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宋本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出自太阳病相关的经方为《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这段和21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版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汤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它是一段,这个书它搁成两段,分成两段则前后不对头了。而且成无己他给改了,改成“微恶寒”​。​(改成)​“微恶寒”不对,它不是恶寒,假设是微微恶寒的话,那正是表不解嘛,加哪门子附子呀?​“微寒”是对的。这个“微寒”是接着上面这段,就是“脉促胸满”​,如果微陷于阴寒证,​(则)​“微寒”​,没有那个“恶”字。​(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赵开美本是对的,在《玉函经》是“微寒”​,不是“微恶寒”​,就是微陷于阴寒证,那要加附子,和桂枝加附子是一样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这个方子的运用很多,后头的“痉湿暍病”风湿相搏里就用这个方子起作用了。桂枝汤证气上冲比较剧甚一些,而胸满脉促,要用桂枝去芍药。这个方证,如果陷于阴寒证的话,要加附子。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