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一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五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副,不过四月必成胎。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接为定准。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事易耳。至六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五副,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此方更言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损伤,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胞胎,从旁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胞胎,胎无血养,故小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副,或七八副,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下致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副,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
李继先先生经验:
本方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散结止疼为立方原则。方中灵脂、蒲黄、川芎、没药、元胡活血行气;当归、赤芍活血行血;干姜、肉桂温经散寒;小茴香行气活血、消瘀止疼,兼能引药下行。用治少腹血瘀之偏寒者,效价甚高。按:当归、川芎即佛手散,有活血去痛之用,辅以赤芍、去瘀益血,效用更佳,功近四物;灵脂、蒲黄为失笑散,通利血脉,散结定疼,颇有实效;元胡、没药、行气去滞安痛,而当归、川芎配伍干姜、肉桂,有生化汤意;更以小茴为向导,引药下行,直趋下元,行气活血。实则博采众长,冶数方于一炉、鼓铸而成活血化瘀、温经止疼之剂。此方之立,亦可见王氏习古不泥之优良学风,承前启后之创新能力。
李继先先生经验和医案:
少腹逐瘀汤,原书指称主治:(1)少腹积块,痛或不痛。(2)少腹痛,但无积块。(3)经血月二三行,其色或紫或黑,或挟块,或崩漏,或兼少腹痛,或粉红兼白带。(4)经前腰酸少腹胀。(5)不孕。
这个处方是根据《内经》治血要诀“寒则泣不成流,温则消而去之”创设的。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故功逐药物较其它几个逐瘀汤少。本方侧重于妇科疾患。妇人血瘀多由肝气不舒,故有“少妇责肝”之说。也有因寒湿阻络的。盖寒邪属阴,其性收引,妇人痛经多属寒瘀,因机体受寒抑阳而形成凝血积块者,居多数。而不孕亦多因胞宫寒凉、血行不畅。凡此类疾患,治以本方,确有桴鼓之效。对原书指称各条,作者临床均一一验过,屡试不爽。此外,用于寒疝、慢性睾丸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幼稚子宫等,均有极高之效价。附记数案,供参酌。
1.慢性睾丸炎:
王xx,男,23岁,交警队司机。患者2年前于一次重体力劳动后,突然右睾肿大疼痛,继而左睾亦疼,经住院治疗,有所好转;肿虽消减,但少腹经常坠疼,劳动后尤甚;右睾较左睾质硬,时感隐痛,并有下坠感。久治不效,前来求诊。检查:左睾正常。右睾较大,质硬,有索状系带,有触痛。少腹软,但有压痛,尤以右侧压痛明显。其它无异常。诊之两脉沉细弦紧。此系热被寒侵,气血凝结下元,郁而不得化解所致。治当温化,活血导滞。
处方:膈下逐瘀汤去川芎加荔核30克芦!巴9克 丹参24克乳香9克 连服10剂,痛感消失,条索状物已消,但睾丸仍硬。乃将少腹逐瘀汤原方剂量加大,仍去川芎,改加金铃子15克广木香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续服15剂而愈。
2.幼稚子宫(不孕症):
王xx,女,27岁,新疆x农场职工。患者结婚5年不育,经医院检查,系幼稚子官,位置稍后倾;月经量少,有腰疼;其它无异常。曾各处治疗,用过求偶素、胎盘、中药补剂甚多,迄无反应。于1961年前来西安求治。检查:外观体尚健,自诉5年未育,经潮时腰疼,血少色淡,恒卅五六日一潮,近半年来约2月一潮。食纳一般尚好。无其它不适。脉见细缓,右关尺均弱。病属气血不充,冲脉虚滞,胞脉失养,当先调经。予桃红四物汤加黄芪30克香附9克益母草18克每月5剂,连服3月后,月事正常,腰疼除。第4月起,给予少腹逐瘀汤加黄芪18克党参9克嘱经潮时服5剂。服至第5月即怀孕,生1男孩。
3。子宫肌瘤:周xx,女,40岁,油漆工。患者经市医院检查(妇科内诊)确定,系子宫肌瘤,如杏核大。手术时间已约定,因患者畏惧,尚未去作。值余为其同院x翁治疗,乃求为之治疗。查患者面色㿠白,舌带青色,脉沉细涩,腰酸背疼,体倦无力,少腹发凉,带下清稀,经期后延,血块紫黑,显系寒邪阻络,血行瘀滞。据《灵枢》,知息肉之生,多由寒邪;今寒气客于子门,气血凝聚,故发肌瘤。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治。遂投少腹逐瘀汤,略大其制,并间服桂枝茯苓丸。六剂显效,下瘀血块若干,少腹冷痛消失。乃停服桂枝茯苓丸,仅用少腹逐瘀汤,3日1剂。守服至12剂,诸恙悉平。复经市院内诊检查,据称肌瘤已消,不复再见。余不敢轻信,嘱再查,而结果亦云未见肌瘤,无异常。此实出余意料,初不意少腹逐瘀汤有如此迅捷之疗效也。因为之记,时在1973年10月。
贾海忠先生讲解: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王清任的另外一个非常常用而且非常有效的方子,那就是少腹逐瘀汤,我们看少腹逐瘀汤在《医林改错》原著中是怎么讲的。“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少腹是什么部位呢?其实就是腹股沟上边,整个这一块就是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这个方子是治疗积块的,不管疼与不疼,只要少腹部摸到了积块就可以治疗。“或疼痛而无积块”,什么意思?就是少腹逐瘀汤不但是治疗少腹有积块的,它还是治疗少腹疼痛,无积块的。或者是“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这是一种痛经。“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这1个月之内,月经停了来,来了停,1个月就三五次月经,两次用少腹逐瘀汤行不行?肯定是可以的,那么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关键是后边这几个字,“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崩漏兼有少腹疼痛,单纯崩漏不一定用少腹逐瘀汤,但是只要有少腹疼痛的崩漏,你就可以用少腹逐瘀汤。“或粉红兼白带”,或月经是粉红的,但是兼有白带,“皆能治之”,这句话毫不过分,“效不可尽述”,就是疗效好极了。这里面几乎把妇科的常见病都包括进去了。
注意这个用法更绝妙,“每经初见之日吃起”,就是月经第一天开始吃少腹逐瘀汤,“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存胎”,用它来治不孕症,1个月才吃5剂药,月经来的第一天开始吃,整个经期连着吃5天,不超过4个月必存胎。如果不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方子,作者绝不敢这么写的。这个方子我验证过了是这样,所以说我治疗不孕症的主方之一就是少腹逐瘀汤,非常好用。
注意接下来是讲生男生女的,你们可以按照你们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这一段话,我就不讲解了。但是我根据这个说法给几个人指导过,基本上都是生了他们想要的孩子,但是案例不多,也不能说它是对的,有可能都碰对了。“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告诉你怎么生儿子了。“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接为定准”,也就是以受精的这个时刻为标准,这才算,不是说初一。“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要是你弄错日期,没能如愿,别说是我这方子不灵,“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没法数了,有效的太多了。这我也有同感啊,这张方子太好了。
它下面讲了一个案例,说“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意思是曾经有位60岁的先生,还没有孩子,很是忧虑,就跟我商量,然后我说“此事易耳。至六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意思就是你这事儿太容易了,到六月的时候,就让他夫人喝少腹逐瘀汤,每月5剂药,到9月份就怀孕了,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等王清任写书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7岁了。
“此方更有险而不险之妙”,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这又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损伤,三个月前后”,也就是怀孕3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这是什么?这就是习惯性流产。“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这是王清任的体会。“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胞胎,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胞胎,胎无血养,故小产”,病人子宫里面先有了瘀血,然后这个胎儿就长不成,这是他的解释,大家不一定要按这个去理解,但是事实上就是种子种在地上,地不好就保不住这棵苗,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少腹逐瘀汤,就是要把这块地给弄好,然后再怀孕就没事了。
我们再看后边,关键是这个习惯性流产怎么治,这个方子很好。说“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它是指怀孕至2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不致再小产”,如果她老是3个月流产的话,那么在怀孕2个月前后就吃上少腹逐瘀汤三五剂或七八剂,她就不小产了,也就不流产了。但是我在临床上使用的方法是这样:怀孕以后就开始吃,一直吃到怀孕3个月为止,这个保胎成功率很高。可能我用得多了,比王清任给病人用的药多,用药的时间也长,用的药量也大,但是确确实实疗效很好,我们有朋友的孩子就是这么保下来的。
“若已经小产”,如果是已经流产了,“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存胎,可保无事”,如果有了习惯性流产,你就吃这个。以后再怀孕就没事了,当然最好还是怀上以后再吃上一段时间。“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这绝对是妇科第一方,可是我们妇科教材里面竟然没有这么讲,一听说怀孕了,不敢用活血药,但王清任用活血药就是用得这么好。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我们名医会诊系统的医生用户,一次他给我打电话,说他那里有一个怀孕的病人,她是治别的病,我忘了是治什么病了,结果系统里开出来的方子里面有活血药,他就问敢用不敢用这个方子?当时我正在上海,我说当然敢用了,结果吃完药以后病果然就好了,最后孩子也没事儿。其实活血药挺安全的,尤其是这个方子你们用过以后,就更会觉得安全了。我们看一下方子的组成,先看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这句话就把这个方子一下概括全面了,而且你就非要把这个方子记住不可。
那么我们看这个方子妙在哪儿?首先每味药用量极小,一服药总共也就一小把,小茴香七粒,七粒小茴香有1g没有?肯定没有,但是我们一般是只开1g,因为量再少了按粒数就没法计药价了。干姜,就是炒姜,两分,也是极小的量,不到1g,但我一般习惯上开成2g。元胡一钱,一钱就是3g,我一般习惯开成3~6g,多数在6g左右。没药二钱,也是6g。当归三钱,也就是10g。川芎两钱,6g。官桂一钱,官桂就是很好的肉桂,3g。赤芍两钱,6g。蒲黄三钱是10g。大家注意,这里是用生蒲黄,而不是炒蒲黄。炒五灵脂二钱,6g,活血药在整个方子里边占比还是比较大的,这就是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我在临床的使用感受极好,可信,放心地用,很好用!
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
偏正头风。当代。张志顺。处方: 香白芷炒二两五钱 川芎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研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
头风。清代。王清任。【头风】处方: 川芎一两 天麻一两 川乌一两(浸泡,刨去皮捣碎,炒黄)以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茶调下,薄荷更佳。
通窍活血汤。当代。张志顺。【头发脱落】方名:通窍活血汤处方: 麝香五厘绢包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大枣七个去核 老葱三钱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 川芎二钱 赤芍一钱 黄酒半斤煎三次,药汁倒在黄酒内,然后把麝香用绢包好,放在黄酒内再煎,熬六七沸,早晚空心服,喝三次。注:赤芍发散,白芍收聚,入肝经。此方亦治眼痛白珠红、鼻子臭、糟鼻子、年久耳聋、牙疳、出臭气、妇人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症。出处:王清任《医林改错》
通气散。清代。王清任。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血府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经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