
李继先先生:此方用药甚简,然颇具巧思,乃一攻补兼施之方。痘后作痢,气多虚,故以黄芪补之,痢由湿滞,用滑石利湿化滞;痢多郁热,滑石性凉而散,可除胃肠积热,且质滑而软,善通窍络而于脾胃无伤;因势利导,逐热休外。二味并用,有痢去气不损伤之妙。晚服始加白砂糖,一则糖味甘,能缓急和中,二则性凉,不助热,且系营养之品,去邪之余,立即补充扶正,故曰“更妙”。此为王氏治痘心法,勿以简而忽之。
【方歌】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芪煎作汤,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
助阳止痒汤
治痘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黄芪一两 桃仁二钱,研 红花二钱 皂刺一钱 赤芍一钱 穿山甲一钱,炒此方治痘后六七日,作痒甚者,抓破无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痒之方。
李继先先生:作痒乃因表虚,表虚实因里气不行,气不行则血必滞,故方中用黄芪,既行里气助血行,又固表;佐桃仁、红花、赤芍逐瘀活血,山甲、皂刺通经疏络;总则仍是补气活血。
【方歌】
助阳止痒芪桃红,皂刺赤芍山甲同,声哑失音同一治,表虚因里气不行。
足卫和荣汤
治痘后抽风,两眼天吊,项背反张,口噤不开,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周身溃烂,脓水直流,皆治之。黄芪一两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党参三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一钱 酸枣仁二钱 桃仁一钱五分,研 红花一钱五分水煎服。此方专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若因伤寒、瘟疫、杂症,疾久气虚抽风。抽风门另有专方。
李继先先生:痘后抽风,周身溃烂,皆因里气不足、血行不畅、营卫失和,故以参、芪补气,白芍敛阴,枣仁安神;白术、甘草温振中阳,使运化有权;当归养血活血;桃仁、红花逐瘀。营和卫足,气血畅达,大气一转,百病乃安。
【方歌】
足卫和荣芪草术,参芍归枣桃红扶,抽风风字前人误,服此还阳命可苏。
李继先先生经验: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六个痘科专方;仅从原书指称看,似乎确实如此。解放后,在以预防为主的新中国,天花已告绝迹,于是,有些同志就认为这6个处方已无用武之地,用不上了。其实不然,这6个处方不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是有很大的“非局限性”。.我们千万不要给自己套上一个框框。作者临床中就曾运用这个6方剂,解决过不少痘科以外的问题。例如:通经逐瘀汤可用于皮肤湿疹、脓疱疮、黄水疮、瘙痒症乃至下肢溃疡---臁疮等,均曾建功。会厌逐瘀汤略事增减,用治多种上焦疾患均效。保元化滞汤治痢疾初起,按王氏言用之,疗效确实,去黄芪入山药,治上焦躁热而下焦泄泻,有立竿见影之功,费用小而疗效高。助阳止痒汤,除治瘙痒、声哑、失音外,尚可用治风疹块。足卫和营汤可用于内科虚损症,又可用于外科,托里排毒,治疮疡内通经逐瘀汤可用于皮肤湿疹、脓疱疮、黄水疮、瘙痒症乃至下肢溃疡---臁疮等,均曾建功。
会厌逐瘀汤略事增减,用治多种上焦疾患均效。保元化滞汤治痢疾初起,按王氏言用之,疗效确实,去黄芪入山药,治上焦躁热而下焦泄泻,有立竿见影之功,费用小而疗效高。助阳止痒汤,除治瘙痒、声哑、失音外,尚可用治风疹块。足卫和营汤可用于内科虚损症,又可用于外科,托里排毒,治疮疡内陷、久不收口等,均有良效。上面略提几句,是希望同志们注意,这六个方剂有很大潜力,可灵活运用于许多方面,王氏痘科六方并不局限于痘科,我们不要自缚手脚,自己把自已局限住。
附:逆痘1例:
1940年,余曾在西安市开通巷治王姓青年之逆痘。是日,余至其家被引入地下室,入室即闻臭气扑鼻。视之,该青年昏睡榻上,头、面、四肢遍布脓泡,其中巳部分溃破,故其臭也。诊之,脉洪大而数,舌红绛,苔黄腐腻;家人语其不食不便巳数日矣。余断其为痘之逆证。若投药稍误,则倾人性命;余思虑再三,慎之又慎,决定依先祖清任公治疗逆痘之法治之,遂为疏方“通经逐瘀汤”,倍其量,并加入银花、川连、大黄等解毒燥湿通便之品。处方如下:银花30克连翘60克桃仁30克红花24克赤芍15克山甲24克皂刺30克地龙9克柴胡9克 川连15克大黄24克麝香0.9克后入嘱服1剂。并嘱其家人:若便下清醒则可治,否则愈后不良。
翌日,其家人来告知:“服药后,大便极臭,人已清醒。”乃于上方中去:大黄,加丹皮15克、丹参30克。又6剂,浆已变清。复按清任公传授,去麝香,山甲改为12克,皂刺改为18克,加黄芪30克。服3剂后,将山甲减至6克,皂刺、桃仁、红花、赤芍均改为9克,银花45克,连翘24克,又服5剂,病乃告愈。最异者,患者如此重疾,愈后竟未落麻面,可见清任公治痘之法乃临症真知之传,特为之记。
贾海忠先生对这六个方剂的讲解:
通经逐瘀汤“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这个“覆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倒过来的锅。这里指的是痘疹鼓起来的意思。这个方子是治疗痘疹初期的,痘疹初期的痘是饱满的,就像锅翻过来一样。如果是凹下去的,就不好,是正气不足了。“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连成片就成癍了。“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其实他讲的通经逐瘀汤是治疗天花初期,以及其后各种严重的状态都可以用的一个通用方,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又有加减,一会儿我们再往后看。“并宜用此方治之”,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都可以用这个方子。“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他对自己的这个方子是蛮有把握的,认为是良方。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的确很有特点,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对于我们临床内科很有帮助的东西。
首先桃仁八钱研捣烂。八钱是多少?应该是在25~30g之间,大概在这个范围。我治内科病经常也会用到,尤其是失眠,或者有情绪、精神问题的病人,我们要用的量都比较大。红花四钱,也是不少的,将近要用到15g。赤芍三钱这也要用到10g。那么更重要的是,最常规的化瘀药,用穿山甲四钱炒,也将近15g了,这个量还是蛮大的。一般来讲,现在如果要用这么贵的药,可能我们会想用少一点,但是我觉得如果要真用,还是应该用量大一点。另外还有一个药比较特别,就是皂角刺六钱也是将近20g。我在临床上用皂角刺,我的习惯一般都很少用超过10g的,但是王清任治疗这个病用到了将近20g,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大量皂角刺通经化瘀破血的作用还是很好的,安全性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说不用去太担心它,20g没有问题。连翘三钱,连翘解毒,这个量并不大,大家看他的方子里重点就是化瘀、通血脉。地龙三钱去心,也是化瘀的;柴胡一钱,麝香三厘绢包。
这个方子是化瘀为主的,用于清热解毒的连翘、地龙、柴胡,用量都很小,所以说王清任的这个方子,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就是说这个方子治疗除了天花这个疱疹类的疾病以外,对其他疱疹病毒感染也应该是很有效的。因为连天花都能解决,那么水痘、带状疱疹是不是也可以解决?我觉得如果我们去用一用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个我没有用过,但是我觉得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可行的。我们看看这个方子的加减,加减就要根据疾病的变化情况进行加减。
“大便干燥加大黄二钱”,这个不用细讲,“便利去之”,用到什么程度呢?大便通就去了它。“五六日后,见清浆、白浆”,一见清浆白浆出来了,“将麝香去之”,麝香就可以不用了,因为他觉得表里通畅了,就可以不用麝香了,这时候就该补气了。他治疗起来就很有次第,然后“加黄芪五钱”,这时候“将穿山甲、皂角刺减半”。穿山甲、皂角刺也可以不用那么多了,破血的药不需要用那么多了。“至七八日后,桃仁、红花亦减半”,到这个程度活血药也减半。“黄芪可用八钱”,这时候黄芪就可以加量,加到八钱了,王清任一开始不用补气药,然后少量用,最后大量用,那么一开始用什么?破血的穿山甲、皂角刺用得多,再往后桃仁、红花也要减,整个过程王清任的思路实际上是很清晰的。再看剂量,“此方指四五岁而言”,这个方子的剂量是针对四五岁小孩开的,四五岁小孩的穿山甲、皂角刺都要用到那么大剂量,我们大人用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若一二岁,分量可减半”,一两岁小孩用,这个分量可以减一半,减一半之后还是很大的剂量。或许我们平时之所以有一些疑难病治不好,就是因为剂量不够。“若八九岁”,若是八九岁稍微大点的孩子了,“分量可加一半”,剂量可以再往上加一半,如果再加一半大家想想这是多大量了?桃仁得用到40g以上了,皂角刺都要用到30g了,这个剂量还是很大的,八九岁孩子的剂量都是这个剂量的1.5倍,所以这个方的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
会厌逐瘀汤是治疗饮水即呛的,是指天花五六天以后,那么这个方里面的药物剂量也是比较大的: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玄参、柴胡、枳壳、赤芍,大家注意,在血府逐瘀汤里边,也有一个适应证我们专门讲过,是治疗呛咳,但是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不是痘疹的呛咳,也不是天花的呛咳。那么会厌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不同的药是川芎和牛膝,实际上会厌逐瘀汤几乎就是血府逐瘀汤,只是去掉了川芎和牛膝,加了玄参而已。虽然这个方子是治疗痘疹、天花的呛咳,其实会厌逐瘀汤治疗内科的呛仍然也是有效的。如果是一个便秘又有脑梗的病人,或者是有高血压的病人,或者是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呛咳,这个也都是可以用的。不仅仅是治疗天花,所以说这方子我们也应该记住。王清任讲到的几个方子都非常好用,他后边的几个方子我也都用过,还是深有体会的。
止泻调中汤治疗天花后期抵抗力极度下降,而出现的泄泻不止,或感染十余日后出现泄泻,都可以治。大家看这个方子:黄芪、党参、甘草、白术,但是没有茯苓,加上茯苓就是四君子汤;还有当归、白芍、川芎,也没有熟地,加上熟地就是四物汤,实际上这个方子就是四君子汤合四物汤的一个变方,还有红花、附子、良姜、肉桂,而且到后期的时候还要用黄芪,感染一开始的时候是不用的,但是越往后越用,等最后气虚又阳虚的时候还要加上附子、高良姜、肉桂这些温里的药,所以这张方子的治疗次第也很明显。这就是止泻调中汤。此方治出痘六七日以后的泄泻,还有痘后抽风的泄泻者,亦效。就是说如果有抽风也可以用,后期黄芪的量还要再加大,不是初出痘的泄泻之方。如果是刚刚出痘就有泄泻,就不能用这个方子,要先以解毒为主,可以用解毒活血汤。之后有了虚象再用止泻调中汤。后面再看下一个方子。
保元化滞汤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只要是痢疾就能治,而且这个方子非常简单,所以必须得记住,黄芪一两煎汤冲滑石一两末,就是用黄芪煎汤冲滑石粉,用黄芪熬好汤以后冲服,“晚服,加白沙糖五钱更妙”,晚上服,再加上白糖,对于小孩来说就更喜欢喝了。其实对于泄泻的人,包括对痢疾的人来讲,他都不想吃饭,他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是下降的,就给他增加能量和营养,加白砂糖更好。王清任方注里面也写得很好:“此方乃余之心法”,也就是他自己的心得体会,“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不仅仅治小儿痢疾。大家可以记住这张黄芪滑石汤,它可以治疗大人痢疾初期、痢疾时间久。其实我们中医里边有很多方子治疗痢疾时间久,久痢除了真正的痢疾以外,还有一些肠炎、慢性结肠炎,用这个方会不会有效呢?也应该是有效。滑石是个极好的药,不要以为滑石是个矿物药,好像吃多了对人有害,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一个药。“然大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钱”,那要多大剂量呢?将近50g了,要用到这么大量。“白糖一两,不必用黄芪”,这就又告诉你,痢疾只用一味滑石就够了,连黄芪都可以不用。如果痢疾刚开始,用50g滑石就可以了。“久痢加黄芪,滑石仍用一两五钱”,时间久了加上黄芪。如果是通篇学完了你只记住滑石止泻痢也够了,而且要知道用量,40~50g,加上白砂糖也行,不用也行,反正能把滑石粉喝进去就行,而且这是一次喝的量。这个药很好喝的,治小孩拉肚子就用这个,滑石用水飞滑石面,现在咱们卖的药叫蒙脱石散,那不也是滑石类嘛。滑石的作用非常好,以后我们再专门讲每味药的时候,再去讲用药体会。我治疗秋季腹泻,秋季腹泻的小孩拉得很厉害,是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滑石就很好用,这我都试过的。当然,所有的泄泻,不光是细菌感染,都可以用,痢疾也能用,病毒感染的依然非常好,所以说一定记住这个。
助阳止痒汤也要学会,止痒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治痘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就是痒得不行,抓破了还不出血,那么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见到这种情况,除了痘疹以外,湿疹最容易见到,皮肤又粗又厚。其实痘疹也是皮肤的病变,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引入到治疗湿性、干性湿疹的瘙痒里边来,这是有效的,而且兼治失声、声哑。这个方子很简单,大家看,“黄芪一两,桃仁二钱研,红花二钱,皂角刺一钱,赤芍一钱,穿山甲一钱炒”,你看总共也就这几味药,有点像补阳还五汤,但是量又没那么大,也没有用地龙,但是重点用了皂角刺和穿山甲,皂角刺、穿山甲、黄芪再加上桃仁、红花、赤芍治疗这种慢性皮肤的炎症性病变导致的瘙痒,是非常有效的。王清任说:“此方治痘后六七日,作痒甚者,抓破无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痒之方”,我们起疱疹的时候,一开始也是痒,但是那个情况的痒是不用这个方子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天花,这个方子是治疗六七日以后,也就是说这时候气已经不足了,所以他才用黄芪。一开始痒还得用通经逐瘀汤,就像我们治疗急性皮炎湿疹一样,应该去选通经逐瘀汤。
最后一个方子是足卫和荣汤,到最后了就只是补益,已经严重虚弱了,所以补卫气和荣。“治痘后抽风,两眼天吊,项背反张,口噤不开,口流涎沫,昏沉不醒人事,周身溃烂,脓水直流,皆治之”,这里边重点是黄芪、甘草、白术、党参四味药,四君子汤的茯苓换成了黄芪;有白芍、当归,也没用川芎、熟地,这是养血的。这个方子是补气、养血的。然后用枣仁、桃仁、红花,枣仁也是一个补益的药,还可以养血,那么他养血药用了三个:白芍、当归和枣仁,活血就用了桃仁和红花。“此主专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治疗严重的气血不足,门诊有时候我们之所以给病人用大量的黄芪,用到90g,实际上就是必须得扶住正气,也用当归,然后我们把这个方子缩小成了当归黄芪汤,其实就是当归补血汤,以这个为主。从王清任这里面看出来了,不补益气血,严重气血损耗疾病后期就没法好,所以说王清任这一篇讲了感染性疾病气血损伤的整个过程,讲得非常清楚,而且不同阶段都有治疗处方,他讲的这些东西我们不要以为只是治疗天花用的,可以拿来用于内科及其他各种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如果学完这个,能有这样的认识,然后慢慢把这些方子记下来,临床中灵活运用,那么这篇就没白学。
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
牙疼。。。 牙疼虚实辨认,牙痛让病人用手按,按着能疼慢一点,或者按着依然疼是虚。 丝毫不敢按,按着更疼是实。
血府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膈下逐瘀汤。清代。王清任。膈下逐瘀汤方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水煎服。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补阳还五汤。清代。王清任。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水煎服。
化脂汤。当代。郭生白。化脂调节方 辨证:高血脂引发的各种慢性病。黄芪40克、柴胡36克、党参30克、牡丹皮20克、茯苓4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枳壳20克、石菖蒲3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