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朗读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 甘草以上各五分,炙 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滞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上件药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柤,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补中益气汤原文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 甘草以上各五分,炙 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滞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上件药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柤,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贾海忠先生讲解: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的重要方剂之一,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认可。全方药物总量也就10g左右。其中生黄芪剂量最大,也就3g,炙甘草1.5g,人参1g。此处说咳嗽去人参,我觉得不必,因为人参治疗咳嗽也是一个很好的药,止嗽神丹里就有人参,所以有咳嗽也不必去。这里还提醒我们,黄芪、炙甘草、人参是除湿热、除烦热的圣药,这一定是李东垣一生用药的心得体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归身用的是酒当归,焙干或者晒干。当归和血,能活血、养血,使血脉保持通利。微循环血管堵塞以后瞬间缺血表现为刺痛,但微循环不畅可以迅速改善,所以几秒钟后就不疼了,而持续缺血应该会一直疼。当归能治疗刺痛,说明它能改善微循环。橘皮理气,与甘味药合用又可以助益元气,若独用橘皮就会泻脾胃了。李东垣的配伍研究得太细了,完全是从他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升麻促进胃气恢复,使水谷精微之气能够吸收,就是促进机体生机恢复,就像春天生机勃勃一样。

柴胡促进水谷精微之气吸收输布,也就是促进体内的春生之气(肝胆之气)发挥作用,保证机体的生机勃勃。我推测,升麻、柴胡可以促进微循环、改善微循环水平的组织代谢,这也是补中益气汤能以这么轻巧的力量解决这么大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任何一个组织器官的供血,如果微循环水平得到不到改善,问题就解决不了,血管再通畅也没有用,就像长江从峡谷里面走,上边得不到长江水的灌溉是没有用的,再多的水也没有用。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理解补中益气汤,它是在微循环水平调节人体功能的好方子。白术除胃中热、通腹中瘀血。腰和肚脐之间血脉不畅会出现腰疼,这在小肠病变中非常多见。肚子里面气血都顺畅,脾胃就好,腰疼也能清除。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时,要根据脾胃强弱的程度确定用药剂量。服药时间绝对不是空腹食前服。如果是空腹,他一定讲食前。他讲食远,就是离吃饭时间稍微长点儿,应该是两餐中间,汤药要偏热一点。病情较重,喝两次就好了。这疗效是不是太神奇了,我用补中益气汤证的时候确实体会到了立竿见影的疗效。病程久或者病情复杂就需要加减用药。

...

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
膈下逐瘀汤方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水煎服。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
化脂调节方 辨证:高血脂引发的各种慢性病。黄芪40克、柴胡36克、党参30克、牡丹皮20克、茯苓4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枳壳20克、石菖蒲3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克
()
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一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五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
适应症:主要是针对那种慢性鼻炎,流浓稠鼻涕的。一般15付药一个疗程,效果非常好
()
四神煎: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二两,煎一碗,一气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