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男,1936年出生,汉族,江西铜鼓人。现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医学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病学会委员,全国 陈瑞春的经典时方(0篇) 陈瑞春的医案(1篇)
著名伤寒学家
陈瑞春(1936—2008),江西铜鼓人。教授、主任中医师,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
陈瑞春自幼随父习医,1958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主攻“六经辩证的临床应用”。陈瑞春注重临床诊断技巧,多诊合参,临证擅用经方,并与时方常合用,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其研制的“健脾益气冲剂”对提高免疫力和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均有显著疗效。
陈瑞春,男,1936年出生,汉族,江西铜鼓人。现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医学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病学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疑难病学组第一副组长,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江西中医药》常务编委等职。
自幼随父习医,15岁参加联合诊所涉足医坛,矢志歧黄。1953年选送到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一年,后回故里工作。1958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就读期间,因品学兼优,1960年被派往成都中医学院全国伤寒师资班进修半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76年参加卫生部委托中医研究院办的全国中医研究班研习一年半。1980年以后任伤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2月任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1989年3月改任第一副院长主持工作。
从医执教近40年,对仲景学说非常崇尚,除理论教学外,还长期坚持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伤寒治病,贵在求实。因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临床基础课,所以研究伤寒论,既要抓住理法方药精读熟记,又要师古不泥,在“用”字上下功夫,方可事半功倍,真心领略其实践价值。比如,临床用半夏泻心汤方,治脾胃肝胆等多种疾病,皆可异病同治,取得显效;又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其运用相当之广泛,大凡柴桂剂对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颇多疑难病证,真有出人预料之功。
1985年受江西省卫生厅颁发“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五年荣誉证书”1987年获江西省中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89年获江西中医学院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多次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在国内各中医杂志,发表论文共70余篇,撰写《中医文摘》稿数百篇。参加编写《伤寒教学参考资料》(内部使用),参与校注《喻嘉言医学三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题解》,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独立编著《普及中医的陈修园》,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
陈瑞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陈瑞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承担陈瑞春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学习、挖掘研究,为名中医经验传承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和交流平台。旨在传承发展中医药学术、培养中医药人才极,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建设期内,3人成为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老师。4人成为博士生导师。培养传承人11人,接受进修生、实习生300余人。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或刊发于美国、香港等医学杂志。主编、参编《伤寒论教学参考》、《喻嘉言医学之书校诠》等著作8部,独著《陈瑞春论伤寒》和《伤寒实践论》。制定诊疗方案5个,已经在省中医院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