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防风汤。清代。王清任。【原文】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黄芪四两,生 防风一钱水煎服,小儿减半。
贾海忠先生经验:
黄芪防风汤是干什么的呢?是治疗“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脱肛,好像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我在别的课上讲过可以通过针刺公孙迅速地治疗脱肛。如何避免脱肛,使其不反复发作,王清任这个方子很好用。这里的黄芪,一定要注意是四两,而且是生黄芪,一定是生的,而且量要足够。四两是多少?120g,是这么大量。那么防风,只用3g,一钱的量,就这么小。实际上这里面主要就是黄芪,水煎服。小孩,药量要减一半,这就是黄芪防风汤。你看王清任整个这里边,就没几个字,但把他全部的东西就都讲出来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太太,当时应该是80岁左右,她持续脱肛。事情大概是发生在5年前,是一个朋友的母亲,过来找我看。我就给用了黄芪防风汤,当时没敢给她用太大的量,只用了60g生黄芪。虽然只用了60g,仍然是有效的。但是并没有感觉到王清任所描述的奇效,只是说有效,用了十多天才好。一般我们说的奇效,是吃进去就得好。但老太太吃了大概15剂药以后,就不再犯病了。不管怎么样,这张方子的有效性是没有问题的。这个记住他的用药特点就行了。
脱肛到底是个什么病呢?肛门本身掉不出来的,那实际上它脱出来的是什么呢?其实是直肠的黏膜脱出来了。那么直肠黏膜怎么能脱出来呢?直肠的黏膜和直肠的肠壁之间本来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连着,但是现在更疏松了,所以就粘不住,再加上病人便秘,就会往下挤直肠黏膜,那么直肠黏膜就脱出来了,形成脱肛。有的人并没有便秘,也会出现脱肛,那就是黏膜和肌层之间的这部分组织太疏松了,稍微一用劲就脱下来了。这是黄芪防风汤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古人叫脱肛。
任之堂跟诊日记里面的一个案例:
第11个病人,是位来自黑龙江的小孩,只有5岁,得了脱肛,大便完后,肛门会脱出三四厘米。他家长说,小孩有个习惯,走几步路就突然蹲下来,腿很难使得上劲。
这蹲下来不正是气虚下陷吗!老师给这小孩用的是王清任的黄芪防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的黄芪防风汤,专治气虚下陷脱肛,就黄芪、防风两味药,不论脱肛十年八年均有效果。黄芪是把气升举上来,气足后,肛门就能内收。防风治风,肠中的风气不除,病很难痊愈,用防风一方面散大肠之风,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辅助黄芪流通气机,使补而不壅。老师还加上巴戟天、醋柴胡。
治法为:补精气,升清阳。方药为:黄芪30克,防风6克,巴戟天20克,醋柴胡5克。2付。
当病人来复诊时,老师问他怎么样了?家长说,脱肛好了一大半,基本缩进去了,还有轻微的一点。我们笑着对老师说,看来古书上记载的都是有效验的啊!老师说,《医林改错》称此方治十年八年脱肛皆有效,何况是小孩脱肛不久。家长问,这小孩回去后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说,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要做大自然的绿树。小孩要顺其自然,不要娇生惯养。你看山里的大树,有谁管它,它顺其自然,长得参天而起,直插云霄。
又有民间验方:黄芪防风汤
【组成】黄芪、防风各9克,鸡冠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虚便血。
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
扁桃体肿大三药。。。这是我在学习《任之堂跟诊日记》系列中学到的扁桃体炎民间经验方,即威灵仙30克,白英30克,青皮10克。
膈下逐瘀汤。清代。王清任。膈下逐瘀汤方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水煎服。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一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五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五根汤。。。【小儿基础方】 葛根6g、板蓝根6g、山豆根6g、白茅根6g、芦根6g、藿香6g、红花3g、大黄3g。 【成人方】 葛根20g、板蓝根30g、山豆根6g、白茅根15g、芦根20g、藿香10g、红花12g、大黄6g。
慢性肺病方。当代。郭生白。主方: 全瓜蒌50克、杏仁2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生姜20克、半夏 20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薏米150克、地龙20克、西洋参10克(研粉加入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