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方。。。适应症:主要是针对那种慢性鼻炎,流浓稠鼻涕的。一般15付药一个疗程,效果非常好
前段时间在阅读任之堂系列书籍的时候也发现了一治疗慢性鼻炎方,也摘录如下:
慢性鼻炎方
适应症:主要是针对那种慢性鼻炎,流浓稠鼻涕的。一般15付药一个疗程,效果非常好
组成:苍耳子5克,辛夷花10克,薄荷10克,鹅不食草20克,白芷15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路路通15克,丝瓜络15克,陈皮15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生甘草8克,败酱草15克,炒薏苡仁30克,淫羊藿3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佩兰10克。15付。
方解:苍耳子、辛夷花通透鼻窍,引药至鼻。鹅不食草也是治疗鼻炎的要药。薄荷疏肝,能治疮,也能透郁热。白芷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鼻炎的脓疮可以排出来。这五味药以散透为主。
黄芪、防风、白术是玉屏风散,守住中气,九窍不利,都要从脾胃中考虑,玉屏风散能从脾到肺再到鼻窍,为鼻提供一股正气。路路通取其通畅之性,能通行十二经水湿,力量比较平淡;丝瓜络解除络脉中痰热,这两味药都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是二陈汤,治疗痰湿的总方。把痰湿浊阴往下疏导,配上败酱草,就能降浊,走于肠中。败酱草是肠痈妙药,能够深层次地清热解毒,解除郁伏日久的脓毒。以其气如败豆酱味,故名败酱草。败酱草,消痈败浊,化脓为水。慢性鼻炎、鼻窦炎,那些浓浊之物,附筋着骨,败酱草能驱败浊下行。败酱草配上炒薏苡仁,就像《伤寒论》里的薏苡附子败酱散一样,取其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炒薏苡仁渗湿于尿道,败酱草降浊于肠道。这两味药用活了,都相当妙。淫羊藿把命门之火补起来,当归把周身之火养起来。这是考虑到慢性鼻炎,疮痈日久,有气血不足、肾阳亏损在里面。而用川芎、佩兰,这两味药芳香能升清阳,又能开郁结,化湿浊。
加减:头痛的要加川芎20~30克。两侧头痛明显的可加蔓荆子、柴胡。前额头痛的加白芷。鼻涕腥臭的加蒲公英、竹茹。鼻涕量大色白的,加苍术、山药、芡实。
另一效方:
苍耳散来源于《严氏济生方》,专门治疗鼻渊,由苍耳子、辛夷花、薄荷、白芷四味药组成,是治疗鼻窦炎(中医称鼻渊)、过敏性鼻炎的特效方。过去为口服剂,老中医李平善改为鼻纳剂,既方便又提高了疗效,特此介绍如下:
〔组成)苍耳子6克白芷3克辛荑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遇寒嚏喷频频,或鼻痒,或流涕(清涕为寒,浊涕为热)或因鼻炎而引起的眉楼骨痛疼,脉象缓。
〔用法)用湿棉球蘸药粉并使药粉充分揉入棉球内,塞入患侧或双鼻孔。过松易脱出,过紧易影响呼吸,适宜为度。每4小时更换一次,睡眠时忌用。〔加减〕如头痛甚者加细辛3克,鼻塞甚者加牙皂3克,有黄浊涕者加川连5克:久病不愈者加麝香1克。此方对鼻息肉也有效。
通窍活血汤。当代。张志顺。【头发脱落】方名:通窍活血汤处方: 麝香五厘绢包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大枣七个去核 老葱三钱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 川芎二钱 赤芍一钱 黄酒半斤煎三次,药汁倒在黄酒内,然后把麝香用绢包好,放在黄酒内再煎,熬六七沸,早晚空心服,喝三次。注:赤芍发散,白芍收聚,入肝经。此方亦治眼痛白珠红、鼻子臭、糟鼻子、年久耳聋、牙疳、出臭气、妇人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症。出处:王清任《医林改错》
扁桃体肿大三药。。。这是我在学习《任之堂跟诊日记》系列中学到的扁桃体炎民间经验方,即威灵仙30克,白英30克,青皮10克。
乙字汤。。。乙字汤乃日本汉方,据说乃日本原南阳氏治疗各种痔疮的良效验方,主治各种痔疮、大便燥结、便秘、痔核疼痛、痔出血、肛门裂伤、脱肛等症,具有消炎、清热、通便功效。
通气散。清代。王清任。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通经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慢性肺病方。当代。郭生白。主方: 全瓜蒌50克、杏仁2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生姜20克、半夏 20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薏米150克、地龙20克、西洋参10克(研粉加入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