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清热饮。当代。陈景河。柴胡清热饮 主方:柴胡 50g,黄芩50g,人参20g,板蓝根30g,甘草15g,青蒿10g,地骨皮15g,常山 5g。功效:透热邪,滋阴凉血,和解少阳。主治:无名热或高热久治不退,体温38~40℃。
此方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陈景河教授的拿手方子,是陈老毕其一生总结的拿手方子,屡用屡效。
下面介绍一则陈老的两则典型医案。
例1、王某,女,28岁,1993年4月15日初诊。
自诉产后3天开始发热,体温 39℃,伴周身不适,厌食微呕,头晕乏力,经静脉滴注消炎药7天,热不退,诸症不减,伴口苦,便结,前来就诊。
症状: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无力。诊断:妇人热入血室。
处方:柴胡清热饮,重用柴胡、黄芩。
柴胡50g,黄芩50g,板蓝根15g,党参 15g,白术20g,法半夏10g,甘草10g,大枣7个。3剂,水煎服。
柴胡清热饮,即小柴胡汤加白术20g,本方更加板蓝根 15g。
复诊:热退大半,体温37.5℃,诸症减轻,上药加减,再服3剂,药后热退身凉,病告痊愈。
例2:李某,男,49岁,干部,1993年6月17日初诊。主诉发烧伴头晕2月余。病史2个月前曾患感冒,经某医院点滴西药,热势减轻,但停药旋即发烧,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已持续治疗2个月,仍高烧不退,体温一般在40℃左右,上午轻,下午重,由于效果不显,前来求治于中医。查体接诊时体温39.5℃,诉除发烧外,感体倦乏力,头不轻爽,食少,口不大渴,尿赤,大便1~2天一次。舌红,苔白浊中心微黄,脉弦缓,重按寸盛尺弱。诊断与治疗诊为阳盛阴虚,邪居膜原半表半里之间,虽未呈现寒热往来,乃因常用解热消炎药日日点滴,控制发热之故;外邪留恋不已,久热伤阴,阴伤之重,反累及于阳,形成上盛下虚之发热不已。故拟柴胡清热饮投3剂,服后热退,患者认为已愈,停药;7日后又发烧,再来诊治,脉仍如前,只舌苔稍减,仍投原方7剂,嘱服药后前来诊治,但再来告知已愈,并已上班工作。
柴胡清热饮
[组成]
柴胡50g,人参20g,黄芩50g,板蓝根30g,甘草15g,青蒿10g,地骨皮15g,常山5g。
[功效]
清透热邪,滋阴凉血,和解少阳。[主治]无名热或高烧久治不退,体温在38℃~40℃之间。
[方解]
方中柴胡苦平,用量较大为主药,具有透泻与清解少阳邪热的作用,兼能疏泄气滞使留恋之邪得以疏散;黄芩苦寒,清泄热邪,为辅药;柴胡升散,黄芩降泄,两者配伍,具有和解少阳兼清上下内外及半表半里之邪热的功用。如果因外感引起发烧不退,可加用板蓝根以清解热毒;由于长期高热,正气本虚,故佐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既可扶正祛邪,又可防邪内传,甘草还可调和诸药;高热导致耗气伤阴,故加青蒿、地骨皮滋阴凉血,兼清虚热、退骨蒸;青蒿芳香疏达,清透解肌且不伤胃,地骨皮甘寒,滋阴增液,凉血止血,常山辛开苦泄,宣可去壅,善开痰结,引诸药达于膜原,清除体内隐伏各处之邪热。诸药合用,共奏清透热邪,滋阴凉血,扶正祛邪,和解少阳之功用。陈老运用柴胡清热饮治疗高烧长期不退,体温达38℃~40℃时,一般皆重用黄芩、柴胡达50g,均有效;若外感病后,低热日久不退者,可用柴胡清热饮加沙参、麦冬、生地。
另:胡希恕胡老对高烧不退的经验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就是说热不退,“合热则消谷善饥”,吃了泻药,热应该退了,假如要是不退的话肯定是瘀血,瘀血合热能嗜食,“合热则消谷善饥”,所以有了这一句话。咱们治中消证、嗜食证,(经常可能)有瘀血的问题。说明他有瘀血,(而)要是有热,瘀血与热合,这个人绝对能吃东西。那么泻之后呢,六七天还不大便,这人又能吃东西,肯定有瘀血,“宜抵当汤”,祛瘀就行了。这个说明什么问题呢?就说明日久发烧不退,临床上也常遇到,这种发烧不退,一般是里热,吃泻药就可以治疗的。那么也有日久不退的这种发烧,有瘀血,但有瘀血又没有明显证候,不像我们前面讲的“其人如狂”证候,一开始没法看出瘀血来,开始只是能吃,一般就根据他这个(能吃的)情况,而用适当的泻下方剂了,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热得厉害加石膏。那么这些药吃下去之后,还热,脉还数,不是说“脉不浮了,滑数了”,这是注家瞎闹。(本条)这个“脉数”(不解)就是指上面的整个的脉还是浮数,而且热也没退。
这肯定不是单纯的里热了,是有瘀血的关系。这时候你问问他吧,如果要是他能吃,这是瘀血的嗜食症,“合热则消谷善饥”,这是瘀血。瘀血是蕴热的,咱们前面也有,是在讲抵当汤的时候。伤寒(而)发热不解,停水也(外热)不解,有瘀血也(外热)不解。如果少腹满、小便利者,这是有瘀血的问题,用抵当汤,前面(124条)就有,因为里气不通影响外热不除。那么过六天又不大便了,这是里实,里实,而有瘀血的问题,用抵当汤,你不能再用其他的泻下药了。这是瘀血,所以再吃抵当汤就可以好了。我根据这条(本条条文)治了很多的高烧久久不愈的病,太多了。我上次给讲的柴胡剂也讲到这个问题,最多(日子的高烧)有五十多天的高烧,40℃上下,老是这样。这是北京一个大医院(的病例),他们(的医生)在那儿想什么?高烧不退,抗生素,输液,西医这些法子都用了,也不好。不好,他们就想到是不是癌呢?就把各大医院的专家都请去了,我也去了。他们一会诊,肯定是癌:你看退烧的法子都用了嘛。把这个老头(患者)可吓坏了,这个老头是个老专家,他一听是癌还能不害怕?我是最后看的,因为那个主治大夫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他有病经常找我看(会诊)。最后他跑我家去了,他说“如果是癌,但现在也查不出癌细胞,脖子上有一个小包,也给做切片了,也不是”。呵呵,(我认为)那就是淋巴,就是淋巴结,给做了切片。我当时就说:“这个就是感冒,大概是这个情形。”后来我就给他吃的大柴胡加石膏,一剂药他的烧就退了。高烧五十多天啊!这种病我治了很多了,就是根据这一条“虽脉浮数者”,可这时候患者舌苔绝对黄,而且这个人他都是有胸胁满、恶心、不能吃东西、舌苔黄。这个类型的病太多了。我在咱们门诊也治过,有一个在301(医院)住院的老首长,他也是高烧不退,一个月,他的高烧没退。后来他生气了,搬出来了。他的一个外甥来找我,也是吃一剂药就好了。这种病很好治。可是这个“脉浮数”,还寻思是表证,则是不对的。
陈景河。 陈景河,男,1917年出生,曾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顾问;齐齐哈尔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齐齐哈尔市医药工作组副组长;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
化脂汤。当代。郭生白。化脂调节方 辨证:高血脂引发的各种慢性病。黄芪40克、柴胡36克、党参30克、牡丹皮20克、茯苓4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枳壳20克、石菖蒲3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克
慢性肺病方。当代。郭生白。主方: 全瓜蒌50克、杏仁2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生姜20克、半夏 20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薏米150克、地龙20克、西洋参10克(研粉加入药液)
减压四味汤。当代。沈绍功。钩藤15g(后下)、莱菔子10g(生的,可以用到30g)、泽泻10g、海藻15g。 在沈老的经验中,钩藤10-15g(后下)、泽泻10g、川芎10g、莱菔子10g(生的,可以用到30g)这四个药在虚证和实证的时候都是要用的,就是不管虚证和实证这几个药可以用。
四神煎。当代。陈苏生。四神煎: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二两,煎一碗,一气服之
民间老中医杜成福的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