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安髓止痛汤。当代。卢崇汉。药用: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 上肉桂12g 木蝴蝶20g 黄柏18g 砂仁15g 骨碎补15g 松节15g 牛膝15g 炙甘草6g 干姜(炮)25g 水煎服
诊断标准:
(1)全身有诸如形寒畏冷,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头晕耳鸣,面热或热赤,口干但不思饮或饮少。舌苔白而水滑或黄润、黑润,或白腻苔坐底罩黄,舌淡嫩或舌红反多津,脉沉细微或浮弦虚数无力等肾阳不足,阴火上干的症候表
(2)局部有牙痛,微肿或不肿,周围皮色不变或热赤,但红不鲜活,热不灼手等症候表现。
以形寒畏冷,神疲倦怠,牙痛局部微肿或不肿,局部周围皮色不变或虽热赤但红不鲜活·热不灼手为主要诊断依据,其余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病案:
李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89年11月24日初诊,自述牙痛反复发作1月,加重3天。
患者近1月来出现牙痛,无固定性上下·或左右疼痛。3天前牙痛加重,曾在某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髓炎”,采用消炎、止痛治疗后,牙痛未能减轻,前来我处诊治。
诊见右齿龈及右侧面颊略红肿,扪之微有灼热感,痛剧时放射至右侧头痛;咽喉干痛不思水饮.神疲腰痠;大便秘结,小便黄,纳差;舌质淡,舌苔白腻罩黄,脉沉细路滑。
证属阳虚阴火上干,用扶阳安髓止痛汤加白芷15g、法半夏20g。
患者自述服完第2剂后右齿龈及右侧面颊肿痛大减头痛及咽喉干痛消失,续用上方去白芷、法半夏再进2剂.其齿龈及面颊肿痛全消。随访2年,未复发。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历代医家对此症·多从风热、风寒、胃热、虚火、气虚、虫龋论治,从阳虚论治者极少。卢崇汉先生在其文章《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中的217例牙痛患者,就诊前大部分曾接受除补阳之外的各种中医疗法,但疗效却并不理想,笔者应用扶阳抑阴之安髓汤对其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在临床上因阳虚所致之牙痛。是一类并非少见的证型。
《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所论阳虚牙痛之病机及诊断依据,均出于清代医家尤在泾所论。尤氏《金匮翼》云:牙痛“亦有肾虚阴火上冲作痛者,其候手足冷.腰膝软痛,气上冲,头面热色赤,颈筋粗大,舌不大赤,龈不甚肿”。卢崇汉先生承尤氏此论并继承了近代四川医家郑钦安、卢铸之等有关扶阳抑阴的学术思想,又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拟定了扶阳安髓止痛汤。
扶阳安髓止痛汤用附子温肾扶阳、并助砂仁、炙甘草、黄柏封髓纳气;肉桂引火归元,炮姜苦温与牛膝、木蝴蝶相合,使虚燥得化,虚热下行;配骨碎补、松节引药入齿,且使牙髓安宁.牙龈肿痛消失,全方共奏扶阳安髓止痛之。
《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中的217例患者,从年龄段分析,40岁以上者170例,占78.34%·说明扶阳安髓止痛汤在中、老年患者中适应面较大。这可能与人过中年,肾气渐衰,阳气易虚有关。但是·也应当指出,应用此方,必须严格掌握其中的适应症,切不可一见中、老年患者便乱投此方。
卢崇汉。卢崇汉,男,1947年4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出身中医世家,是国内中医界扶阳学派的领军人物 中医扶阳学派的创始人及领军人物,中华中医药学学会国际扶阳论坛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钦安卢
通气散。清代。王清任。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血府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解毒活血汤。清代。王清任。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柴胡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桃仁八钱,研 红花五钱 枳壳一钱 甘草二钱水煎服。 【方歌】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此方谓初得吐泻而言,若见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减压四味汤。当代。沈绍功。钩藤15g(后下)、莱菔子10g(生的,可以用到30g)、泽泻10g、海藻15g。 在沈老的经验中,钩藤10-15g(后下)、泽泻10g、川芎10g、莱菔子10g(生的,可以用到30g)这四个药在虚证和实证的时候都是要用的,就是不管虚证和实证这几个药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